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172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内筒、搅拌桨以及驱动搅拌桨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外筒内固定内筒,所述搅拌桨的上端转动安装在外筒的上端,外筒的上端固定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搅拌桨的上端,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反应搅拌器通过设置隔离盘和内筒,实现了在外筒内隔离出三个原料空间,通过逐渐混合搅拌的方式,搅拌混合的均匀性得到提高,成品率和反应产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搅拌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搅拌器。
技术介绍
立轴式反应搅拌机是重要的化工反应设备之一,反应搅拌机的作用是通过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受热均匀,促进溶解、结晶、凝聚、清洗、浸出、吸附、离子交换等过程的进行,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产率,立轴式反应搅拌机采用立轴式搅拌,可由单层或双层桨叶组合搅拌,但是传统的立轴式反应搅拌机往往采用集中混料后,进行搅拌的方式,搅拌混合的均匀性较差,影响成品率和反应产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反应搅拌器。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应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内筒、搅拌桨以及驱动搅拌桨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外筒内固定内筒,所述搅拌桨的上端转动安装在外筒的上端,外筒的上端固定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搅拌桨的上端,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第一搅拌叶位于内筒内,第二搅拌叶位于外筒和内筒之间,第二搅拌叶呈L形,第二搅拌叶的内端固定在搅拌轴的中段,所述搅拌轴的中部固定有隔离盘,隔离盘上开设有穿过原料的通孔,所述第一搅拌叶呈倒L行,第一搅拌叶的内端固定在搅拌轴的上半段,第二搅拌叶从下而上穿过隔离盘并和隔离盘固定,所述隔离盘距离内筒的下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3厘米至0.8厘米,外筒的上端固定有用于向内筒内通入原料的第一接口以及用于向外筒和内筒之间的通道内通入原料的第二接口,外筒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抽出原料的第三接口,搅拌轴的下半段固定有若干跟搅拌棍。本技术反应搅拌器通过设置隔离盘和内筒,实现了在外筒内隔离出三个原料空间,即内筒内的第一空间,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第二空间以及外筒内隔离盘下方的第三空间,通过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的转动,第一空间内的原料通过隔离盘的通孔逐渐穿出至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的原料通过通过隔离盘的通孔逐渐穿出至第三空间,第三空间内的混合原料通过搅拌棍实现搅拌混合,通过这种逐渐混合搅拌的方式,搅拌混合的均匀性得到提高,成品率和反应产率较高。作为优选,外筒的底部固定有加热箱,加热箱内至有加热棒。作为优选,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的距离为15至25厘米。作为优选,所述内筒的上端固定在外筒内部空间的顶部。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轴上固定有6至8个第一搅拌叶以及6至8个第二搅拌叶。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叶相对搅拌轴的轴线呈15°至20°夹角。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反应搅拌器通过设置隔离盘和内筒,实现了在外筒内隔离出三个原料空间,通过逐渐混合搅拌的方式,搅拌混合的均匀性得到提高,成品率和反应产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反应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反应搅拌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隔离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反应搅拌器,包括外筒1、内筒2、搅拌桨以及驱动搅拌桨转动的驱动电机3,所述外筒1内固定内筒2,所述搅拌桨的上端转动安装在外筒1的上端,外筒1的上端固定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电机轴连接搅拌桨的上端,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41、第一搅拌叶42、第二搅拌叶43,第一搅拌叶42位于内筒2内,第二搅拌叶43位于外筒1和内筒2之间,第二搅拌叶43呈L形,第二搅拌叶43的内端固定在搅拌轴41的中段,所述搅拌轴41的中部固定有隔离盘5,隔离盘5上开设有穿过原料的通孔51,所述第一搅拌叶42呈倒L行,第一搅拌叶42的内端固定在搅拌轴41的上半段,第二搅拌叶43从下而上穿过隔离盘5并和隔离盘5固定,所述隔离盘5距离内筒2的下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3厘米至0.8厘米,外筒1的上端固定有用于向内筒2内通入原料的第一接口61以及用于向外筒1和内筒2之间的通道内通入原料的第二接口62,外筒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抽出原料的第三接口63,搅拌轴41的下半段固定有若干跟搅拌棍44。外筒1的底部固定有加热箱71,加热箱71内至有加热棒72。所述内筒2和外筒1之间的距离为15至25厘米。所述内筒2的上端固定在外筒1内部空间的顶部。所述搅拌轴41上固定有6至8个第一搅拌叶42以及6至8个第二搅拌叶43。所述搅拌叶相对搅拌轴41的轴线呈15°至20°夹角。本技术反应搅拌器通过设置隔离盘5和内筒2,实现了在外筒1内隔离出三个原料空间,即内筒2内的第一空间81,内筒2和外筒1之间的第二空间82以及外筒1内隔离盘5下方的第三空间83,通过第一搅拌叶42和第二搅拌叶43的转动,第一空间内的原料通过隔离盘5的通孔51逐渐穿出至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的原料通过通过隔离盘5的通孔51逐渐穿出至第三空间,第三空间内的混合原料通过搅拌棍44实现搅拌混合,通过这种逐渐混合搅拌的方式,搅拌混合的均匀性得到提高,成品率和反应产率较高。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内筒(2)、搅拌桨以及驱动搅拌桨转动的驱动电机(3),所述外筒(1)内固定内筒(2),所述搅拌桨的上端转动安装在外筒(1)的上端,外筒(1)的上端固定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电机轴连接搅拌桨的上端,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41)、第一搅拌叶(42)、第二搅拌叶(43),第一搅拌叶(42)位于内筒(2)内,第二搅拌叶(43)位于外筒(1)和内筒(2)之间,第二搅拌叶(43)呈L形,第二搅拌叶(43)的内端固定在搅拌轴(41)的中段,所述搅拌轴(41)的中部固定有隔离盘(5),隔离盘(5)上开设有穿过原料的通孔(51),所述第一搅拌叶(42)呈倒L行,第一搅拌叶(42)的内端固定在搅拌轴(41)的上半段,第二搅拌叶(43)从下而上穿过隔离盘(5)并和隔离盘(5)固定,所述隔离盘(5)距离内筒(2)的下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3厘米至0.8厘米,外筒(1)的上端固定有用于向内筒(2)内通入原料的第一接口(61)以及用于向外筒(1)和内筒(2)之间的通道内通入原料的第二接口(62),外筒(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抽出原料的第三接口(63),搅拌轴(41)的下半段固定有若干跟搅拌棍(4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内筒(2)、搅拌桨以及驱动搅拌桨转动的驱动电机(3),所述外筒(1)内固定内筒(2),所述搅拌桨的上端转动安装在外筒(1)的上端,外筒(1)的上端固定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电机轴连接搅拌桨的上端,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41)、第一搅拌叶(42)、第二搅拌叶(43),第一搅拌叶(42)位于内筒(2)内,第二搅拌叶(43)位于外筒(1)和内筒(2)之间,第二搅拌叶(43)呈L形,第二搅拌叶(43)的内端固定在搅拌轴(41)的中段,所述搅拌轴(41)的中部固定有隔离盘(5),隔离盘(5)上开设有穿过原料的通孔(51),所述第一搅拌叶(42)呈倒L行,第一搅拌叶(42)的内端固定在搅拌轴(41)的上半段,第二搅拌叶(43)从下而上穿过隔离盘(5)并和隔离盘(5)固定,所述隔离盘(5)距离内筒(2)的下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3厘米至0.8厘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记莲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