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171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属于化工产品生产设备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物料混合均匀度的反应釜,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釜体和釜盖,釜盖上开设有加料口,釜体底部开设有出料口,釜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可存放导热油的夹套,夹套上开有导热油进口和导热油出口,夹套的间隙内插接有加热棒,加热棒通过线路连接电源;釜盖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伸入釜体内的搅拌杆,搅拌杆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器;搅拌器包括固定连接在搅拌杆上的搅拌框和设置在搅拌框中部的搅拌盘,搅拌盘同轴固定连接在搅拌杆上,搅拌盘外沿翻折形成若干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若干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均匀交错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化工产品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经常用到的机械设备,是化工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设备,用于对物料进行反应。如聚合物的反应、塑料制剂、添加剂等的制备都需要使用到反应釜,从而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分散、乳化、混匀或溶解、搅拌等过程。例如在聚酯类化合物的生产过程中,物料在反应釜中的反应程度、各物料之间混合的均匀程度都是影响聚酯类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在聚酯类化合物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物料混合不均而造成的反应周期长,影响生产效率。公告号为CN20212295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的双搅拌装置,包括中间为圆柱形上下两端为半圆形的反应釜,反应釜内通过转轴设置有“十”字型搅拌桨和“U”型搅拌桨。上述反应釜的搅拌装置虽然能够对置于反应釜中的物料进行大面积的搅拌,但不能对物料进行较细微的搅拌,这就导致了该反应釜在物料进行混合搅拌的时候不能够将物料进行充分混合,造成的物料反应周期长,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釜,具有能够有效提高物料混合均匀度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釜盖,所述釜盖上开设有加料口,所述釜体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釜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可存放导热油的夹套,所述夹套上开有导热油进口和导热油出口,所述夹套的间隙内插接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通过线路连接电源;所述釜盖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伸入釜体内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固定连接在搅拌杆上的搅拌框和设置在搅拌框中部的搅拌盘,所述搅拌盘同轴固定连接在搅拌杆上,所述搅拌盘外沿翻折形成若干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若干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均匀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夹套内贯入导热油,通过加热棒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实现对釜体内部环境的加热,供物料反应温度所需;物料经进料口加入釜体,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杆转动,进而固定在搅拌杆上的搅拌器实现对物料的搅拌混合作用,加快物料的反应速度;搅拌盘可对物料中部进行搅拌,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实现对物料的分散作用,从而物料在搅拌盘的作用下混合的更加均匀。进一步的,所述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均朝向搅拌杆方向倾斜,所有所述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的倾斜角度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能够提高搅拌盘对物料的分散作用,物料在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的作用下沿远离搅拌杆的方向飞溅,与搅拌盘外围的物料实现混合。进一步的,所述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的边沿呈锐角过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锐角过渡的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能够对物料进行切分作用,并且能够减少搅拌盘旋转过程中受到的物料的阻力,从而使得驱动电机对搅拌杆的驱动作用更加平稳。进一步的,所述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朝向搅拌杆的一侧分别通过拉杆与搅拌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杆的设置能够提高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的稳固性,减少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在混合物料的过程中弯折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搅拌盘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拉杆垂直于釜体底壁的两侧呈锐角过渡的刀刃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锐角过渡的刀刃形的拉杆,减少拉杆在搅拌盘旋转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并且能够实现对物料的切分作用,实现物料更好的混合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框远离搅拌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料板,所述刮料板与釜体内侧壁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料板的设置能够减少物料粘结在釜体内壁的可能,从而物料能够充分的进行化学反应。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框的底壁为弧形,其弧度与釜体底部内壁的弧度相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搅拌框在旋转时不仅能够防止刮伤釜体,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接触物料,使得搅拌更加均匀。