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488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包括耐压球形舱、观察窗、升降翼、垂直推进器、尾翼、耐压尾舱、舱门、水平推进器、压载水舱、浮力调节水舱,所述观察窗、升降翼、尾翼、舱门均设置在耐压球形舱上,压载水舱设置在耐压球形舱的底部;还包括用于细调浮力的浮力调节水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潜水器可对浮力进行微调,运动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
本技术属于潜水器装置领域,涉及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
技术介绍
水下潜水器是人类在海洋,湖泊,水库的水体下游玩、探索和开发的一种有效工具。水下潜水器广泛应用对于国民消费和探索自然资源有一定的重要现实意义。现今的水下机器人一般有类鱼雷的流线型机器人,该类机器人适合远程高速运行,现有的一些潜水器,不能对浮力进行微调,并且转弯半径大,运动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可对浮力进行微调,运动灵活。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包括耐压球形舱、观察窗、升降翼、垂直推进器、尾翼、耐压尾舱、舱门、水平推进器、压载水舱、浮力调节水舱,所述观察窗、升降翼、尾翼、舱门均设置在耐压球形舱上,压载水舱设置在耐压球形舱的底部;还包括用于细调浮力的浮力调节水舱,所述浮力调节水舱设置在压载水舱的正下方;所述耐压尾仓设置在耐压球形舱后部,所述水平推进器设置在耐压球形舱的后方,所述垂直推进器为两个,对称设置在耐压球形舱的两侧。进一步,所述耐压球形舱的底部设有支撑腿。进一步,所述耐压球形舱为球形壳体,所述舱门设置在耐压球形舱的上部,舱门的开闭采用电磁铁或手动两种方式,压载水舱和浮力调节水舱位于球形舱底部,浮力调节水舱在压载水舱的正下方,设有容积水泵与电磁换向阀,可通过容积水泵与电磁换向阀的配合实现对浮力调节水舱的进水和排水,浮力调节水舱顶部通过一个气管与支撑腿内的封闭空腔连接。进一步,所述水平推进器为3~4个,纵向为一列对称设置在耐压球形舱的后方,通过水平推进器的转速不同实现两侧的推力的不同,以实现潜水器前进和转弯的运动,通过水平推进器的反转实现刹车的功能。进一步,所述潜水器还包括设置在耐压球形舱上部的两个通气管,分别为进气管和排气管,管道内各安装一个微型压力风扇;进气管内风扇向潜水器内送进新鲜空气,排气管往外排污浊空气。进一步,两个通气管的上端向下弯曲,弯曲的末端设有有浮球开关,通气管的下端有手动和电动管道阀门。进一步,所述通气管的长度1~1.5m,内径为50~150mm。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耐压球形舱上的固体压载装置,固体压载装置采用电磁铁吸附配重,当潜水器下沉至最大允许水深时,压力开关通断,通过继电器实现电磁铁的电源的切断,固体压载装置失去磁力,从潜水器掉下,实现潜水器的上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潜水器特点结构简单,转弯半径小,低速灵活运行,适合在娱乐市场开发。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下观光潜水器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下观光潜水器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下观光潜水器实施例的后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水下观光潜水器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耐压球形舱1、观察窗2、升降翼3、支撑腿4、通气管5、固体压载装置6、浮球开关7、电磁阀门8、舱门9、垂直推进器10、尾翼11、水平推进器12、高压气瓶13、容积水泵14、电池箱15、压载水舱进水阀门16,浮力调节水舱进水阀门17、耐压尾舱18、压载水舱排气阀19、压载水舱20、浮力调节水舱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观光潜水器实施例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观光潜水器实施例俯视图,包括耐压球形舱1、观察窗2、升降翼3、垂直推进器10、尾翼11、耐压尾舱18、舱门9、水平推进器12、压载水舱20、浮力调节水舱21、支撑腿4。耐压尾舱18在耐压球形舱1后部,其中包括容积水泵14、高压气瓶13、电磁换向阀、逆止阀、过滤器、压力表、深度传感器等。本实施中,所述耐压球形舱1为球形壳体,直径在为1.5~2m,所述舱门9设置在耐压球形舱1的上部,舱门9的开闭采用电磁铁和手动两种方式。压载水舱20和浮力调节水舱21位于球形舱底部,浮力调节水舱21在压载水舱20的正下方,可通过容积水泵14与电磁换向阀的配合实现对浮力调节水舱21的进水和排水。