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2986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该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碰撞感应单元,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以在车辆碰撞时产生触发感应信号;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单元,经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依据所述碰撞感应单元产生的触发感应信号,调节转向管柱的角度,以减小因碰撞起爆的安全气囊和驾驶员胸部的接触面积;作用力控制单元,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所述作用力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转向管柱的角度调节状态,调整驾驶员的受力状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方案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随着碰撞力的增大,实现不同程度的碰撞力下,对转向管柱以及施加在驾驶员作用力的控制,有效的减小乘员的碰撞伤害,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
,尤其涉及适于车辆发生碰撞时对人员进行保护的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基于该系统下的车辆行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等级已经成为了各大汽车主机厂提升产品影响力的重大参考因素之一,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达120万,伤残的人数达数千万,而国内每年车祸致死的人数超过10万,致伤者数百万。因此,汽车交通事故已成为当今威胁、残害人类生命的一大公害。通过数据统计发现汽车碰撞事故中,驾驶员的损伤最大达到68%,而驾驶员损伤中26%的损伤都是来自转向机构,而目前的转向系统中安全保护结构及策略存在缺失漏洞。传统汽车目前都是采用转向管柱吸能、安全气囊缓冲这些单一形式进行碰撞吸能,这些单一形式无法满足碰撞过程中复杂的撞击力吸收,只能针对某一阶段时间内的撞击力吸收,其驾驶员损伤程度降低有限。此外,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组合吸能装置的,该装置中,采用多个独立控制单元,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各个独立单元对碰撞力进行能量吸收。此种装置,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形式,虽然可以有效的降低撞击伤害,但由于各个独立控制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较差,不能充分吸收碰撞能量,其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行车控制系统,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对车内乘员实现较好的保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其包括:主控制器;碰撞感应单元,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以在车辆碰撞时产生触发感应信号;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单元,经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依据所述碰撞感应单元产生的触发感应信号,调节转向管柱的角度,以减小因碰撞起爆的安全气囊和驾驶员胸部的接触面积;作用力控制单元,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所述作用力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转向管柱的角度调节状态,调整驾驶员的受力状态。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单元包括:阈值存储单元,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以存储转向管柱的调节区间阈值;电动调节器,构成所述转向管柱角度调节的执行机构,以在当前的所述转向管柱的角度值处于调节区间阈值之外时,调节所述转向管柱的角度。进一步的,所述作用力控制单元包括:卷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以在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下,调节安全带的张紧力;靠背调节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以在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下,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进一步的,所述作用力控制单元包括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安全控制器,以及经由安全控制器控制的、构成所述转向管柱溃缩触发的触发器。进一步的,所述作用力控制单元包括经由所述主控制器控制的、起爆所述安全气囊的起爆器。进一步的,该系统包括:座椅移动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以调整车辆座椅沿车辆长度方向上的移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随着碰撞力的增大,实现不同程度的碰撞力下,对转向管柱以及施加在驾驶员作用力的控制,有效的减小乘员的碰撞伤害,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车辆行车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感应单元产生触发感应信号;S2,主控制器依据所述碰撞感应单元产生的触发感应信号下起始状态的碰撞力,控制所述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单元调节转向管柱的角度,以减小因碰撞起爆的安全气囊和驾驶员胸部的接触面积;S3,基于起始状态下碰撞力的增加,所述主控制器依据所述碰撞感应单元产生的触发感应信号下的作用力,调整驾驶员的受力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S2包括:S21,主控制器依据所述碰撞感应单元产生的触发感应信号下起始状态的碰撞力,对所述转向管柱当前状态下的角度和阈值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调节区间阈值进行比对;S22,当所述转向管柱当前状态下的角度处于所述阈值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调节区间阈值之外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单元调节转向管柱的角度。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S3包括:S31,基于起始状态下碰撞力的增加下的加剧状态,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卷收器,增大所述安全带的张紧力;同时,所述主控制器通过靠背调节控制器,控制座椅靠背向车辆后方倾斜10°~15°;S32,待安全气囊启动后,所述主控制器通过靠背调节控制器,控制座椅靠背向车辆前方倾斜8°~11°。