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水灾的应急抢险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02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抢险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水灾的应急抢险车辆,包括底盘以及底盘上设置的车头部,所述底盘包括上底盘和下底盘,所述车头部设置在上底盘上,所述下底盘联接有行走机构,所述上底盘与下底盘之间通过举升装置联接,通过举升装置可实现上底盘的升降,所述行走机构采用液压式履带行走机构,所述举升装置采用液压升降机构。行走机构采用液压式履带行走机构,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涉水能力,车头部设置在上底盘上,且上通过举升装置可实现升降,使得车头部和上底盘处于水面之上,保证工作人员的正常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水灾的应急抢险车辆
本专利技术属于抢险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水灾的应急抢险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夏季的到来,雨量的增加。在强暴雨天气下,城市路面存在大量积水,导致洪涝的产生。液压行走结构具有良好的涉水能力。部分挖掘机的履带采用液压马达驱动的,其可是在泥里水里工作的。同时,采用液压行走机构的车辆,由于液压驱动的原因,其车架与液压行走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调节。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11396853.1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全液压履带式公路边坡压实装置,其机架平台与履带机构之间采用铰接方式联接,即平台的倾斜度可调节,能够在坡度较大的坡面上移动或作业。为了提高救援能力,水灾抢险车辆应运而生。现有的水灾抢险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水中运动性能不足,附着性能不佳。同时,现有的抢险车辆大多采用发动机进行驱动,其涉水能力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水灾的应急抢险车辆,该车辆具有良好的涉水能力,且底盘可升降,保证车辆作业面在水面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城市水灾的应急抢险车辆,包括底盘以及底盘上设置的车头部,所述底盘包括上底盘和下底盘,所述车头部设置在上底盘上,所述下底盘联接有行走机构,所述上底盘与下底盘之间通过举升装置联接,通过举升装置可实现上底盘的升降,所述行走机构采用液压式履带行走机构,所述举升装置采用液压升降机构。所述举升装置包括支柱和油缸,所述支柱设置在下底盘上,所述上底盘与支柱滑动联接,所述油缸与上底盘联接,通过油缸的伸缩实现上底盘沿支柱的滑动。油缸的缸体与上底盘联接,油缸的活塞杆与下底盘铰接。所述支柱与下底盘之间设有紧固件,紧固件的两端分别与支柱和下底盘联接,可以提高联接的稳定性。所述下底盘的前端设有车头挡板。所述上底盘上设有随车吊机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行走机构采用液压式履带行走机构,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涉水能力,车头部设置在上底盘上,且通过举升装置可实现升降,使得车头部以及上底盘处于水面之上,保证工作人员的正常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装配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总装配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总装配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定轴式行星减速器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底盘举升装置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底盘举升装置俯视图;图7是图6中A-A处的剖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底盘举升装置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图9本专利技术的行走机构的静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其中:1为行走机构,2为下底盘,3为上底盘,4为载货平台,5为举升装置,6为随车吊机构,7为车头部,8为车头挡板,9为支柱,10为紧固件,11为球头座,12为油缸,13为第一油缸,14为第二油缸,15为第三油缸,16为第四油缸,17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为第一油箱,19为单向阀,20为溢流阀,21为第二油箱,22为驱动电机,23为液压泵,24为第三油箱,25为变量泵及调整机构,26为变量马达及调整机构,27为安全阀,28为单向阀一,29为补油溢流阀,30为控制阀,31为溢流阀一,32为滤油器,33为补油泵,34为柴油机,35为减速装置,36为履带驱动链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城市水灾的应急抢险车辆,包括底盘以及底盘上设置的车头部7,底盘包括上底盘3和下底盘2,车头部7设置在上底盘3上,下底盘2联接有行走机构1,上底盘3与下底盘2之间通过举升装置5联接,下底盘2可作为支撑面,通过举升装置5实现上底盘3的升降,行走机构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液压式履带行走机构。