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膜烘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39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膜烘干器,它包括烘干箱、若干电加热棒和进风扇组,所述烘干箱内设置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从所述烘干箱的前侧板底端延伸至所述烘干箱的顶部,所述导风板顶端与所述烘干箱顶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风板将所述烘干箱分为后部的加热腔和前部的散热腔;所述烘干箱的底壁包括与所述烘干箱背板连接的进风板以及与所述烘干箱前侧板连接的吸风板,所述进风扇组安装在所述进风板上并为所述加热腔供风,所述吸风板上开设有多个吸风孔,所述电加热棒安装在所述加热腔中,所述烘干箱的前侧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该软膜烘干器具有设计科学、加热迅速、散热均匀、热量利用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膜烘干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印机配件,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软膜烘干器。
技术介绍
在软膜打印过程中,软膜的烘干工序十分重要,烘干的迅速和准确决定了软膜打印的效率,现存的软膜打印机中烘干部分通常采用加热棒直接加热,加热区域狭窄,热辐射不均匀,而且加热后的空气直接散发到大气中,热量利用率较低;另外,加热棒属于易坏零件,但由于其安装在箱体内部,在进行维修、更换时,需要将箱体拆开,不太方便。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加热迅速、散热均匀、热量利用率高的软膜烘干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膜烘干器,它包括烘干箱、若干电加热棒和进风扇组,所述烘干箱内设置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从所述烘干箱的前侧板底端延伸至所述烘干箱的顶部,所述导风板底端与所述烘干箱的前侧板底端密封,所述导风板顶端与所述烘干箱顶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风板将所述烘干箱分为后部的加热腔和前部的散热腔,所述加热腔和所述散热腔通过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烘干箱的底壁包括与所述烘干箱背板连接的进风板以及与所述烘干箱前侧板连接的吸风板,所述进风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夹角和所述吸风板与所述前侧板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所述进风扇组安装在所述进风板上并为所述加热腔供风,所述吸风板上开设有多个吸风孔,所述电加热棒安装在所述加热腔中,所述烘干箱的前侧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连通散热腔和外界。基于上述,所述烘干箱的前侧板为竖直平面结构,所述导风板包括与所述前侧板连接的倾斜部和连接在所述倾斜部顶端的弧形过渡部,所述弧形过渡部朝向前侧弯曲。基于上述,所述烘干箱的顶壁为圆弧形,所述导流通道为圆弧过渡的通道。基于上述,所述背板设置有真空隔热层。基于上述,所述背板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烘干箱上,所述电加热棒安装在所述背板上。基于上述,所述背板底端与所述进风板铰接,所述背板顶端与所述烘干箱的顶壁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背板背部设置有把手。基于上述,所述进风扇组包括一排均布的进风扇,所述进风扇密集排列在所述进风板上。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技术在加热腔中安装若干加热棒,生热的速度更快,然后通过风扇将热量传递至散热腔中,在风的流动作用下,热量得到均匀分布,通过所述烘干箱前侧板上密布的散热孔散发出去,将经过的软膜烘干;与此同时,热风也从侧边、顶端和底端向环境中扩散,由于风扇不断地向所述加热腔内送风,空气沿所述导风板向上流动,使所述加热腔内形成负压,使得从底面扩散出去的一部分热风被所述吸风孔吸入所述加热腔内重新利用,其具有加热快速、散热均匀、热量利用率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软膜烘干器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中软膜烘干器的后视图。图中:1.烘干箱;2.电加热棒;3.导风板;4.进风扇组;5.散热腔;6.加热腔;7.导流通道;11.前侧板;12.背板;13.顶壁;14.吸风板;15.进风板;31.倾斜部;32.弧形过渡部;111.散热孔;121.把手;141.