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晓堤专利>正文

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1773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解决现有技术采用静水养鱼会对水质造成污染、饲料投放麻烦、养鱼池中氧气含量低、不利于鱼的健康生长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养鱼池、厌氧池、稻田、蓄水池、第一水渠、第二水渠、第三水渠、第四水渠和漂浮型水生植物,养鱼池设饲料投放装置、进料斗、饲料输送管、氧气注入口和输氧软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鱼池与水稻田相连通,同时在鱼池和水稻田之间设厌氧池和蓄水池,厌氧池以分解藻类尸体、残饵、粪便、鱼壳及死鱼等,可有效净化水质,蓄水池可随时保持鱼池水质流动,可有效摒除静水养鱼的危害,可方便投放鱼饲料,节约养鱼人力成本,同时可有效提高养鱼池中氧气含量,提高养鱼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
技术介绍
在水产养殖业中,以养鱼的效果最好,它生长快、价值高、饵料费用低,而且一年可以放养两次,当年便有收入。因此,鱼类养殖在整个水产养殖行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养鱼技术的不断提升,高密度集约化的养鱼模式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养殖方式。现有的养鱼池池内的水都为静水,随着鱼的成长,水的质量也越来越差,非常容易导致鱼的死亡,切由于养殖密度大,所以养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污染物沉积在池底的中间排污口周围。这些污染物包括:藻类尸体、残饵、粪便、鱼壳、死鱼等,污染物大量累积会造成水质恶化,不利于对鱼的健康生长。同时,现有技术养鱼池在饲养过程中采用人工抛洒饲料,费时费力,养鱼池内的鱼密度大,养鱼池水中氧气含量低,不利于鱼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解决现有技术采用静水养鱼会对水质造成污染、饲料投放麻烦、养鱼池中氧气含量低、不利于鱼的健康生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包括养鱼池、厌氧池、稻田和蓄水池,所述养鱼池和所述厌氧池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养鱼池至所述厌氧池的第一水渠,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稻田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厌氧池至所述稻田的第二水渠,所述稻田和蓄水池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稻田至所述蓄水池的第三水渠,所述蓄水池和所述养鱼池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蓄水池至所述养鱼池的第四水渠,所述厌氧池水面上在靠近所述第二水渠处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并且所述厌氧池水面上种植漂浮型水生植物的面积占所述厌氧池总水面面积的15%,所述厌氧池的污水进口设于所述厌氧池的底部,所述第一水渠的出口与所述厌氧池的污水进口连接,所述厌氧池的水深为3.5m-3.9m,所述稻田水深为0.4m,所述蓄水池的水深为2.5m;所述养鱼池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饲料投放装置,所述饲料投放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养鱼池侧上方的进料斗和固定于所述进料斗底部并伸入所述养鱼池内的饲料输送管,所述饲料输送管与水平面呈一个30°-60°的夹角;所述养鱼池底部设有氧气注入口,所述氧气注入口上连接有输氧软管,所述输氧软管的自由端与外界供养设备连接用于为所述养鱼池内输送高浓度氧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渠、所述第二水渠、所述第三水渠和所述第四水渠的水深均为0.9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渠、所述第二水渠和所述第三水渠的底部设有一段水深为3m的有机质分解段。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质分解段内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进一步地,所述漂浮型水生植物为浮萍。进一步地,所述饲料输送管与水平面呈一个45°的夹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鱼池与水稻田相连通,同时在鱼池和水稻田之间设厌氧池和蓄水池,厌氧池以分解藻类尸体、残饵、粪便、鱼壳及死鱼等,可有效净化水质,蓄水池可随时保持鱼池水质流动,可有效摒除静水养鱼的危害。本专利技术将深水厌氧塘和稻田进行组合设计,形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深水厌氧塘的厌氧分解和稻田的曝气功能对传统养鱼池塘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而且净化效果很好,可以用于替代高成本污水净化设备。本专利技术可方便投放鱼饲料,节约养鱼人力成本,同时可有效提高养鱼池中氧气含量,提高养鱼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有机质分解段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养鱼池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养鱼池、2-厌氧池、3-稻田、4-蓄水池、5-第一水渠、6-第二水渠、7-第三水渠、8-第四水渠、9-有机质分解段、10-饲料投放装置、11-进料斗、12-饲料输送管、13-氧气注入口、14-输氧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鱼池与水稻田相连通,同时在鱼池和水稻田之间设厌氧池和蓄水池,厌氧池以分解藻类尸体、残饵、粪便、鱼壳及死鱼等,可有效净化水质,蓄水池可随时保持鱼池水质流动,可有效摒除静水养鱼的危害。