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17634 阅读:5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野生亲鱼的收集和驯养;步骤S2:亲鱼的培育;步骤S3:亲鱼的选择;步骤S4:人工催产;具体包括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5:人工授精及孵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受精率高、孵化率高的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技术,为侧沟爬岩鳅种群恢复提供基础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侧沟爬岩鳅人工繁殖
,具体的说,是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侧沟爬岩鳅(Beaufortialiui.Chang),属于鲤形目,平鳍鳅科,腹吸鳅亚科,爬岩鳅属。体前部平扁,体宽显著大于体高。头部扁平。吻扁凿形。吻皮下包形成吻褶。吻褶分3叶,叶间具2对小吻须。吻后侧具侧沟与头侧相通。口前具吻沟。口下位,口裂甚小,弧形。唇肉质,无乳突,具口角须一对。鳃裂很小,仅限于头背侧。背鳍起点至吻端较具尾鳍基稍近,背鳍无硬刺,外缘平截。偶鳍向平展。胸鳍起点约与眼后缘垂线平,末端稍超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较至吻端稍远,后缘相连成吸盘状,末端不及肛门。尾柄短,尾柄长小于尾柄高。肛门至腹鳍末端与至臀鳍起点约相等。体被细鳞。头、胸和腹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体背和侧面呈褐色,各鳍均有不规则褐色斑纹。主要分布于岷江和大渡河流域。由于大渡河流域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上过度的捕捞,侧沟爬岩鳅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迄今为止,对侧沟爬岩鳅的研究仅有关于分类学的研究报道。开展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工作,以恢复和补充其群体数量,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对爬岩鳅人工繁殖技术进行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方法,提供一种受精率高、孵化率高的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野生亲鱼的收集和驯养;步骤S2:亲鱼的培育;步骤S3:亲鱼的选择;步骤S4:人工催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1:挑选雌鱼;具体是指根据侧沟爬岩鳅的繁殖生物学的测定数据,按照每尾雌鱼3.5g的标准进行挑选;步骤S42:人工注射催产剂;所述催产剂为药物合剂量,剂量为1~3μgLHRH-A2/g和10~30IUHCG/g;步骤S43:将注射过催产剂的亲鱼,放回到循环池中,保持水温在15~17℃,设置水流速度在0.2~0.4m/s;步骤S5:人工授精及孵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51:在雌鱼注射药物16h后,将雌鱼捞出,挤压腹部有卵从泄殖孔中顺利流出即可挤卵;步骤S52:将雌鱼体表多余水份吸干,将成熟的卵挤入干燥的培养皿中;步骤S53:获取雄鱼精子;挤压雄鱼腹部从泄殖孔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用精子活力的实验结果所得最适精子活力配置的溶液;,用注射器冲入盛有卵子的培养皿中,并轻轻用手晃动培养皿10~15s后静置30s,获得受精卵;步骤S54:将受精卵平铺在烧杯中,再将烧杯放置在暂养盆中的进出水口处,控制水温在15~17℃,保持微流水流速在0.05~0.1m/s进行孵化;在烧杯中进行孵化。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选择体表无伤、体重在1.5g以上的雄鱼和体重在2.3g的以上的雌鱼;经过驯化的野生侧沟爬岩鳅作为后备亲鱼进行培育;步骤S22:将后备亲鱼投放到室外水泥池中进行培育,在室外水泥池用流水养殖;养殖密度为320尾/水泥池,控制水泥池的进水量为0.3m/s,培育用水的pH为6.9~7.7、溶解氧为10.5~12mg/L、水温为15~20℃。步骤S23:后备亲鱼饲养。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S2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31:饲喂培育,具体包括是指:将后备亲鱼转入水泥池后2周内,每日投放饵料一次,每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1~2%,每天投喂二次,饵料为水蚯蚓、摇蚊幼虫和微粒子配合饲料;所述水蚯蚓、摇蚊幼虫、微粒子配合饲料的质量比为2:2:1;步骤S232:从第3周开始减少投喂量和次数,由于此时池内开始生长有大量的藻类可以为亲鱼提供食物,第4周观察发现亲鱼不再进食投放的饵料,既可以停止对其进行投放;步骤S233:从步骤S232中的饲养的后备亲鱼进行筛选并强化饲养;具体是指:筛选60尾成熟的亲鱼单独放于另外一个水泥池,进行加强培育,控制水流速度在2.5m/s~3.5m/s;每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3~5%,每天投喂二次,饵料为水蚯蚓、摇蚊幼虫和微粒子配合饲料;所述水蚯蚓、摇蚊幼虫、微粒子配合饲料的质量比为2:2:1。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S3具体是指:雌鱼选择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轻压有流动感,生殖孔微红的个体,挤卵可见卵粒大小均匀、呈淡黄色;雄鱼选择个体活跃,体型稍小,生殖孔长而尖的个体;所述雌鱼和雄鱼的比例为1.2:1。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S42:具体是指:采用一针注射法,从雌鱼胸鳍基部以45度角注射催产药物,进针深度为0.8~0.12cm。