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1799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其中,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80~80:1,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占杀菌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8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辅以助剂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应用的任意一种剂型,较优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合理的复配,在一定范围内对农作物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灰霉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从而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防治成本,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药

技术介绍
苯酰菌胺是一种高效的保护性酰胺类杀菌剂,具有持效期长和很好的耐雨水冲刷性,其作用机制独特,通过结合微管蛋白β–亚基和破坏微管细胞骨架来抑制细胞核分裂,苯酰菌胺不影响游动孢子的游动、孢囊形成或萌发,伴随着菌核分裂的第一个循环,芽管的伸长受到抑制,从而组织病菌穿透寄主植物,其主要用于防治霜霉病、疫病,对茄果类白粉病、灰霉病也有效。异丙噻菌胺,英文通用名称:Isofetamid,CAS登录号为875915-78-9,化学名称:N-[1,1-二甲基-2-(4-异丙氧基-邻甲苯基)-2-氧代乙基]-3-甲基噻吩-2-甲酰胺,异丙噻菌胺由日本石原产业公司开发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新品种,对果蔬作物由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及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具有较佳抑制作用,对链核盘菌属和黑星病属引起的真菌病害亦具有较好的防效,对不完全菌类的链格孢菌属和菌绒孢属病原菌的菌丝伸长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杀菌剂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申请人经检索,目前还没有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混配防治灰霉病和霜霉病的文献报道,进一步地通过试验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复配,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增效作用显著,还能对抗性较强的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效,从而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防治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协同增效、抗性风险小、对环境污染小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应用,尤其是防治黄瓜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80~80:1。进一步的,所述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45~45:1。进一步的,所述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10~10:1。进一步的,所述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4~7:1。所述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占杀菌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80%。进一步的,所述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占杀菌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0%~50%。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病害有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菌组合物,用常规的农药制剂加工方法,将本专利技术的活性成分辅以助剂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应用的任意一种剂型,较优的剂型有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中使用的助剂包括溶剂、湿润剂、分散剂、防腐剂、消泡剂、乳化剂、增稠剂、防冻剂、增效剂、粘结剂、崩解剂、填料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根据目标对象和使用环境的不同来选择施用方式,包括将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以农学有效且基本无植物毒性的施用量以叶面施用、茎施用,如喷雾、弥雾、碰粉、撒播、浇泼、浇灌、滴灌等中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依据需要混合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还可与其它已知活性成分混合的形式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杀昆虫剂、杀菌剂、除草剂、肥料、增效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所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应用,包括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菌核病的用途,特别适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合理的复配,在一定范围内对农作物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灰霉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从而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防治成本,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2)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作用机理互不相同,降低了对病原菌的单一选择压力,延缓和/或克服了病原菌抗性的产生速度。(3)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联合应用,扩大了防治谱。(4)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联合应用对作物安全,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所提及的内容不能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材料配方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其它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如无特别限定,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的一个例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限定为准。一、室内生物活性测定1.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组合制剂对黄瓜灰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对象:黄瓜灰霉病试验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取5ml配好的实验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2mL,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即成平板。用直径5mm打孔器从培养5d的供试菌边缘切取菌饼,用挑针将带有菌丝的一面接到带药培养基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将平板放在25℃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5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菌落直径的平均净生长量和菌丝生长抑制率。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将数据经过转化后进行回归分析,求取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值,再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试验结果如表1。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标准药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供试药剂毒力指数×供试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单剂的EC50值/混剂的EC50值×100共毒系数(CTC)=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共毒系数分级:CTC>120混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CTC<80混剂具有拮抗作用,80≤CTC≤120混剂具有相加作用。表1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组合制剂对黄瓜灰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由表1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可知,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在1:80~80:1的复配范围内对黄瓜灰霉病有较好的毒力效果,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尤其是二者的重量比为4:3时,共毒系数为187.50,协同增效更为显著。2.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组合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试验方法:试验采用盆栽法测定。选取生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10盆供试瓜苗,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5mL。每个药剂设置6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取采自田间的霜霉病叶,用毛笔蘸取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所述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80~8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所述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80~8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45~4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10~1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4~7: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占杀菌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80%。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丹群黄卫荣王世银彭军吴光辉刘世勇陈锐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