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了搅拌框与搅拌盘,从而产生对物料的充分混合作用;2.采用了拉杆,从而产生对上分散片和下分散片的加固作用;3.采用了刮料板,从而产生减少物料粘结在釜体内壁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反应釜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搅拌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釜体;11、出料口;2、釜盖;21、加料口;3、夹套;31、导热油进口;32、导热油出口;4、加热棒;5、驱动电机;51、搅拌杆;6、搅拌器;61、搅拌框;611、刮料板;62、搅拌盘;621、上分散片;622、下分散片;7、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反应釜,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釜体1和釜盖2,釜盖2上开设有加料口21,釜体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1。釜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可存放导热油的夹套3,夹套3上开有导热油进口31和导热油出口32,夹套3的间隙内插接有加热棒4,加热棒4通过线路连接电源。釜盖2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伸入釜体1内的搅拌杆51,搅拌杆51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器6。反应釜工作时,在夹套3内注入导热油,通过加热棒4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实现对釜体1内部环境的加热,供物料反应温度所需;物料经进料口加入釜体1,通过驱动电机5带动搅拌杆51转动,进而固定在搅拌杆51上的搅拌器6实现对物料的搅拌混合作用,加快物料的反应速度。如图2和图3所示,搅拌器6包括固定连接在搅拌杆51上的搅拌框61和设置在搅拌框61中部的搅拌盘62,搅拌盘62同轴固定连接在搅拌杆51上。搅拌盘62外沿翻折形成若干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若干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均匀交错设置。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均朝向搅拌杆51方向倾斜,所有所述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的倾斜角度一致。搅拌盘62可对物料中部进行搅拌,倾斜设置的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能够提高搅拌盘62对物料的分散作用,物料在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的作用下沿远离搅拌杆51的方向飞溅,与搅拌盘62外围的物料实现混合。如图4所示,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朝向搅拌盘62转动的方向边沿呈锐角过渡,锐角过渡的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能够对物料进行切分作用,并且能够减少搅拌盘62旋转过程中受到的物料的阻力。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朝向搅拌杆51的一侧分别通过拉杆7与搅拌杆51固定连接,拉杆7的设置能够提高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的稳固性,减少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在混合物料的过程中弯折现象的发生。拉杆7垂直于釜体1底壁的两侧呈锐角过渡的刀刃形。能够减少拉杆7在搅拌盘62旋转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并且能够实现对物料的切分作用,实现物料更好的分散混合作用。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物料的混合均匀度,搅拌框61的底壁为弧形,其弧度与釜体1底部内壁的弧度相一致,这样搅拌框61在旋转时不仅能够防止刮伤釜体1,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接触物料,使得搅拌更加均匀。如图2所示,为了减少物料粘结在釜体1内壁的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釜盖(2),所述釜盖(2)上开设有加料口(21),所述釜体(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1),所述釜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可存放导热油的夹套(3),所述夹套(3)上开有导热油进口(31)和导热油出口(32),所述夹套(3)的间隙内插接有加热棒(4),所述加热棒(4)通过线路连接电源;所述釜盖(2)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伸入釜体(1)内的搅拌杆(51),所述搅拌杆(51)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器(6);其特征是:所述搅拌器(6)包括固定连接在搅拌杆(51)上的搅拌框(61)和设置在搅拌框(61)中部的搅拌盘(62),所述搅拌盘(62)同轴固定连接在搅拌杆(51)上,所述搅拌盘(62)外沿翻折形成若干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若干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均匀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釜盖(2),所述釜盖(2)上开设有加料口(21),所述釜体(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1),所述釜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可存放导热油的夹套(3),所述夹套(3)上开有导热油进口(31)和导热油出口(32),所述夹套(3)的间隙内插接有加热棒(4),所述加热棒(4)通过线路连接电源;所述釜盖(2)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伸入釜体(1)内的搅拌杆(51),所述搅拌杆(51)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器(6);其特征是:所述搅拌器(6)包括固定连接在搅拌杆(51)上的搅拌框(61)和设置在搅拌框(61)中部的搅拌盘(62),所述搅拌盘(62)同轴固定连接在搅拌杆(51)上,所述搅拌盘(62)外沿翻折形成若干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若干上分散片(621)和下分散片(622)均匀交错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广海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顺昶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