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异色瓢虫成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筛选、测试与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1799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应用。一种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其活性成分为3‑乙基苯乙酮、对二乙苯、邻二乙苯、α‑蒎烯或丙烯酸丁酯。上述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在诱捕异色瓢虫成虫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研究发现3‑乙基苯乙酮、对二乙苯、邻二乙苯、α‑蒎烯、丙烯酸丁酯对异色瓢虫的成虫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的筛选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又公开了一种测试异色瓢虫成虫对诱导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其制备和应用方法简单,具有廉价、无公害诱杀的优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色瓢虫成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筛选、测试与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
,具体涉及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Pallas)属鞘翅目瓢甲科,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优势捕食性天敌,能捕食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蚜虫、螨、介壳虫等多种害虫,对害虫种群发生起重要的控制作用。蚜虫是其主要的猎物,目前,异色瓢虫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蚜虫的生物防治,对不同作物田的多种蚜虫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比如,释放3-4龄的异色瓢虫幼虫到玫瑰园中,可有效地减少蔷薇长管蚜Macrosiphumrosae的危害;在美国,有文献报道异色瓢虫可极大地降低大豆田中大豆蚜Aphisglycines的数量;另外,释放异色瓢虫还可显著降低青椒上的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和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数量。异色瓢虫原产地为亚洲,20世纪初作为天敌引入北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异色瓢虫已经遍布全球各个主要农业生产区,并且逐渐替代引入地的捕食性瓢虫成为优势种。然而,除了在应用过程中获得了显著的生物防治效果外,异色瓢虫的扩散也带来了一些潜在影响,尤其是对引入地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作用,例如,因其冬季在建筑中聚集越冬,携带过敏源等问题给入侵地人类带来的困扰;另外,异色瓢虫还会成为葡萄和其他水果的污染物;更加严重地是,因其强大的捕食性和竞争性,异色瓢虫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带来潜在的危害,导致多种昆虫尤其是当地的瓢虫种群数量的急剧减少。许多研究表明,虫害诱导挥发物在天敌的选择行为中起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吸引天敌前来捕食害虫,由此达到生物防治的效果。研究发现,水杨酸甲酯methylsalicylate(MeSA)、邻氨基苯甲酸甲酯methylanthranilate(MeA)和茉莉酮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等多种虫害诱导挥发物组分对异色瓢虫成虫具有一定的诱捕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室内和田间通过气相色谱和触角电位联用(GC-EAD,CoupledGas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mDetection)、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er)和昆虫行为学等多种技术筛选出异色瓢虫的植物源活性物质,进而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它们对异色瓢虫成虫的诱捕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其活性成分为3-乙基苯乙酮、对二乙苯、邻二乙苯、α-蒎烯、丙烯酸丁酯。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源引诱剂,还包括农药领域可用的载体或助剂。可以根据需要将上述植物源引诱剂制成本领域可用的任何剂型。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在诱捕异色瓢虫成虫中的应用。其中,所述应用即诱捕异色瓢虫成虫的具体步骤包括:将上述植物源引诱剂制成诱芯,放置在昆虫诱捕器中,即可诱捕异色瓢虫成虫;或者将上述植物源引诱剂混在杀虫剂药液中,在田间一部分植物上进行喷施,能将其他植株上的异色瓢虫成虫吸引过来、接触杀虫剂后被杀死。