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02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车身的振动的车身构造。车身构造具备:分别包括在车身的地板部之下延伸设置的臂部件的左悬架及右悬架,用于将上述左悬架的上述臂部件的车身侧端部安装于上述地板部的左安装部,用于将上述右悬架的上述臂部件的车身侧端部安装于上述地板部的右安装部,以及用于将在上述地板部之上设置的座椅固定在上述地板部的座椅固定部,上述座椅固定部在车宽方向上位于上述左安装部和上述右安装部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构造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7年6月2日提交的名称为“车身构造”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10237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汽车中的独立悬架式的悬架,已知有纵臂式的悬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Y字形的纵臂的在车身中央侧的一端设置的托架安装在车身的框架(悬架构件)上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859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将悬架的臂部件的端部直接安装于车身的构造中,存在振动容易从轮胎经由安装部向车身传递的趋势。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降低车身的振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分别包括在车身的地板部之下延伸设置的臂部件的左悬架及右悬架,用于将上述左悬架的上述臂部件的车身侧端部安装于上述地板部的左安装部,用于将上述右悬架的上述臂部件的车身侧端部安装于上述地板部的右安装部,以及用于将在上述地板部之上设置的座椅固定在上述地板部的座椅固定部,上述座椅固定部在,车宽方向上,位于上述左安装部和上述右安装部之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车身的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从下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的后部构造时的图。图2是图1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3是从图2的B-B方向观察车身的后部构造时的剖视图。图4是从上侧(车内侧)观察车身的后部构造时的图。图5是从上侧(车内侧)观察从图4中将地板面板拆除后的状态的图。图6是从上侧(车内侧)观察从图5中进一步将加强面板拆除后的状态的图。符号说明10:侧梁、20:悬架、21:第一臂部件、22:第二臂部件、30:地板部、31:地板框架、32:地板面板、33:悬架安装面板、34:座椅安装加强面板、40:座椅固定部件、100:后部构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100,参照图1至图6进行说明。在这里,举例示出了四轮乘用车的后部的构造。图1是从下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100时的图,图2是图1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3是从图2的B-B方向观察车身构造100时的剖视图。另外,图4是从上侧(车内侧)观察车身结构100时的图,图5是从上侧(车内侧)观察从图4中将地板面板32拆除后的状态的图,图6是从上侧(车内侧)观察从图5中进一步将加强面板34拆除后的状态的图。在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身(车辆)的前后方向,FT表示前侧,RR表示后侧。箭头W表示车宽方向,在车身的前进方向上进行观察,LT表示左侧,RT表示右侧。箭头H表示上下方向,UR表示上侧,LR表示下侧。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100具备:配置于车身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车宽方向两侧且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梁10L、10R;分别对左右的后轮50L、50R进行悬挂的左右的悬架20L、20R;配置于左右的侧梁10L、10R之间并构成车室的下表面的地板部30。左悬架20L包括在地板部30之下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一臂部件21L及第二臂部件22L。由左连接部11L对第一臂部件21L的一侧的端部21L1(车身侧端部)进行轴支承,该左连接部11L将左侧梁10L和后述的左地板框架31L连接,第一臂部件21L的另一侧的端部由对车轮(左后轮50L)进行轴支承的转向节(未示出)进行支承。另一方面,由地板部30(具体而言,安装面板33)对第二臂部件22L的一侧的端部22L1(车身侧端部)进行轴支承,第二臂部件22L的另一侧的端部由对车轮(左后轮50L)进行轴支承的转向节进行支承。另外,在第二臂部件22L设置有供螺旋弹簧设置的弹簧承受部22L2。通过这样构成的包括第一臂部件21L和第二臂部件22L的左悬架20L对左后轮50L进行悬挂。右悬架20R与左悬架20L为相同的结构,包括在地板部30之下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一臂部件21R及第二臂部件22R。