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及雄蜂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1760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及雄蜂捕捉装置,属于蜜蜂养殖技术领域。其包括集蜂盒体、排蜂底座以及出蜂本体,集蜂盒体安装在排蜂底座上,出蜂本体安装在排蜂底座的前部上,排蜂底座与出蜂本体连通;顶盖设置在集蜂盒体的顶部,顶盖上设置有工蜂逃逸出口和雄蜂出口;排蜂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工蜂出入口,第一工蜂出入口上安装有多个第二格栅,第二格栅用于限制雄蜂通过,并且允许工蜂通过;集蜂盒体上开设有第一雄蜂单向入口,其用于雄蜂自由通过;出蜂本体上开设有单向出口,单向出口用于允许雄蜂和工蜂自由通过并出巢。该雄蜂捕捉装置,结构简单且捕蜂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及雄蜂捕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蜜蜂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及雄蜂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蜜蜂人工授精是蜜蜂保种和育种工作的必要技术手段。然而,雄蜂的捕捉,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工具。通常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用铁纱网人工制作一只纱笼,纱笼周围封闭,只在纱笼的一端留有一个直径约1cm的开口;使用时,一手拿纱笼,蹲在蜂箱门口等待回巢的雄蜂或者打开蜂箱寻找雄蜂,另一只手捕捉雄蜂后将其送入纱笼内,直至捕捉达到一定数量为止。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雄蜂的捕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捕捉雄蜂人力投入大,工作效率低在进行蜜蜂人工授精时,需要有专门的2-3人不间断地从事雄蜂的捕捉工作,才能满足授精时对雄蜂数量的需要。这就占用不必要的人力资源,雄蜂捕捉效率低。(2)捕捉雄蜂性成熟比例低,增加了使用雄蜂的总体数量,降低了精液采集效率蜜蜂人工授精需要的是性成熟的雄蜂,然而人工(特别是缺乏识别性成熟雄蜂经验人员)捕捉的雄蜂性成熟比例低,往往将大量非性成熟的雄蜂一起捕捉,不仅浪费了雄蜂资源,还给雄蜂精液采集过程中增加了工作量(非性成熟的雄蜂随着性成熟雄蜂一起被实施精液采集操作,但是非性成熟雄蜂没有精液可采集,相当于授精人员做了无用功),降低了精液采集效率。(3)捕捉未排泄的雄蜂,采集精液时容易造成污染雄蜂排泄是在空中进行的,蜜蜂人工授精需要的是经过排泄以后的性成熟雄蜂,然而从蜂箱出来的雄蜂,较大比例没有经过飞翔排泄。无经验人员捕捉的雄蜂往往将大量出巢雄蜂一起捕捉。采集精液时,雄蜂粪便会排出,导致无法采精或将精液污染无法使用,不仅浪费了雄蜂资源,还给雄蜂精液采集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精液采集效率。(4)雄蜂捕捉人员经常面临被蜂螫伤的危险由于雄蜂与工蜂一起出入,个体间距离小,在进行雄蜂捕捉时,往往会触碰到工蜂,被工蜂螫伤。如果是在性情凶暴的蜜蜂蜂箱前捕捉雄蜂,人员被工蜂螫伤的可能性就更大,被螫伤的次数就更多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此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雄蜂捕捉人力耗费大、捕捉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雄蜂捕捉装置,此雄蜂捕捉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雄蜂捕捉人力耗费大、捕捉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所述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包括集蜂盒体、排蜂底座以及出蜂本体,所述集蜂盒体具有顶盖;所述集蜂盒体安装在所述排蜂底座上,所述出蜂本体安装在所述排蜂底座的前部上,所述排蜂底座与所述出蜂本体连通;所述顶盖一体成型的设置在所述集蜂盒体的顶部,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工蜂逃逸出口和雄蜂出口,所述工蜂逃逸出口上安装有多个第一格栅,相邻的所述第一格栅之间的间距为5mm,所述第一格栅用于限制雄蜂通过,并且允许工蜂通过,所述雄蜂出口用于人工授精时取出雄蜂;所述集蜂盒体上开设有用于雄蜂通过的第一雄蜂单向入口;所述排蜂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工蜂出入口,所述第一工蜂出入口上安装有多个第二格栅,相邻的所述第二格栅之间的间距为5mm,所述第二格栅用于限制雄蜂通过,并且允许工蜂通过;所述出蜂本体上开设有单向出口,所述单向出口用于允许雄蜂和工蜂通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呈内部中空的四面椎体结构,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中心板;所述中心板的四条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依次邻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工蜂逃逸出口,所述雄蜂出口开设在所述中心板上,所述雄蜂出口处安装有能够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雄蜂出口的出口盖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第一格栅平行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格栅平行间隔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蜂盒体内部中空,具有底板,所述排蜂底座通过所述底板与所述集蜂盒体间隔开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蜂底座包括排蜂本体,所述排蜂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后挡板上开设有与蜂巢巢门相通的开口,所述前挡板上开设有蜜蜂通口,所述出蜂本体与所述前挡板连接,所述出蜂本体通过所述蜜蜂通口与所述排蜂底座贯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蜂底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向挡板和第二侧向挡板;所述第一侧向挡板的两侧端分别与所述前挡板、所述后挡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侧向挡板的两侧端分别与所述前挡板、所述后挡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侧向挡板上安装有多个所述第二格栅;所述第二侧向挡板上开设有第二工蜂出入口,所述第二工蜂出入口处安装有多个第三格栅,相邻所述第三格栅之间的间距为5mm,所述第三格栅用于允许工蜂通过,并限制雄蜂通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蜂盒体靠近所述第一侧向挡板的底部上安装有第一雄蜂单向进入组件,所述第一雄蜂单向进入组件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包括第一梯形支板、第二梯形支板、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