进风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软膜烘干器,它包括烘干箱1、若干电加热棒2和进风扇组4,所述烘干箱1内设置一导风板3,所述导风板3从所述烘干箱1的前侧板11底端延伸至所述烘干箱1的顶部,所述导风板3底端与所述前侧板11底端密封,所述导风板3顶端与所述烘干箱1顶壁13之间形成导流通道7,所述导风板3将所述烘干箱1分为后部的加热腔6和前部的散热腔5,所述加热腔6和所述散热腔5通过所述导流通道7连通;所述烘干箱1的底壁包括与所述背板12连接的进风板15以及与所述前侧板11连接的吸风板14,所述进风板15与所述背板12之间的夹角和所述吸风板14与所述前侧板11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所述进风扇组4安装在所述进风板15上并为所述加热腔6供风,所述吸风板14上开设有多个吸风孔141,所述电加热棒2安装在所述加热腔6中,所述前侧板11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11,所述散热孔111连通散热腔和外界。工作原理:电加热棒2通电生热,将加热腔6中的空气充分加热,随着进风扇组4将风源源不断的从外界送入到加热腔6中,热量随风而走,从导流通道7进入到散热腔5中,在此过程中,热量被风打散,热空气和冷空气混合均匀,使热量分布更均匀,然后热量从前侧板11上的散热孔111中散发出去,烘干经过此处的软膜,实现了热源与加热区域分离,即利用了电加热棒加热速度快的优势,又避免了直接用电加热棒2加热辐射不均匀的问题;由于进风扇组4不断地向加热腔6中送风,加热腔6中的空气定向流动使得加热腔6中产生负压,烘干过后的热风会从底端、顶端和侧边散发到外界,其中经过底端的热风经吸风孔141吸回加热腔6中重新利用,提高了对热能的利用率。所述烘干箱1的前侧板11为竖直平面结构,与经过此处的软膜更好地贴合,所述导风板3包括与所述前侧板11连接的倾斜部31和连接在所述倾斜部31顶端的弧形过渡部32,所述弧形过渡部32朝向前侧弯曲。所述烘干箱1的顶壁13为圆弧形,所述导流通道7为圆弧过渡的通道,保证风向导向的稳定性,变向不突兀。所述背板12设置有真空隔热层,避免热源损失,通过隔层结构保证加热腔6内和散热腔5中的温度不从其它位置流失。所述背板12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烘干箱1上,所述电加热棒2安装在所述背板12上,打开背板12就可以进行电加热棒2的更换,方便维修。所述背板12底端与所述进风板12铰接,所述背板12顶端与所述烘干箱1的顶壁13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可以是卡扣、螺栓等,所述背板12背部设置有把手121,方便抓握。所述进风扇组4包括一排均布的进风扇,所述进风扇密集排列在所述进风板15上,保证进风量充足。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膜烘干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烘干箱、若干电加热棒和进风扇组,所述烘干箱内设置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从所述烘干箱的前侧板底端延伸至所述烘干箱的顶部,所述导风板底端与所述烘干箱的前侧板底端密封,所述导风板顶端与所述烘干箱顶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风板将所述烘干箱分为后部的加热腔和前部的散热腔,所述加热腔和所述散热腔通过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烘干箱的底壁包括与所述烘干箱背板连接的进风板以及与所述烘干箱前侧板连接的吸风板,所述进风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夹角和所述吸风板与所述前侧板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所述进风扇组安装在所述进风板上并为所述加热腔供风,所述吸风板上开设有多个吸风孔,所述电加热棒安装在所述加热腔中,所述烘干箱的前侧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连通散热腔和外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膜烘干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烘干箱、若干电加热棒和进风扇组,所述烘干箱内设置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从所述烘干箱的前侧板底端延伸至所述烘干箱的顶部,所述导风板底端与所述烘干箱的前侧板底端密封,所述导风板顶端与所述烘干箱顶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风板将所述烘干箱分为后部的加热腔和前部的散热腔,所述加热腔和所述散热腔通过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烘干箱的底壁包括与所述烘干箱背板连接的进风板以及与所述烘干箱前侧板连接的吸风板,所述进风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夹角和所述吸风板与所述前侧板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所述进风扇组安装在所述进风板上并为所述加热腔供风,所述吸风板上开设有多个吸风孔,所述电加热棒安装在所述加热腔中,所述烘干箱的前侧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连通散热腔和外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膜烘干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津卫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新世纪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