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039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包括内支撑组件和外防护组件;内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在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内支撑结构,内支撑结构包括内支承辊、第一固定座、支承块、滑套、撑杆和连杆;内支撑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内支撑组件上下分布的固定在岸壁上;外防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和固定机构,第一防护板位于第二防护板的外侧,第一防护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第一防护板的长度和宽度,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液压杆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撞性能好,在作业过程中无需人员操作,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撞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
技术介绍
每年的7至10月份是我国沿海地区的台风高发期,防台期间,船舶会进港避风。由于渔船、游艇这类小型船舶吨位小、干舷低且结构强度较弱,而且其停靠的码头配套防护措施不足,在台风强劲风浪作用下,依然会在港口中发生损坏。在风浪的作用下,船舶可能会与码头的岸壁发生碰撞造成船壳板的损伤,也可能会被走锚或缆绳断裂的船舶或其他水上建筑撞击而损坏。此外,在强劲风浪环境下,船舶的稳性恶化,可能造成翻船沉没事故。因此,在台风期对进港避风的船舶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的防护措施主要有码头岸壁的轮胎和船体护舷材,但在台风强劲风浪作用下,它们的保护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开发设计一种形式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保护作用明显的兼具防撞和防倾覆功能的船舶保护装置。专利CN201720486163.4公开了一种小型船舶防撞防倾装置,包括2个连接基座、2个平行设置的∠型支架、1个环形气囊、2个缓冲板、1个连接横杆,每个∠型支架包括杆一和杆二,2个∠型支架的拐角处通过连接横杆连接,环形气囊套设在连接横杆上,连接基座焊接在甲板边板上,杆二远离拐角的一端和连接基座铰接,杆一远离拐角的一端和缓冲板背离船舶的一面铰接,缓冲板靠近船舶的一面设置有橡胶垫。本技术的环形气囊提供额外的回复力矩,借助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的配合将船舶扶正;∠型支架和缓冲板在撞击时将集中力变为分布力,降低作用在船体上的压强;通过插销与焊在船体上的连接基座连接,安装拆卸简便,同时可组合使用,满足不同船舶的安全性要求。专利CN201711319075.6公开了一种船舶防撞结构,涉及船舶配件
,用于安装在船舶的船舷上,包括与船舷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板,安装板的背面粘结有防腐橡胶垫片,所述安装板的正面对称设有左滑槽组和右滑槽组,左滑槽组和右滑槽组均由两条平行的滑槽构成,所述滑槽中设有减震复位组件和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接触且滑块的侧端面与减震复位组件的一端接触,滑块的上端面设有球槽,所述安装板的正面设有防撞机构,本专利技术在船舶岸点停靠的过程中,对船舷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具有实用价值。但是,随着船舶的发展,尤其是水下装备的革新,新一代船舶及水下装备对于水下结构体的防护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现有的防撞装备无法满足新一代船艇的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防撞性能好,在作业过程中无需人员操作,安全可靠。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包括内支撑组件和外防护组件;内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在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内支撑结构,内支撑结构包括内支承辊、第一固定座、支承块、滑套、撑杆和连杆;第一固定座固定在岸壁上,第一固定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支承块,第一固定座与其对应的支承块之间均相互平行的固定两个连杆,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连杆上可滑动的套设一个滑套,滑套与支承块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滑套与第一固定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套设在连杆上;内支承辊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架的外侧端上,第一支撑架水平设置,第一支撑架的内侧端上设有导向杆,导向杆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一固定座的导向槽中,导向杆上套设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压设在第一支撑架与第一固定座之间,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撑杆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撑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相应的滑套上;内支撑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内支撑组件上下分布的固定在岸壁上;外防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和固定机构,第一防护板位于第二防护板的外侧,第一防护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第一防护板的长度和宽度,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液压杆相连接;第二防护板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缓冲块,缓冲块与内支撑结构对应设置,缓冲块上设有缓冲槽,缓冲槽与内支承辊间隙配合;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长条形结构的第一固定块水平的固定在岸壁上、且位于两组内支撑组件之间,第一固定块上设有固定插接条,固定插接条的外壁上向内凹陷的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形结构,长条形结构的第二固定块水平的固定在第二防护板上,第二固定块的内壁上设有避让腔,避让腔的外侧与插接通道相连通,第一固定块的固定插接条穿过插接通道设置在避让腔中,固定插接条与避让腔之间存在避让间隙;第一防护板与岸壁之间设有辅助支撑组件,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滑轨和传动杆,第一连接端子固定在第一防护板上,第二连接端子可滑动的设置在滑轨上,滑轨水平的固定在岸壁上,传动杆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之间;辅助支撑组件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四个辅助支撑组件两两对称的设置在第一防护板的上下两端。进一步的,外防护组件还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调距杆,调距杆一端通过主轴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二防护板的外壁上,调距杆的另一端设有顶杆,主轴通过电机控制转动,电机设置在设置在第二防护板内的空腔中,电机转动控制调距杆转动,从而通过顶杆的推动增加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两个内支撑组件中的内支撑结构交错设置。进一步的,第一防护板与第二防护板之间设有一圈软连接护套壁,软连接护套壁折叠成波纹形结构。进一步的,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均为中空橡胶板。进一步的,第一防护板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中空减震块,中空减震块为球体结构、且呈矩阵式分布。