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2150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包括用于为系统供电的电池、电转换电路、升压电路、单片机和至少一个输出电路;电转换电路用于将电池传输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升压电路用于将传来的交流电升压至输出电路所需的升压电压;单片机用于在接收到一控制指令后产生一脉冲控制信号并将脉冲控制信号传输至输出电路,并控制升压电路进行升压,所述脉冲控制信号的电流波形为尖波;输出电路用于输出具有正负脉冲的电刺激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同的穴位上施加特定的电刺激量以达到治疗不同疾病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微电流刺激代替传统针灸之银针,能够做到无针无伤,操作简单,而且不会有伤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穴位刺激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
技术介绍
穴位是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施术的部位,也是针灸产生疗效的基础。传统针灸是运用不同的行针手法对穴位造成不同的刺激,调节人体经络系统(神经系统),激发和良性调节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使得机体重新达到健康状态。传统针灸刺激穴位的方式需要使用银针,银针插入机体穴位会导致有细小的伤口,而且银针在使用之前还需要进行消毒,传统的针灸刺激穴位的方式会给机体带来伤口,而且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用于为系统供电的电池、一电转换电路、一升压电路、一单片机和至少一个输出电路;所述电转换电路用于将电池传输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所述升压电路用于将传来的交流电升压至输出电路所需的升压电压;所述单片机用于在接收到一控制指令后产生一脉冲控制信号并将脉冲控制信号传输至输出电路,并控制升压电路进行升压,所述脉冲控制信号的电流波形为尖波;所述输出电路用于输出具有正负脉冲的电刺激信号。较佳地,所述输出电路包括正脉冲输出子电路、负脉冲输出子电路和输出端口(J1)。所述正脉冲输出子电路包括三极管(Q4)、电阻(R13)、三极管(Q8)、电阻(R15)、电阻(R19)、三极管(Q6)、电阻(R16)、电阻(R20)和电阻(R25),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5)和电阻(R71)与升压电路电连接、基极通过电阻(R13)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电连接、集电极与三极管(Q6)电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阻(R15)与单片机电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阻(R19)接地、发射极直接接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16)电连接单片机,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20)接地、发射极通过电阻(R25)接地,三极管(Q4)与三极管(Q6)之间的线路电连接输出端口(J1)。所述负脉冲输出子电路包括三极管(Q5)、电阻(R14)、三极管(Q9)、电阻(R18)、电阻(R22)、三极管(Q7)、电阻(R17)、电阻(R21)和电阻(R25),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5)和电阻(R71)与升压电路电连接、基极通过电阻(R14)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连接、集电极与三极管(Q7)电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18)与单片机电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22)接地、发射极直接接地,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7)电连接单片机,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21)接地、发射极通过电阻(R25)接地,三极管(Q5)与三极管(Q7)之间的线路电连接输出端口(J1)。较佳地,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子电路和与输出电路一一对应的PWM调节电路。所述升压子电路包括:升压型开关稳压器(U1)的第一引脚通过电感(L2)电连接电转换电路、通过电感(L2)和电容(C2)接地、还通过二极管(D2)电连接第一电源,升压型开关稳压器(U1)的第二引脚接地,升压型开关稳压器(U1)的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8)接地,升压型开关稳压器(U1)的第四引脚通过电阻(R70)接地、通过电阻(R7)电连接单片机,升压型开关稳压器(U1)的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4)和电阻(R8)接地、通过电容(C3)接地、还电连接第一电源,升压型开关稳压器(U1)的第六引脚电连接电转换电路。所述PWM调节电路包括: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与单片机电连接、通过电阻(R67)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感(L1)与升压型开关稳压器(U1)的第五引脚电连接、通过二极管(D1)与输出电路电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电容(C1)接地、还通过电阻(R2)和电阻(R3)接地,电阻(R2)和电阻(R3)之间电连接单片机。较佳地,所述脉冲控制信号的一个波形周期具有10次脉冲,其中正脉冲连续5次,负脉冲连续5次,所述尖波的电势由零渐增至波峰值后停止。较佳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用于在电池充电过程中进行过载保护。较佳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连接于电转换电路和单片机之间,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用于保证单片机的稳定供电和稳定运行。