由右连接部11R对第一臂部件21R的一侧的端部21R1(车身侧端部)进行轴支承,该右连接部11R将右侧梁10R和后述的右地板框架31R连接,第一臂部件21R的另一侧的端部由对车轮(右后轮50R)进行轴支承的转向节(未示出)进行支承。另一方面,由地板部30(具体而言,安装面板33)对第二臂部件22R的一侧的端部22R1(车身侧端部)进行轴支承,第二臂部件22R的另一侧的端部由对车轮(右后轮50R)进行轴支承的转向节进行支承。另外,在第二臂部件22R设置有供螺旋弹簧设置的弹簧承受部22R2。通过这样构成的包括第一臂部件21R和第二臂部件22R的右悬架20R对右后轮50R进行悬挂。地板部30包括左右(一对)的地板框架31L、31R、对车室的内外进行分隔的地板面板32、悬架安装面板33、以及座椅安装加强面板34。左右的地板框架31L、31R在车宽方向上分离并配置于左右的侧梁10L、10R之间,并且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而对地板面板32进行支承。地板面板32在左右的侧梁10L、10R之间以及左右的地板框架31L、31R之间连续地设置从而构成车室的下表面(地面)。本实施方式的地板面板32由多块面板构成,但也可以由一块面板构成。如图3及图4所示,在地板面板32上,为了对地板面板32进行加强而设置有将左右的地板框架31L、31R连接的横梁35。另外,在地板面板32的一部分上形成有朝车身的上侧隆起的隆起部32A。隆起部32A以将左右的地板框架31L、31R连接的方式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其上设置有用于对座椅S(后部座席)进行固定(安装)的座椅固定部件40。另一方面,在隆起部32A的内侧(下表面侧),设置有供左右的悬架20L、20R的第二臂部件22L、22R的车身侧端部22L1、22R1安装的悬架安装面板33。如图1~图3所示,悬架安装面板33(以下,简称为“安装面板33”)形成为截面为弯曲的形状,包括以将左右的地板框架31L、31R连接的方式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外框部33a、以及在底面中央向车身的上侧突出的凸部33b。外框部33a通过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的前接合部36F和后接合部36R而与地板面板32的隆起部32A的内侧接合。凸部33b设置于在外框部33a的底面中央(设置有左安装部37L以及右安装部37R的各部位)形成的开口,并且各悬架20L、20R的第二臂部件22L、22R的车身侧端部22L1、22R1从下侧插入。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通过冲压成形等分别制造外框部33a和凸部33b之后,通过将它们彼此接合而由两个部件构成安装面板33,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外框部33a和凸部33b作为一个部件来构成安装面板33。另外,如图2所示,在安装面板33上设置有用于将左悬架20L的第二臂部件22L的车身侧端部22L1安装于安装面板33的左安装部37L。具体而言,左安装部37L包括将圆筒状的车身侧端部22L1贯通并转动自如地对第二臂部22L进行轴支承的轴部件37L3。轴部件37L3通过以夹持车身侧端部22L1(凸部33b)的方式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两个支承点37L1、37L2固定(支承)在安装面板33上。由此,将左悬架20L(第二臂部件22L)安装在安装面板33上。同样地,在安装面板33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分别包括在车身的地板部之下延伸设置的臂部件的左悬架及右悬架,用于将所述左悬架的所述臂部件的车身侧端部安装于所述地板部的左安装部,用于将所述右悬架的所述臂部件的车身侧端部安装于所述地板部的右安装部,以及用于将在所述地板部之上设置的座椅固定在所述地板部的座椅固定部,所述座椅固定部,在车宽方向上,位于所述左安装部和所述右安装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02 JP 2017-1102371.一种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分别包括在车身的地板部之下延伸设置的臂部件的左悬架及右悬架,用于将所述左悬架的所述臂部件的车身侧端部安装于所述地板部的左安装部,用于将所述右悬架的所述臂部件的车身侧端部安装于所述地板部的右安装部,以及用于将在所述地板部之上设置的座椅固定在所述地板部的座椅固定部,所述座椅固定部,在车宽方向上,位于所述左安装部和所述右安装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部包括对车室的内外进行分隔的地板面板、以及与所述地板面板的下表面侧接合的安装面板,所述座椅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地板面板,所述左安装部以及所述右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通过在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的前接合部和后接合部与所述地板面板接合,所述座椅固定部,在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前接合部和所述后接合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部还包括在所述地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康一井筒昌规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