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专利技术为撞击状态时,第一防护板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远离第二防护板设置,两者之间的液压杆处于拉伸状态;当撞击来临时,第一防护板先克服液压杆的作用与第二防护板相贴合,第二防护板在压设在内支撑结构上进行二级缓冲,内支承辊在弹簧的作用下可进行小幅摆动,能够有效防止其损坏,增加了避震能力;固定机构即能够将第二防护板固定在岸壁上,又起到了辅助缓冲的作用;船舶离开后,通过调节机构对第一防护板进行复位。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防撞性能好,在作业过程中无需人员操作,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3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图4为图1中B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附图标记内支撑结构1、内支承辊2、第一固定座3、支承块4、滑套5、撑杆6、连杆7、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第一支撑架10、导向杆11、导向槽12、第三弹簧13、第一防护板14、第二防护板15、缓冲块16、缓冲槽17、第一固定块18、第二固定块19、固定插接条20、第一凹槽21、避让腔22、插接通道23、辅助支撑组件24、第一连接端子25、第二连接端子26、滑轨27、传动杆28、调距杆29、主轴30、顶杆31、软连接护套壁32、中空减震块33、岸壁34。如图所示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包括内支撑组件和外防护组件;内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在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内支撑结构1,内支撑结构包括内支承辊2、第一固定座3、支承块4、滑套5、撑杆6和连杆7;第一固定座固定在岸壁34上,第一固定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支承块,第一固定座与其对应的支承块之间均相互平行的固定两个连杆,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连杆上可滑动的套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其特征为,包括内支撑组件和外防护组件;内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在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内支撑结构,内支撑结构包括内支承辊、第一固定座、支承块、滑套、撑杆和连杆;第一固定座固定在岸壁上,第一固定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支承块,第一固定座与其对应的支承块之间均相互平行的固定两个连杆,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连杆上可滑动的套设一个滑套,滑套与支承块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滑套与第一固定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套设在连杆上;内支承辊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架的外侧端上,第一支撑架水平设置,第一支撑架的内侧端上设有导向杆,导向杆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一固定座的导向槽中,导向杆上套设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压设在第一支撑架与第一固定座之间,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撑杆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撑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相应的滑套上;内支撑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内支撑组件上下分布的固定在岸壁上;外防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和固定机构,第一防护板位于第二防护板的外侧,第一防护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第一防护板的长度和宽度,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液压杆相连接;第二防护板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缓冲块,缓冲块与内支撑结构对应设置,缓冲块上设有缓冲槽,缓冲槽与内支承辊间隙配合;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长条形结构的第一固定块水平的固定在岸壁上、且位于两组内支撑组件之间,第一固定块上设有固定插接条,固定插接条的外壁上向内凹陷的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形结构,长条形结构的第二固定块水平的固定在第二防护板上,第二固定块的内壁上设有避让腔,避让腔的外侧与插接通道相连通,第一固定块的固定插接条穿过插接通道设置在避让腔中,固定插接条与避让腔之间存在避让间隙;第一防护板与岸壁之间设有辅助支撑组件,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滑轨和传动杆,第一连接端子固定在第一防护板上,第二连接端子可滑动的设置在滑轨上,滑轨水平的固定在岸壁上,传动杆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之间;辅助支撑组件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四个辅助支撑组件两两对称的设置在第一防护板的上下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其特征为,包括内支撑组件和外防护组件;内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在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内支撑结构,内支撑结构包括内支承辊、第一固定座、支承块、滑套、撑杆和连杆;第一固定座固定在岸壁上,第一固定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支承块,第一固定座与其对应的支承块之间均相互平行的固定两个连杆,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连杆上可滑动的套设一个滑套,滑套与支承块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滑套与第一固定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套设在连杆上;内支承辊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架的外侧端上,第一支撑架水平设置,第一支撑架的内侧端上设有导向杆,导向杆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一固定座的导向槽中,导向杆上套设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压设在第一支撑架与第一固定座之间,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撑杆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撑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相应的滑套上;内支撑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内支撑组件上下分布的固定在岸壁上;外防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和固定机构,第一防护板位于第二防护板的外侧,第一防护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第一防护板的长度和宽度,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液压杆相连接;第二防护板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缓冲块,缓冲块与内支撑结构对应设置,缓冲块上设有缓冲槽,缓冲槽与内支承辊间隙配合;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长条形结构的第一固定块水平的固定在岸壁上、且位于两组内支撑组件之间,第一固定块上设有固定插接条,固定插接条的外壁上向内凹陷的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形结构,长条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荣陈林王化明樊灵美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