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退化天然阔叶中幼林的生态修复抚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1720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浙东退化天然阔叶中幼林的生态修复抚育方法,步骤为:将恢复抚育区划分为山坡、沟谷和山脊3种立地类型区域,在不同区域中采用标准样地法进行每木调查,分析判断次生群落演替发育阶段,根据森林演替过程中群落生境特征动态规律和优势物种的生境偏好特性,为不同立地小区筛选最佳适生树种,构建群落适生目的种的种类组成和结构配置,通过疏伐清理、林分抚育、植苗更新、目标木选择与培育和后期管理等技术,改善了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和林分立地条件,促进林分发育,提高森林的生长活力和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易建造、低成本、快恢复、可操作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浙东生态修复抚育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浙东退化天然阔叶中幼林的生态修复抚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森林生态修复抚育方法,特别是一种浙东退化天然阔叶中幼林的生态修复抚育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南方沿海天然阔叶林保护往往采用大面积的长期封育经营模式,在抚育间伐上采用“砍小留大,砍劣养好”的单纯疏伐抚育作业来培育目标森林,导致经营后留养的目的树种不明确、林分结构简单、生长量低、更新困难。这种经营模式虽然节省了营林成本,但其封育的林分质量差,大量低价值、低功能的演替先锋阳性物种长期占据退化的生境,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恢复和功能提升产生阻滞效应,使亚热带常绿阔叶优势树种更新困难,大大延缓了高质量森林恢复的速度;而常绿阔叶优势适生物种短缺,导致林内出现贬值资源多、增值资源少的状况,森林稳定性和健康性较差。因此,亟需通过结合自然优势和人工技术优势,合理调控抑制低价值先锋种的生长与繁衍,促进高价值演替中后期顶级种的更新与恢复,为亚热带复杂多样森林生态系统的升级改造和高效恢复经营提供模式与方法。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这是长期以来对自然条件适应的结果。自然条件是孕育该地带性植被的基础,也是它存在的条件。常绿阔叶林对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土壤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病虫害的能力。作为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和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支撑,常绿阔叶林承载着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然而,亚热带地区的退化阔叶林演替至成熟中性常绿阔叶林需要100多年,难以在短期内满足林业生产和生态效益的需要。因此依据地带性植被的种类组成与结构、群落演替规律,通过选择适生的常绿阔叶目的树种,调整群落结构,构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不仅获得投入少、恢复快、高效益的效果,而且易操作、便管护,是实施中幼林抚育森林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植被恢复的过程可以理解为“进展演替”。群落进展演替一般以先锋群落或前期阶段群落开始,经过漫长发育阶段,达到该地区稳定的顶级群落。浙东亚热带森林演替的一般模式为次生裸地-灌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阳性常绿阔叶林-中生顶级常绿阔叶林,整个演替所需的时间达150年以上。其各个阶段优势物种发生替代,而这物种替代过程为植被恢复指明了方向。因此,退化森林的恢复与重建,少投入、快恢复和有效的经营方式应遵循群落演替规律。据文献检索,王希华等(2004年)介绍了我国东部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成因及恢复重建的问题,但是缺乏对退化中幼林的生态修复抚育方法。上述研究一方面局限于构建常绿阔叶林的理论,没有提出对浙东阔叶林的具体经营方法,另一方面未对低质阔叶林抚育技术进行剖析优化。浙东阔叶林中幼林的面积较大,分布的立地条件各异,森林类型多样,退化成因复杂。