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S31前,设有步骤S30,基于起始状态下碰撞力的增加,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卷收器首次增大所述安全带的张紧力。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行车控制方法与如上的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具有相应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连接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方法步骤流程图;图3为转向管柱安全得分与布置角度之间变化关系示意图;图4为人体座椅信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行车控制系统,由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主控制器,碰撞感应单元,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单元以及作用力控制单元。其中,主控制器用于实现整个系统中各个部件的控制;碰撞感应单元与主控制器相连,以在车辆碰撞时产生触发感应信号,其可以采用安装于车辆前方的碰撞传感器,以在碰撞发生时进行触发,以在感应碰撞信号的同时,感知碰撞力大小;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单元,经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依据所述碰撞感应单元产生的触发感应信号,调节转向管柱的角度,以减小因碰撞起爆的安全气囊和驾驶员胸部的接触面积;作用力控制单元,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所述作用力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转向管柱的角度调节状态,调整驾驶员的受力状态。基于如上整体结构,本实施例中,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单元包括阈值存储单元以及电动调节器。其中,阈值存储单元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以存储转向管柱的调节区间阈值;电动调节器,构成所述转向管柱角度调节的执行机构,以在当前的所述转向管柱的角度值处于调节区间阈值之外时,调节所述转向管柱的角度。本实施例的作用力控制单元包括卷收器、靠背调节控制器。其中,卷收器可采用现有车辆中通用的结构,其与主控制器相连,以在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下,调节安全带的张紧力;靠背调节控制器同样可采用现有车辆中通用的结构,其与主控制器相连,以在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下,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对碰撞力的衰减或吸收效果,本实施例中,作用力控制单元还包括与主控制器相连的安全控制器,以及经由安全控制器控制的、构成所述转向管柱溃缩触发的触发器。其中,安全控制器和触发器同样可采用现有车辆中通用的结构,其功能作用是触发转向管柱的溃缩。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系统对乘员的安全保护,本实施例中,作用力控制单元还包括经由所述主控制器控制的、起爆所述安全气囊的起爆器,起爆器可采用现有的气囊点火起爆装置,其主要是建立主控制器与起爆器之间的控制联系,以在综合考虑碰撞力衰减过程中,通过控制气囊的点火起爆时间而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能。此外,本实施的系统还包括座椅移动控制器,其同样采用现有的座椅移动控制结构,实现对座椅沿车辆长度方向移动的控制。座椅移动控制器与主控制器相连,以通过建立与主控制器的控制连接关系,便于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碰撞感应单元,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以在车辆碰撞时产生触发感应信号;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单元,经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依据所述碰撞感应单元产生的触发感应信号,调节转向管柱的角度,以减小因碰撞起爆的安全气囊和驾驶员胸部的接触面积;作用力控制单元,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所述作用力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转向管柱的角度调节状态,调整驾驶员的受力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碰撞感应单元,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以在车辆碰撞时产生触发感应信号;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单元,经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依据所述碰撞感应单元产生的触发感应信号,调节转向管柱的角度,以减小因碰撞起爆的安全气囊和驾驶员胸部的接触面积;作用力控制单元,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所述作用力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转向管柱的角度调节状态,调整驾驶员的受力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单元包括:阈值存储单元,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以存储转向管柱的调节区间阈值;电动调节器,构成所述转向管柱角度调节的执行机构,以在当前的所述转向管柱的角度值处于调节区间阈值之外时,调节所述转向管柱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力控制单元包括:卷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以在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下,调节安全带的张紧力;靠背调节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以在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下,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力控制单元包括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安全控制器,以及经由安全控制器控制的、构成所述转向管柱溃缩触发的触发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力控制单元包括经由所述主控制器控制的、起爆所述安全气囊的起爆器。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座椅移动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以调整车辆座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华李麒季有社苏少帅刘成尧李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