本专利技术包括养鱼池1、厌氧池2、稻田3和蓄水池4,所述养鱼池1和所述厌氧池2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养鱼池1至所述厌氧池2的第一水渠5,所述厌氧池2和所述稻田3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厌氧池2至所述稻田3的第二水渠6,所述稻田3和蓄水池4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稻田3至所述蓄水池4的第三水渠7,所述蓄水池4和所述养鱼池1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蓄水池4至所述养鱼池1的第四水渠8,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在靠近所述第二水渠6处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并且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种植漂浮型水生植物的面积占所述厌氧池2总水面面积的15%,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设于所述厌氧池2的底部,所述第一水渠5的出口与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连接,所述厌氧池2的水深为3.5m-3.9m,所述稻田3水深为0.4m,所述蓄水池4的水深为2.5m。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水渠5、所述第二水渠6、所述第三水渠7和所述第四水渠8的水深均为0.9m,所述第一水渠5、所述第二水渠6和所述第三水渠7的底部设有一段水深为3m的有机质分解段9,所述有机质分解段9内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所述漂浮型水生植物优选为浮萍。本专利技术将深水厌氧塘和稻田进行组合设计,形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深水厌氧塘的厌氧分解和稻田的曝气功能对传统养鱼池塘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而且净化效果很好,可以用于替代高成本污水净化设备。所述养鱼池1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饲料投放装置10,所述饲料投放装置10包括位于所述养鱼池1侧上方的进料斗11和固定于所述进料斗11底部并伸入所述养鱼池1内的饲料输送管12,所述饲料输送管12与水平面呈一个30°-60°的夹角;所述养鱼池1底部设有氧气注入口13,所述氧气注入口13上连接有输氧软管14,所述输氧软管14的自由端与外界供养设备连接用于为所述养鱼池1内输送高浓度氧气,所述饲料输送管12与水平面呈一个45°的夹角。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养鱼池设饲料投放装置、氧气注入口和输氧软管,可方便投放鱼饲料,节约养鱼人力成本,同时可有效提高养鱼池中氧气含量,提高养鱼效率。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专利技术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专利技术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鱼池(1)、厌氧池(2)、稻田(3)和蓄水池(4),所述养鱼池(1)和所述厌氧池(2)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养鱼池(1)至所述厌氧池(2)的第一水渠(5),所述厌氧池(2)和所述稻田(3)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厌氧池(2)至所述稻田(3)的第二水渠(6),所述稻田(3)和蓄水池(4)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稻田(3)至所述蓄水池(4)的第三水渠(7),所述蓄水池(4)和所述养鱼池(1)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蓄水池(4)至所述养鱼池(1)的第四水渠(8),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在靠近所述第二水渠(6)处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并且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种植漂浮型水生植物的面积占所述厌氧池(2)总水面面积的15%,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设于所述厌氧池(2)的底部,所述第一水渠(5)的出口与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连接,所述厌氧池(2)的水深为3.5m‑3.9m,所述稻田(3)水深为0.4m,所述蓄水池(4)的水深为2.5m;所述养鱼池(1)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饲料投放装置(10),所述饲料投放装置(10)包括位于所述养鱼池(1)侧上方的进料斗(11)和固定于所述进料斗(11)底部并伸入所述养鱼池(1)内的饲料输送管(12),所述饲料输送管(12)与水平面呈一个30°‑60°的夹角;所述养鱼池(1)底部设有氧气注入口(13),所述氧气注入口(13)上连接有输氧软管(14),所述输氧软管(14)的自由端与外界供养设备连接用于为所述养鱼池(1)内输送高浓度氧气。...

【技术特征摘要】
1.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鱼池(1)、厌氧池(2)、稻田(3)和蓄水池(4),所述养鱼池(1)和所述厌氧池(2)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养鱼池(1)至所述厌氧池(2)的第一水渠(5),所述厌氧池(2)和所述稻田(3)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厌氧池(2)至所述稻田(3)的第二水渠(6),所述稻田(3)和蓄水池(4)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稻田(3)至所述蓄水池(4)的第三水渠(7),所述蓄水池(4)和所述养鱼池(1)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蓄水池(4)至所述养鱼池(1)的第四水渠(8),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在靠近所述第二水渠(6)处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并且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种植漂浮型水生植物的面积占所述厌氧池(2)总水面面积的15%,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设于所述厌氧池(2)的底部,所述第一水渠(5)的出口与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连接,所述厌氧池(2)的水深为3.5m-3.9m,所述稻田(3)水深为0.4m,所述蓄水池(4)的水深为2.5m;所述养鱼池(1)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饲料投放装置(10),所述饲料投放装置(10)包括位于所述养鱼池(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堤
申请(专利权)人:王晓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