因此,在自然给定的范畴上,将自然规律和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对天然林进行科学经营显得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天然退化中幼林缺乏定量诊断适生目的树种的现状,利用群落演替规律和演替过程中群落生境特征动态规律,提供一种适生、稳定、健康的常绿阔叶林营造技术,解决现有中幼林低质林的经营瓶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浙东退化天然阔叶中幼林的生态修复抚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浙东退化天然阔叶中幼林生态系统具有的典型性、多样性和脆弱性特征,结合地形首先将山体划分为山坡、沟谷和山脊三类立地区域,在三类区域中根据森林生长发育和群落次生演替特征划分出演替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演替阶段;步骤二,采用标准样地每木调查法,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计算出重要值,依次分析小区域优势树种的生长发育对环境的响应、动态生长对群落进展演替的响应、判断不同优势物种在不同立地中所处的次生演替阶段,为天然林寻找适生物种和构建结构;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为各立地类型小区筛选出的适生优势物种,利用森林演替过程中群落生境特征动态规律和物种的生境偏好性,进一步为不同立地类型小区筛选最佳适生的物种;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在不同立地类型小区域内选出的适生目的树种,将各小区群落乔木层常绿阔叶落叶的目的种保持在三种以上,目的种数量比例≥60%,郁闭度≥0.3;灌木层常绿阔叶落叶的目的种保持在四种以上,目的种数量比例≥60%,郁闭度≥0.2;草本层的目的种保留在四种以上,盖度≥20%,构建以常绿阔叶优势树种为主,结构较完整的异龄混交群落;步骤五,根据步骤三中为不同立地类型的小区确定的适生目的树种,以及步骤四中群落结构的构建模式与植配,结合区域现有森林林况,通过疏伐清理、林分抚育、植苗更新、选择目标木经营等措施,综合提出整个区域退化中幼林生态修复方案;步骤一中所述群落次生演替阶段的判断标准是:针叶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为前期阶段;以阳性植物占优势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为中期阶段;以中性植物占优势的常绿阔叶林群落为主为后期阶段;步骤1中所述森林群落进行调查的对象是调查乔木层的物种、多度、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健康状况;灌木层的物种、多度、胸径或基径树高、冠幅和健康状况;草木层的物种高度、多度、盖度;对胸径≥5cm的树木进行挂牌编号;样地面积为若干个20m×20m投影面积;步骤二中所述森林群落进行调查的对象是调查乔木层的物种、多度、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健康状况;灌木层的物种、多度、胸径或基径、树高、冠幅和健康状况;草木层的物种高度、多度、盖度;对胸径≥5cm的树木进行挂牌编号;样地面积为若干个20m×20m投影面积;步骤五中所采用疏伐抚育的要求是伐除枯立、风倒、折头、衰弱木和病虫害木,清除林内阳生性灌、竹、藤、草,保留有培养前途的优势阔叶树种幼苗、幼树;将清理的树木残体按约1m宽的堆放水平放置,间隔约宽2m,顺其自然腐烂;对留养林木进行修枝,去除与主梢竞争的侧梢和树冠下部枯枝;抚育萌条;疏伐间隔期为4年,抚育时间为12月;步骤五中所述采用目标木经营法选择目标木的判断依据为实生、茁壮、干材通直圆满、树冠均匀饱满、无2分枝的顶梢,生命力强、无病虫害损伤的优秀个体,并作号标记;每公顷目标木保留密度为200株左右;培育的要求是伐除其周围的干扰木,实施单木蓄积抚育,在其树冠投影面积中邻近取土,填覆表土厚1-1.5cm;步骤五中所述林分抚育的要求是全面清除阳性灌木、竹、藤、草,抚育清理时尽量保留优势阔叶树种,抚育经营的时间为12月至翌年1月;步骤五中所述植苗更新的方法为:在3月上旬选择林内优势目的树种健壮、顶芽饱满,高0.6-1m,木质化程度的实生苗,或当地大田培育的2-3年壮苗,移植林窗空地上,苗穴的规格为50cm×50cm×0.35cm,株行距1.8m×2m,植苗后需浇水“定根”,植苗后5月和9月分别清理植苗周围1m范围内的灌竹和杂草,连续抚育3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准确筛选出不同立地类型的常绿阔叶优势适生物种,提高物种个体生存能力,增强群落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2、优化群落结构,通过疏伐、林分抚育、移苗更新、选择目标木及培育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生产力;3、具有易建造、低成本、快恢复、可操作等优点,遵循群落演替进展规律,能为后期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省力化的管理”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浙东生态修复抚育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山坡立地幼龄林类型实施地点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三溪浦黄君岙,海拔150m,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浙东退化天然阔叶中幼林的生态修复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浙东退化天然阔叶中幼林生态系统具有的典型性、多样性和脆弱性特征,结合地形首先将山体划分为山坡、沟谷和山脊三类立地区域,在三类区域中根据森林生长发育和群落次生演替特征划分出演替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演替阶段;步骤二,采用标准