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S1中的野生亲鱼驯养具体包括第一阶段驯养和第二阶段驯养;所述第一阶段驯养时间为35~40天;所述第二阶段驯养时间为120~150天。所述第一阶段驯养具体是指:采用石头上长出的藻类和青苔、水蚯蚓、摇蚊幼虫作为开口饵料进行为期35~40天的驯养;第二阶段驯养具体是指:采用水蚯蚓、摇蚊幼虫、微粒子配合饲料,作为第二阶段驯养饵料进行为期120~150天的驯养;所述水蚯蚓:摇蚊幼虫:微粒子配合饲料的质量比为1: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受精率高、孵化率高的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技术,为侧沟爬岩鳅种群恢复提供基础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野生亲鱼的收集和驯养;在野生的收集时,首先对野生亲鱼资源调查以区域性调查为主,不设固定采样断面,根据河段情况设临时点调查采集鱼类标本;筛选体质强壮、受伤较轻的亲鱼,采用青霉素和食盐混合水溶液浸泡1~3分钟;所述混合水溶液的浓度以及比例具体是指采用4.5%的食盐水和1kg水中加入0.5万单位的青霉素进行混合,对野生亲鱼进行浸泡1~3分钟,目的是防治和减少水霉病发生。在收集的野生侧沟爬岩鳅中,选择雌鱼的个体体重平均3.5g,选择雄鱼体重在2.0~2.5g个体较小性成熟,采用解剖情况分析,收集以上体重的雌鱼和雄鱼性腺发育到IV,达到亲鱼规格,可进行驯养;第一阶段驯养:在收集的野生亲鱼静养25~30d后开始对其进行摄食驯养;在第一阶段21d左右亲鱼进食,饵料为藻类和青苔、水蚯蚓、摇蚊幼虫;采用石头上长出的藻类和青苔、水蚯蚓、摇蚊幼虫作为开口饵料;第二阶段驯养:在35~40d开始主动摄食,饵料为水蚯蚓、摇蚊幼虫、微粒子的配合饲料;所述配合饲料的质量比为1:1:2;进行第二阶段驯养。优选的第二阶段驯养还可采用微粒子S1、S3、S5饲料配合水蚯蚓、微粒子S1、S3、S5饲料配合螺旋藻、硅藻和鳗鱼粉料配合水蚯蚓、螺旋藻和硅藻的配合、三友金鱼饲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第二阶段驯养饵料进行驯养。步骤S2:亲鱼的培育;选择经过驯化培养的野生亲鱼作为后备亲鱼进行培育,后备亲鱼选择体表无伤、体重1.5g以上雄鱼和2.3g以上的雌鱼;将后备亲鱼投放到室外的一个水泥池中进行培育,在水泥池采用流水养殖,养殖密度为320尾/池,水泥池的进水量为0.3m/s,培育用水的pH值为6.9~7.7、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野生亲鱼的收集和驯养;步骤S2:亲鱼的培育;步骤S3:亲鱼的选择;步骤S4:人工催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1:挑选雌鱼;具体是指根据侧沟爬岩鳅的繁殖生物学的测定数据,按照每尾雌鱼3.5g的标准进行挑选;步骤S42:人工注射催产剂;所述催产剂为药物合剂量,剂量为1~3μgLHRH‑A2/g和10~30IU HCG/g;步骤S43:将注射过催产剂的亲鱼,放回到循环池中,保持水温在15~17℃,设置水流速度在0.2~0.4m/s;步骤S5:人工授精及孵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51:在雌鱼注射药物16h后,将雌鱼捞出,挤压腹部有卵从泄殖孔中顺利流出即可挤卵;步骤S52:将雌鱼体表多余水份吸干,将成熟的卵挤入干燥的培养皿中;步骤S53:获取雄鱼精子;挤压雄鱼腹部从泄殖孔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用精子活力的实验结果所得最适精子活力配置的溶液;,用注射器冲入盛有卵子的培养皿中,并轻轻用手晃动培养皿10~15s后静置30s,获得受精卵;步骤S54:将受精卵平铺在烧杯中,再将烧杯放置在暂养盆中的进出水口处,控制水温在15~17℃,保持微流水流速在0.05~0.1m/s进行孵化;在烧杯中进行孵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野生亲鱼的收集和驯养;步骤S2:亲鱼的培育;步骤S3:亲鱼的选择;步骤S4:人工催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1:挑选雌鱼;具体是指根据侧沟爬岩鳅的繁殖生物学的测定数据,按照每尾雌鱼3.5g的标准进行挑选;步骤S42:人工注射催产剂;所述催产剂为药物合剂量,剂量为1~3μgLHRH-A2/g和10~30IUHCG/g;步骤S43:将注射过催产剂的亲鱼,放回到循环池中,保持水温在15~17℃,设置水流速度在0.2~0.4m/s;步骤S5:人工授精及孵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51:在雌鱼注射药物16h后,将雌鱼捞出,挤压腹部有卵从泄殖孔中顺利流出即可挤卵;步骤S52:将雌鱼体表多余水份吸干,将成熟的卵挤入干燥的培养皿中;步骤S53:获取雄鱼精子;挤压雄鱼腹部从泄殖孔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用精子活力的实验结果所得最适精子活力配置的溶液;,用注射器冲入盛有卵子的培养皿中,并轻轻用手晃动培养皿10~15s后静置30s,获得受精卵;步骤S54:将受精卵平铺在烧杯中,再将烧杯放置在暂养盆中的进出水口处,控制水温在15~17℃,保持微流水流速在0.05~0.1m/s进行孵化;在烧杯中进行孵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选择体表无伤、体重在1.5g以上的雄鱼和体重在2.3g的以上的雌鱼;经过驯化的野生侧沟爬岩鳅作为后备亲鱼进行培育;步骤S22:将后备亲鱼投放到室外水泥池中进行培育,在室外水泥池用流水养殖;养殖密度为320尾/水泥池,控制水泥池的进水量为0.3m/s,培育用水的pH为6.9~7.7、溶解氧为10.5~12mg/L、水温为15~20℃;步骤S23:后备亲鱼饲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具体包括以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刚何兴恒吴毅李捷陈凡刚另世权韩飞宇邓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律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