上底盘3可以采用常见的框架结构,其设有横梁结构,通过横梁保证整个车架刚性。行走机构1和举升装置5分别连接有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液压系统设置在上底盘3上。液压系统的具体结构组成以及联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适应的调整,故在此简要说明。行走机构1联接的液压系统:行走机构1有四个,下底盘2两侧各设有两个,即为四轮驱动,均有配套的控制阀和液压马达。液压马达与行走机构1中的驱动轮联接,液压马达通过驱动轮带动履带运动。考虑到需要较大的功率的动力源,故选择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柴油机的输出轴与液压泵联接,为其提供动力。行走装置的动力路线为,柴油机—液压泵—控制阀—液压马达—驱动轮—履带。液压泵以及液压马达均联接控制阀,具体的:液压泵与控制阀之间通过液压管路连接,控制阀与液压马达之间为液压管路连接。如图9所示为单侧单轮的行走机构静液压系统图。具体操作时,通过变量泵及调整机构25调整其排量可改变系统的流量大小与方向,即可改变马达输出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通过控制和调节变量马达及调整机构26的排量,可使系统在外载荷变化时,系统压力基本保持不变;本系统采用闭式油路,高低压可互换,设有两个安全阀27和两个单向阀一28;补油泵33通过单向阀一28向低压管路补油以提供变量控制机构的控制压力。进一步,考虑到减速器的输出稳定性、结构布局、传动比以及传动效率,本专利技术采用定轴式行星减速器,减速装置35的输入轴与变量马达26的输出轴相连,减速器35的输出轴与履带驱动链轮36(驱动轮)相连。举升装置5采用液压升降机构,如剪式升降机构实现,还可采用:其包括支柱9和油缸12,支柱9设置在下底盘2上,支柱9的下端与下底盘2的侧面固定联接,上底盘3与支柱9滑动联接,油缸12与上底盘3联接,通过油缸12的伸缩实现上底盘3沿支柱9的滑动。如图5~7所示,具体的:油缸12的缸体可以与下底盘2联接,油缸12的活塞杆可与上底盘3联接,油缸12的缸体和活塞杆与下底盘2和上底盘3之间可以通过螺栓等方式进行联接固定。当然,油缸12的缸体也可与上底盘3联接,油缸12的活塞杆与下底盘2铰接,可以采用球铰接方式进行铰接。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球头,下底盘2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球头座11。支柱9与下底盘2之间设有紧固件10,紧固件10的两端分别与支柱9和下底盘2联接(可采用焊接方式),可以提高联接的稳定性。举升装置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选设有四个,在下底盘2的两侧各设有两个。四个油缸12(分别为第一油缸13、第二油缸14、第三油缸15、第四油缸16)之间通过液压系统进行控制,液压系统的具体结构组成以及联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适应的调整,故在此简要说明。举升装置5联接的液压系统:如图8所示,四个油缸12之间通过液压管路实现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的相互串联,这样可以保证举升装置5的平稳上升或下降,调速方便且调速范围大。通过液压系统中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7可以改变液压油的进油和回油路径,进而实现油缸12的运动。回油管路的液压油流回至第一油箱18中。在液压泵23的出油管路上设置单向阀19,防止液压油的回流。单向阀19的出油口设置有溢流阀20,防止液压管路油压过高,溢流出来的液压油流至第二油箱21中。驱动电机22与液压泵23连接,为其提供动力;将第三油箱24中的低压油转变成高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水灾的应急抢险车辆,包括底盘以及底盘上设置的车头部(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上底盘(3)和下底盘(2),所述车头部(7)设置在上底盘(3)上,所述下底盘(2)联接有行走机构(1),所述上底盘(3)与下底盘(2)之间通过举升装置(5)联接,通过举升装置(5)可实现上底盘(3)的升降,所述行走机构(1)采用液压式履带行走机构,所述举升装置(5)采用液压升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水灾的应急抢险车辆,包括底盘以及底盘上设置的车头部(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上底盘(3)和下底盘(2),所述车头部(7)设置在上底盘(3)上,所述下底盘(2)联接有行走机构(1),所述上底盘(3)与下底盘(2)之间通过举升装置(5)联接,通过举升装置(5)可实现上底盘(3)的升降,所述行走机构(1)采用液压式履带行走机构,所述举升装置(5)采用液压升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城市水灾的应急抢险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5)包括支柱(9)和油缸(12),所述支柱(9)设置在下底盘(2)上,所述上底盘(3)与支柱(9)滑动联接,所述油缸(12)与上底盘(3)联接,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晋毅张喜清杨伟杰陈昭明藏学辰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