样地每木调查法,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计算出重要值,依次分析小区域优势树种的生长发育对环境的响应、动态生长对群落进展演替的响应、判断不同优势物种在不同立地中所处的次生演替阶段,为天然林寻找适生物种和构建结构;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为各立地类型小区筛选出的适生优势物种,利用森林演替过程中群落生境特征动态规律和物种的生境偏好性,进一步为不同立地类型小区筛选最佳适生的物种;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在不同立地类型小区域内选出的适生目的树种,将各小区群落乔木层常绿阔叶落叶的目的种保持在三种以上,目的种数量比例≥60%,郁闭度≥0.3;灌木层常绿阔叶落叶的目的种保持在四种以上,目的种数量比例≥60%,郁闭度≥0.2;草本层的目的种保留在四种以上,盖度≥20%,构建以常绿阔叶优势树种为主,结构较完整的异龄混交群落;步骤五,根据步骤三中为不同立地类型的小区确定的适生目的树种,以及步骤四中群落结构的构建模式与植配,结合区域现有森林林况,通过疏伐清理、林分抚育、植苗更新、选择目标木经营等措施,综合提出整个区域退化中幼林生态修复方案;步骤一中所述群落次生演替阶段的判断标准是:针叶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为前期阶段;以阳性植物占优势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为中期阶段;以中性植物占优势的常绿阔叶林群落为主为后期阶段;步骤二中所述森林群落进行调查的对象是调查乔木层的物种、多度、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健康状况;灌木层的物种、多度、胸径或基径、树高、冠幅和健康状况;草木层的物种高度、多度、盖度;对胸径≥5cm的树木进行挂牌编号;样地面积为若干个20m×20m投影面积;步骤五中所采用疏伐抚育的要求是伐除枯立、风倒、折头、衰弱木和病虫害木,清除林内阳生性灌、竹、藤、草,保留有培养前途的优势阔叶树种幼苗、幼树;将清理的树木残体按约1m宽的堆放水平放置,间隔约宽2m,顺其自然腐烂;对留养林木进行修枝,去除与主梢竞争的侧梢和树冠下部枯枝;抚育萌条;疏伐间隔期为4年,抚育时间为12月;步骤五中所述采用目标木经营法选择目标木的判断依据为实生、茁壮、干材通直圆满、树冠均匀饱满、无2分枝的顶梢,生命力强、无病虫害损伤的优秀个体,并作号标记;每公顷目标木保留密度为200株左右;培育的要求是伐除其周围的干扰木,实施单木蓄积抚育,在其树冠投影面积中邻近取土,填覆表土厚1‑1.5cm;步骤五中所述林分抚育的要求是全面清除阳性灌木、竹、藤、草,抚育清理时尽量保留优势阔叶树种,抚育经营的时间为12月至翌年1月;步骤五中所述植苗更新的方法为:在3月上旬选择林内优势目的树种中健壮、顶芽饱满,高0.6‑1m,木质化程度高的实生苗,或当地大田培育的2‑3年壮苗,移植林窗空地上,苗穴的规格为50cm×50cm×0.35cm,株行距1.8m×2m,植苗后需浇水“定根”,植苗后5月和9月分别清理植苗周围1m范围内的灌竹和杂草,连续抚育3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浙东退化天然阔叶中幼林的生态修复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浙东退化天然阔叶中幼林生态系统具有的典型性、多样性和脆弱性特征,结合地形首先将山体划分为山坡、沟谷和山脊三类立地区域,在三类区域中根据森林生长发育和群落次生演替特征划分出演替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演替阶段;步骤二,采用标准样地每木调查法,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计算出重要值,依次分析小区域优势树种的生长发育对环境的响应、动态生长对群落进展演替的响应、判断不同优势物种在不同立地中所处的次生演替阶段,为天然林寻找适生物种和构建结构;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为各立地类型小区筛选出的适生优势物种,利用森林演替过程中群落生境特征动态规律和物种的生境偏好性,进一步为不同立地类型小区筛选最佳适生的物种;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在不同立地类型小区域内选出的适生目的树种,将各小区群落乔木层常绿阔叶落叶的目的种保持在三种以上,目的种数量比例≥60%,郁闭度≥0.3;灌木层常绿阔叶落叶的目的种保持在四种以上,目的种数量比例≥60%,郁闭度≥0.2;草本层的目的种保留在四种以上,盖度≥20%,构建以常绿阔叶优势树种为主,结构较完整的异龄混交群落;步骤五,根据步骤三中为不同立地类型的小区确定的适生目的树种,以及步骤四中群落结构的构建模式与植配,结合区域现有森林林况,通过疏伐清理、林分抚育、植苗更新、选择目标木经营等措施,综合提出整个区域退化中幼林生态修复方案;步骤一中所述群落次生演替阶段的判断标准是:针叶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为前期阶段;以阳性植物占优势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为中期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松王希华刘何铭杨海波姚芳芳任思远朱彤彤徐明杰王良衍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