较佳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蓝牙模块和对应的天线,所述单片机用于通过蓝牙模块与外部终端进行信息交互。较佳地,所述系统还包括USB接口,所述系统用于通过USB接口实现对系统的固件升级。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在不同的穴位上施加特定的电刺激量以达到治疗不同疾病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微电流刺激代替传统针灸之银针,能够做到无针无伤,操作简单,而且不会有伤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的控制关系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升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蓝牙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单片机及其辅助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脉冲控制信号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其包括一USB接口1、一充电管理电路2、一用于为系统供电的电池3、一电转换电路4、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5、一单片机6(见图5)、一升压电路7、一蓝牙模块8(见图4)、一天线12和至少一个输出电路,其中,图1中示出了三个输出电路,分别为第一输出电路9、第二输出电路10和第三输出电路11。USB接口1通过充电管理电路2与电池3电连接,电池3与电转换电路4电连接,电转换电路4通过低压差线性稳压器5与单片机6电连接,电转换电路4还通过升压电路7与单片机6电连接,升压电路7和单片机6均与第一输出电路9、第二输出电路10和第三输出电路11电连接,单片机6与蓝牙模块8电连接,天线12与蓝牙模块8电连接。下面具体介绍上述各部件所具备的功能:本系统通过USB接口1实现对系统的固件升级,通过USB接口1对电池3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管理电路2对电路进行过载保护。所述电转换电路4用于将电池3传输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所述升压电路7用于将传来的交流电升压至输出电路所需的升压电压。所述单片机6用于在接收到一控制指令(例如手机通过蓝牙模块8传输来控制指令)后产生一脉冲控制信号并将脉冲控制信号传输至输出电路,并控制升压电路7进行升压,所述脉冲控制信号的电流波形为尖波,所述脉冲控制信号的一个波形周期具有10次脉冲,其中正脉冲连续5次,负脉冲连续5次,所述尖波的电势由零渐增至波峰值后停止(见图6)。所述输出电路用于输出具有正负脉冲的电刺激信号。所述低压差线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用于为系统供电的电池、一电转换电路、一升压电路、一单片机和至少一个输出电路;所述电转换电路用于将电池传输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所述升压电路用于将传来的交流电升压至输出电路所需的升压电压;所述单片机用于在接收到一控制指令后产生一脉冲控制信号并将脉冲控制信号传输至输出电路,并控制升压电路进行升压,所述脉冲控制信号的电流波形为尖波;所述输出电路用于输出具有正负脉冲的电刺激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用于为系统供电的电池、一电转换电路、一升压电路、一单片机和至少一个输出电路;所述电转换电路用于将电池传输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所述升压电路用于将传来的交流电升压至输出电路所需的升压电压;所述单片机用于在接收到一控制指令后产生一脉冲控制信号并将脉冲控制信号传输至输出电路,并控制升压电路进行升压,所述脉冲控制信号的电流波形为尖波;所述输出电路用于输出具有正负脉冲的电刺激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流透穴电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路包括正脉冲输出子电路、负脉冲输出子电路和输出端口(J1);所述正脉冲输出子电路包括三极管(Q4)、电阻(R13)、三极管(Q8)、电阻(R15)、电阻(R19)、三极管(Q6)、电阻(R16)、电阻(R20)和电阻(R25),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5)和电阻(R71)与升压电路电连接、基极通过电阻(R13)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电连接、集电极与三极管(Q6)电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阻(R15)与单片机电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阻(R19)接地、发射极直接接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16)电连接单片机,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20)接地、发射极通过电阻(R25)接地,三极管(Q4)与三极管(Q6)之间的线路电连接输出端口(J1);所述负脉冲输出子电路包括三极管(Q5)、电阻(R14)、三极管(Q9)、电阻(R18)、电阻(R22)、三极管(Q7)、电阻(R17)、电阻(R21)和电阻(R25),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5)和电阻(R71)与升压电路电连接、基极通过电阻(R14)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连接、集电极与三极管(Q7)电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18)与单片机电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22)接地、发射极直接接地,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7)电连接单片机,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21)接地、发射极通过电阻(R25)接地,三极管(Q5)与三极管(Q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斌邱智兴陈体伟王正安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安瑞国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