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包间隔墙、车厢包间及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00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厢包间隔墙、车厢包间及车厢,所述隔墙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所述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通过所述第二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厢包间隔墙,很好的利用了车厢的空间,增加了车厢定员,且所述非直线式隔墙的长度较短,不用分拆即可搬运上车,可以在现场安装前集成更多功能设施,方便乘客,也可以减少后期安装时间,增加墙体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包间隔墙、车厢包间及车厢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车厢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车厢包间隔墙、车厢包间及车厢。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高速铁路、高速动车事业蓬勃发展,带动了沿线铁路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地区距离,朝发夕至已不再是梦想。但目前高铁动车组车厢以坐席为主,只适用于6小时以下的车程;对于6小时以上的车程,一般乘客会选择卧铺席位,但现有的卧铺包间的设计还不够美观,平面布置还不够合理。其中,现有卧铺包间隔墙一般为直线形状,其宽*高一般为2*2.9米左右,这样就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1、在整个车厢的布置中,仅能采用单侧排布型式,如图1所示,隔墙11分布在车厢12的一侧,两个隔墙11围成一个卧铺包间13,不仅因为不对称而不美观,而且会造成空间布置不合理,车厢定员数量少。2、无法在安装中整体搬运上车,只能分拆后搬运上车,分拆为两块1米宽左右的隔墙分别上车,在车上进行拼接安装;这样,一方面增加后期安装时间,另一方面拼接处需留有2mm左右的缝隙,导致美观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车厢包间隔墙、车厢包间及车厢,能充分利用车厢空间,减少后期安装时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厢包间隔墙,所述隔墙包括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且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均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所述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通过所述第二段(22)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距离为预设值。优选地,所述第二段(22)与所述第一段(21)或第三段(23)相交处的夹角均大于或等于90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的长度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均为中空结构,且内腔空间相互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的内腔预设有能通电的导线。优选地,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的内腔在预设位置固定有提高所述隔墙强度及加强所述隔墙承载能力的加强板。优选地,所述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的内腔设有上下连通的换气风道。优选地,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的内腔填充有隔音或减震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的内腔填充有纸蜂窝。优选地,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均包括主体框架和外包覆层,所述主体框架固定于车厢地板和车顶,所述外包覆层包覆在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的外表面。优选地,所述外包覆层的材质为玻璃钢。优选地,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或第三段(23)的外包覆层装设有便于攀登的脚蹬板或脚蹬孔;和/或,扶手把;和/或,电源插座;和/或,书报架;和/或,衣帽挂钩;和/或,阅读灯;和/或,适用于乘客头部或腰部的靠垫。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厢包间,所述包间由至少两个如上面所述的任意一种隔墙围成,所述隔墙垂直于车辆行驶的方向;所述包间包括空间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为放置卧铺席位的区域,且所述卧铺席位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一致。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临近所述车厢侧壁或临近所述车厢中间过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厢,所述车厢内设有预设数量的如上面所述的任意一种包间,所述预设数量的包间均匀排列在所述车厢的两侧。优选地,相邻两个包间共用如上面所述的任意一种隔墙,且相邻两个包间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上交错布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厢包间隔墙、车厢包间及车厢,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所述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通过所述第二段连接;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原来直线形状的隔墙改成非直线式,采用非直线式隔墙围成的包间具有在车辆行驶方向不同长度的两个区域,其中长度较长的区域可以放置卧铺席位,相邻包间放置卧铺席位的区域可以交错布置,很好的利用了车厢的空间,增加了车厢定员,且所述非直线式隔墙的长度较短,不用分拆即可搬运上车,可以在现场安装前集成更多功能设施,方便乘客,也可以减少后期安装时间,增加墙体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列车车厢包间隔墙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车厢包间隔墙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隔墙的外形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二隔墙的外形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隔墙水平方向的截面示意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二隔墙水平方向的截面示意图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车厢包间隔墙的换气风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车厢包间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车厢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厢包间隔墙,所述隔墙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所述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通过所述第二段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是:将原来直线形状的隔墙改成非直线式,采用非直线式隔墙围成的包间具有在车辆行驶方向不同长度的两个区域,其中长度较长的区域可以放置卧铺席位,相邻包间放置卧铺席位的区域可以交错布置,很好的利用了车厢的空间,增加了车厢定员,且所述非直线式隔墙的长度较短,不用分拆即可搬运上车,可以在现场安装前集成更多功能设施,方便乘客,也可以减少后期安装时间,增加墙体美观。为了能够详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详细的阐述。一种车厢包间隔墙,所述隔墙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所述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通过所述第二段连接。这里,第一段靠近车厢侧壁的,第三段靠近车厢中间过道,第二段在中间;其中,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均为直线形状,因为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为所述隔墙的主体段,而且也有美观的需要;所述第二段可以是直线形状,也可以是曲线形状,这样可以提供特别的功能。所述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使用此隔墙围成的包间也不是矩形形状的,这样就为合理利用车厢空间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具体地,使用此隔墙围成的包间在车辆行驶方向较长的区域可以放置卧铺席位,另一个区域用于放置行李等其它物品,同时也是过道;就单个包间来说,由于不放置卧铺席位的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的长度较短,相比现有包间,节省了空间;就整个车厢的包间来说,虽然包间不是矩形的,但是相邻的包间的放置卧铺席位的区域可以相互交错布置,不会浪费空间;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距离为预设值;这样不放置卧铺席位的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上比较短,节省了车厢空间;一般地,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距离可以是卧铺席位长度的15%~30%;优选地,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距离可以是卧铺席位长度的20%,这样所述隔墙组合为包间时,不放置卧铺席位的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上可以节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厢包间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包括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且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均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所述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通过所述第二段(2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包间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包括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且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均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所述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通过所述第二段(2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包间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距离为预设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包间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22)与所述第一段(21)或第三段(23)相交处的夹角均大于或等于9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包间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的长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厢包间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均为中空结构,且内腔空间相互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厢包间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的内腔预设有能通电的导线。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厢包间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的内腔在预设位置固定有提高所述隔墙强度及加强所述隔墙承载能力的加强板。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厢包间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的内腔设有上下连通的换气风道。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厢包间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的内腔填充有隔音或减震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厢包间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燕熊力李夏艳丁立卿高绪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