支撑腿4内为一封闭空腔,浮力调节水舱21的顶端通过一个气管与支撑腿4相连,当容积水泵14把水打浮力调节水舱21时,浮力调节水舱21顶部的空气部分通过管道压入支撑腿4内的封闭空腔。16为压载水舱进水阀门,17为浮力调节水舱进水阀门,19为压载水舱排气阀。调节时,环境水域->过滤器->压载水舱20,此时打开压载水舱20顶部电动排气阀排除舱内空气到环境水域中,取消掉80%~90%的浮力。浮力调节水舱21用于细调浮力,浮力调节水舱21用容积水泵14向浮力调节水舱进水,浮力调节水舱21上端有气管通入到支撑腿4封闭空腔以便缓冲压力。当潜水器顶部的水浸开关接触水时给控制系统一个信号,此时容积水泵14关闭,浮力调节水舱21的进水操作可取消掉9%~19%的浮力。此时潜水器剩余少量浮力,再通过潜水器两侧的小型垂直推进器10,用于平衡剩余1%浮力,以便潜水器没入水中成悬浮状态。其若要上浮时,先调换电磁换向阀,使容积水泵14排除浮力调节水舱21内的水,此时潜水器上浮略微露出水面,再通过向压载水舱20通入高压空气排除舱内水,使潜水器大量浮出水面。潜水器还包括设置在耐压球形舱1上部的两个通气管5,通气管5的长度1~1.5m,内径为50~150mm,分别为进气管和排气管,管道内各安装一个微型压力风扇;进气管内风扇向潜水器内送进新鲜空气,排气管往外排污浊空气。通气管5的上端向下弯曲并有浮球开关7,通气管5的下端有手动和电动管道阀门,采用电磁阀门8。潜水器每次水下运行15~30分钟,便浮到水面上通过通气管5换气,如此往复。压载水舱20用于粗调浮力,调节时,环境水域->过滤器->压载水舱20,此时压载水舱20采用顶部电动排气阀排除舱内空气到环境水域中,取消掉80%~90%的浮力。浮力调节水舱21用于细调浮力,浮力调节水舱21用容积水泵14向浮力调节水舱21进水,浮力调节水舱21上端有气管通入到支撑腿4封闭舱以便缓冲压力。当潜水器顶部的水浸开关接触水时给控制系统一个信号,此时容积水泵14关闭,浮力调节水舱21的进水操作可取消掉9%~19%的浮力。此时潜水器剩余少量浮力,再通过潜水器两侧的小型垂直推进器,用于平衡剩余1%浮力,以便潜水器没入水中成悬浮状态,潜水器若要上浮时,先调换电磁换向阀,使容积水泵14排除浮力调节水舱21内的水,此时潜水器上浮略微露出水面,其中13为高压气瓶,再通过向压载水舱20通入高压空气排除舱内水,使潜水器大量浮出水面。潜水器后部安装3~4个水平推进器12。通过水平推进器12的转速不同实现两侧的推力的不同,以实现潜水器前进和转弯的运动,通过水平推进器12的反转实现刹车的功能。潜水器左右两侧安装有垂直推进器10,配合深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可通过PID控制实现定深操作,也可实现潜水器的垂直上升和下降运动。潜水器左右两个安装有升降翼3,当潜水器水中悬浮时,并在水中前进时,通过升降翼3的旋转也可以实现潜水器的水中飞翔。固体压载装置6,采用电磁铁吸附配重,配重释放有自动释放和手动释放两种方式。当潜水器下沉至最大允许水深时,压力开关通断,通过继电器实现电磁铁的电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耐压球形舱、观察窗、升降翼、垂直推进器、尾翼、耐压尾舱、舱门、水平推进器、压载水舱、浮力调节水舱,所述观察窗、升降翼、尾翼、舱门均设置在耐压球形舱上,压载水舱设置在耐压球形舱的底部;还包括用于细调浮力的浮力调节水舱,所述浮力调节水舱设置在压载水舱的正下方;所述耐压尾仓设置在耐压球形舱后部,所述水平推进器设置在耐压球形舱的后方,所述垂直推进器为两个,对称设置在耐压球形舱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耐压球形舱、观察窗、升降翼、垂直推进器、尾翼、耐压尾舱、舱门、水平推进器、压载水舱、浮力调节水舱,所述观察窗、升降翼、尾翼、舱门均设置在耐压球形舱上,压载水舱设置在耐压球形舱的底部;还包括用于细调浮力的浮力调节水舱,所述浮力调节水舱设置在压载水舱的正下方;所述耐压尾仓设置在耐压球形舱后部,所述水平推进器设置在耐压球形舱的后方,所述垂直推进器为两个,对称设置在耐压球形舱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观光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球形舱的底部设有支撑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观光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球形舱为球形壳体,所述舱门设置在耐压球形舱的上部,舱门的开闭采用电磁铁或手动两种方式,压载水舱和浮力调节水舱位于球形舱底部,浮力调节水舱在压载水舱的正下方,设有容积水泵与电磁换向阀,可通过容积水泵与电磁换向阀的配合实现对浮力调节水舱的进水和排水,浮力调节水舱顶部通过一个气管与支撑腿内的封闭空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观光潜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家同刘建朝何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同利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