梯形支板和所述第二梯形支板间隔的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梯形支板靠近所述前挡板,所述第二梯形支板靠近所述后挡板;所述第一倾斜板的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梯形支板、所述第二梯形支板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板的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梯形支板、所述第二梯形支板连接;所述第一梯形支板、所述第二梯形支板、所述第一倾斜板以及所述第二倾斜板共同构成所述第一雄蜂单向入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蜂盒体靠近所述第二侧向挡板的底部上安装有第二雄蜂单向进入组件,所述第二雄蜂单向进入组件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包括第三梯形支板、第四梯形支板、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所述第三梯形支板和所述第四梯形支板间隔的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三梯形支板靠近所述前挡板,所述第四梯形支板靠近所述后挡板;所述第三倾斜板的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三梯形支板、所述第四梯形支板连接,所述第四倾斜板的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三梯形支板、所述第四梯形支板连接;所述第三梯形支板、所述第四梯形支板、所述第三倾斜板以及所述第四倾斜板共同构成所述第二雄蜂单向入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蜂本体包括上倾斜板、下倾斜板、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上倾斜板呈梯形结构,所述上倾斜板的长边与所述排蜂底座呈夹角连接,所述下倾斜板呈梯形结构,所述下倾斜板的长边与所述排蜂底座呈夹角连接,所述上倾斜板的长度大于所述下倾斜板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上倾斜板、所述下倾斜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上倾斜板、所述下倾斜板连接;所述上倾斜板、所述下倾斜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共同构成所述单向出口。一种雄蜂捕捉装置,所述雄蜂捕捉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该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由于具有集蜂盒体、排蜂底座以及出蜂本体,并且集蜂盒体具有顶盖;其中,顶盖上设置有工蜂逃逸出口和雄蜂出口,工蜂逃逸出口上安装有多个第一格栅,相邻的第一格栅之间的间距为5mm,第一格栅用于限制雄蜂通过,并且允许工蜂通过,雄蜂出口用于雄蜂通过;排蜂底座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工蜂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包括集蜂盒体、排蜂底座以及出蜂本体,所述集蜂盒体具有顶盖;所述集蜂盒体安装在所述排蜂底座上,所述出蜂本体安装在所述排蜂底座的前部上,所述排蜂底座与所述出蜂本体连通;所述顶盖一体成型的设置在所述集蜂盒体的顶部,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工蜂逃逸出口和雄蜂出口,所述工蜂逃逸出口上安装有多个第一格栅,相邻的所述第一格栅之间的间距为5mm,所述第一格栅用于限制雄蜂通过,并且允许工蜂通过,所述雄蜂出口用于人工授精时取出雄蜂;所述集蜂盒体上开设有用于雄蜂通过的第一雄蜂单向入口;所述排蜂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工蜂出入口,所述第一工蜂出入口上安装有多个第二格栅,相邻的所述第二格栅之间的间距为5mm,所述第二格栅用于限制雄蜂通过,并且允许工蜂通过;所述出蜂本体上开设有单向出口,所述单向出口用于允许雄蜂和工蜂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包括集蜂盒体、排蜂底座以及出蜂本体,所述集蜂盒体具有顶盖;所述集蜂盒体安装在所述排蜂底座上,所述出蜂本体安装在所述排蜂底座的前部上,所述排蜂底座与所述出蜂本体连通;所述顶盖一体成型的设置在所述集蜂盒体的顶部,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工蜂逃逸出口和雄蜂出口,所述工蜂逃逸出口上安装有多个第一格栅,相邻的所述第一格栅之间的间距为5mm,所述第一格栅用于限制雄蜂通过,并且允许工蜂通过,所述雄蜂出口用于人工授精时取出雄蜂;所述集蜂盒体上开设有用于雄蜂通过的第一雄蜂单向入口;所述排蜂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工蜂出入口,所述第一工蜂出入口上安装有多个第二格栅,相邻的所述第二格栅之间的间距为5mm,所述第二格栅用于限制雄蜂通过,并且允许工蜂通过;所述出蜂本体上开设有单向出口,所述单向出口用于允许雄蜂和工蜂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呈内部中空的四面椎体结构,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中心板;所述中心板的四条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依次邻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工蜂逃逸出口,所述雄蜂出口开设在所述中心板上,所述雄蜂出口处安装有能够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雄蜂出口的出口盖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格栅平行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格栅平行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蜂盒体内部中空,具有底板,所述排蜂底座通过所述底板与所述集蜂盒体间隔开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蜂底座包括排蜂本体,所述排蜂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后挡板上开设有与蜂巢巢门相通的开口,所述前挡板上开设有蜜蜂通口,所述出蜂本体与所述前挡板连接,所述出蜂本体通过所述蜜蜂通口与所述排蜂底座贯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授精用雄蜂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蜂底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向挡板和第二侧向挡板;所述第一侧向挡板的两侧端分别与所述前挡板、所述后挡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侧向挡板的两侧端分别与所述前挡板、所述后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勇庄明亮牛庆生葛蓬吴迪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省蜂产品质量管理监督站吉林省蜜蜂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