进一步地,将上述植物源引诱剂滴加到橡胶诱芯中,制成诱芯,再进行诱捕。进一步地,所述诱芯中活性成分的浓度为10-100mg/mL。进一步地,将上述诱芯放入桶型诱捕器中,进行诱捕。桶型诱捕器可采用中国专利号ZL200720305637.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的筛选方法,包括:收集一种或多种植物的蚜虫危害诱导挥发物,然后测试异色瓢虫成虫对所述蚜虫危害诱导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进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对异色瓢虫具有电生理反应的物质种类。进一步地,为验证所筛选的植物源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可将所筛选的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滴加到橡胶诱芯中,将该诱芯再放入到诱捕器中;一段时间后即可在桶型诱捕器里观察到诱捕到的异色瓢虫雌雄成虫。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测试异色瓢虫成虫对诱导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的方法,包括:将异色瓢虫整个头部切除,然后将触角端部切去一小部分,分别将两根触角连接到两个相同的触角电位仪的玻璃电极上;将一根玻璃电极插入头部切口处;记录两根触角的电生理反应。异色瓢虫电生理试验过程中的触角连接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异色瓢虫植物源引诱剂具有以下优点:1)其制备和应用方法简单,具有廉价、无公害诱杀的优越效果。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植物源引诱物质经田间试验证明对异色瓢虫有显著的吸引效果,对生物防治和害虫控制有通用的效果,可吸引异色瓢虫控制蚜虫等害虫,还可吸引异色瓢虫集中诱杀减少其对建筑、作物和人类具有潜在的危害。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异色瓢虫电生理试验过程中的触角连接方式;图中:1为异色瓢虫头部,21为第一根触角,22第二根触角,31为第一触角电位仪的记录电极,32第二触角电位仪的记录电极(触角电位仪的记录电极作用:获取触角的生理反应,传输到触角电位的记录仪,转化为电信号),4为参比电极(参比电极作用:连接昆虫头部,使整个装置处于连通状态);图2(A)是异色瓢虫对蚜虫危害诱导的的野艾蒿挥发物的GC-EAD和GC-MS测试结果;图2A中:1:α-蒎烯(α-Pinene);2:邻二乙苯(1,2-Diethylben);3:对二乙苯(p-Diethylbenzene);4:1,2-二甲基-4-乙基苯(4-Ethyl-o-xylene);图2(B)是异色瓢虫对蚜虫危害诱导的棉花挥发物的GC-EAD和GC-MS测试结果;图2B中:1:丙烯酸丁酯(ButylAcrylate);2:邻二乙苯(1,2-Diethylben);3:对二乙苯(p-Diethylbenzene);4:1,2-二甲基-4-乙基苯(4-Ethyl-o-xylene);图2(C)是异色瓢虫对蚜虫危害诱导的小麦挥发物的GC-EAD和GC-MS测试结果;图2C中:1:α-蒎烯(α-Pinene);2:3-乙基苯乙酮(3-Ethylacetopheneone);图2(D)是异色瓢虫对蚜虫危害诱导的蚕豆挥发物的GC-EAD和GC-MS测试结果;图2D中:1:4-乙基苯乙酮(4-Ethylacetopheneone);2:邻二乙苯(1,2-Diethylben);3:对二乙苯(p-Diethylbenzene);4:1,2-二甲基-4-乙基苯(4-Ethyl-o-xylene);图3是异色瓢虫电生理活性物质的室内行为反应图;图4a是异色瓢虫对10mg/ml的室内行为活性物质的田间测试图;图4b是异色瓢虫对100mg/ml的室内行为活性物质的田间测试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蚜虫危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的收集供试植物种植于河北省廊坊市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试验田,试验田使用相同的耕作管理方法,不使用农药。供试植物出芽后,用防虫网罩住,防止植食性昆虫和螨虫危害。供试植物进入育苗期后,接上蚜虫,48小时候后,蚜虫危害植物用于挥发物收集。收集蚜虫诱导植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引诱剂活性成分为3‑乙基苯乙酮、对二乙苯、邻二乙苯、α‑蒎烯或丙烯酸丁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引诱剂活性成分为3-乙基苯乙酮、对二乙苯、邻二乙苯、α-蒎烯或丙烯酸丁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引诱剂还包括载体或助剂。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在诱捕异色瓢虫成虫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诱捕异色瓢虫成虫的具体步骤包括:将上述植物源引诱剂制成诱芯,放置在昆虫诱捕器中,即可诱捕异色瓢虫成虫;或者将上述植物源引诱剂混在杀虫剂药液中,在田间一部分植物上进行喷施,能将其他植株上的异色瓢虫成虫吸引过来、接触杀虫剂后被杀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芯中活性成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修春丽张伟杨益众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