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资能专利>正文

昆虫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1491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含有一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的周缘设有一第一结合部;一第二本体,其与该第一本体活动结合固定,该第二本体的周缘弯曲环设有与该第一结合部相对应的一第二结合部,利用该第二结合部可产生向外撑张的一弹性力,借以可供与第一结合部相互弹性紧密卡合固定,使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无法轻易拆解分离,进一步可供迅速组装及叠置多个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以方便携带及运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昆虫诱捕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果园中所栽种的果树于开花结果阶段时,常见有果蝇之类的害虫会蛀食果实或产卵,使其幼虫侵入果实内部蛀食,故果农多会定期喷洒杀虫剂,以消灭危害果实的害虫,避免辛苦栽种的果实遭虫蛀食。然而,一旦大量使用杀虫剂,不仅害虫会被杀死,相对的,杀虫剂中的化学成份亦会危害到食用者的人体健康及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有2011年3月1日中国台湾所公告的新型第M398767号「太阳能捕虫器」专利案,其揭露:包括有太阳能板、防雨外壳、LED灯柱、储电系统、感光自动开关灯系统、小置物盒和电击网。该防雨外壳为三层百叶窗设计,用四支塑料柱串联;太阳能板设置于防雨外壳最顶层;LED灯柱设置于防雨外壳的中心,顶部与太阳能板底座的孔相连接,底部与小置物盒中心的孔相连接;储电系统设置于底座上方与小置物盒中间的空间;感光自动开关灯系统设置于太阳能板旁;小置物盒设置于底座的储电系统上方,可放置药饵;电击网设置于防雨外壳内围。经以上设置组成一由光线控制开关灯的电击捕虫器。由于该捕虫器设置于果树下,容易被茂盛的树叶遮蔽阳光,以致于阳光发电能力不足,无法达到驱动电击昆虫的作用。而且太阳能板又有废弃污染环境的缺点存在。因此有2015年5月11日中国台湾所公告的新型第M500455号「诱虫器」专利案,其揭露:包含一底座及一罩盖。底座包含一盛水盘、一诱饵杯及一昆虫进入口。盛水盘具有一盛水盘外缘及一盛水盘内缘。盛水盘内缘向下渐扩与盛水盘外缘衔接而形成一容置空间。诱饵杯设置于底座中央且位于盛水盘内缘之内,诱饵杯向下渐缩呈锥状而与盛水盘内缘形成一锥形开放通道。昆虫进入口设置于锥形开放通道上方。罩盖与底座组装形成一捕获空间,捕获空间通过昆虫进入口连通锥形开放通道。该专利前案虽然利用诱饵液,不会有污染环境的缺点,其利用底座及上罩的互相旋紧的组装方式,于组装上相当耗费时间,而且体积大,当果园使用需求量大时,需携带大批量进入果园内,相当占据空间且不易携带运送,因此于使用上仍然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多个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互相活动固定,以及个别互相叠置,以方便携带运送,并可供迅速组装以消灭昆虫的昆虫诱捕装置。基于此,本技术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含有:一第一本体,其周缘设有一第一结合部,该第一本体内部设有一容纳槽,该容纳槽内设有一凸起部,该凸起部上设有一开口,该第一本体于该开口及该第一结合部的周缘分别间隔相对应设有呈放射状的多个第一加强肋;一第二本体,其与该第一本体活动结合固定,该第二本体的周缘环设有与该第一结合部相对应的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一结合部相互卡合固定,该第二本体内部凹设有一容纳空间,又该第二本体的顶缘设有一吊挂部,该第二本体于该吊挂部的周缘分别设有呈放射状的多个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延伸至该第二结合部;一可供固定一诱饵的吊挂件,吊挂于该吊挂部。进一步,该第一结合部为一凹缘或一凸缘,该第二结合部则为与该第一结合部相互卡合固定的一凸缘或一凹缘。进一步,该第二结合部的周缘形成有一扳动部。进一步,该吊挂部上至少设有二穿孔与该容纳空间贯通,该吊挂件的二端分别设有一吊挂端及一固定端,该固定端分别穿过二穿孔后,借以固定该诱饵。进一步,该第二结合部经弯曲后产生向外撑张的一弹性力,借以与该第一结合部相互弹性紧密卡合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本技术具有下列的优点:1、借由第二结合部可产生向外撑张的一弹性力,借以可供与第一结合部相互弹性紧密卡合固定,使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无法轻易拆解分离。2、多个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可供上、下相互叠置,借以缩小携带或收藏的体积,不会占据过大的空间,并可方便携带运送。3、可供运送至果园后,再将多个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分离取出,再一一分别组装使用,故可大幅节省组装或拆解的时间,具有极佳的组合使用功效。4、由于诱饵可供吊挂位于该第一本体的该开口上方位置处,故使该诱饵的生物性引诱味道,可以迅速的经由该开口飘散至外界,而能立即产生引诱昆虫的作用。5、利用昆虫的驱光特性,使昆虫无法飞出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外,并会因为力竭而摔落至容纳槽内被液体淹死消灭,借以可达到快速消灭昆虫,并保护果实完整,且不会污染环境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互相卡合的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引诱昆虫进入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将多个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分别互相叠置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第一本体11第一结合部12容纳槽13凸起部14开口15第一加强肋2第二本体21第二结合部22扳动部23容纳空间24吊挂部25穿孔26第二加强肋3吊挂件31吊挂端32固定端A液体B诱饵C树枝D昆虫。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包含有: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及吊挂件3,其中:第一本体1,其为PS、PET、PVC或PP等泡壳材质所制成。该第一本体1的周缘弯曲环设有一第一结合部11〔如图4所示〕,该第一结合部11为一凹缘〔或是一凸缘〕。又该第一本体1内部凹设有一容纳槽12,借以可供盛装一液体A。又该容纳槽12内设有一凸起部13,该凸起部13设有一开口14,以供与外界相通。另该第一本体1于该开口14及该第一结合部11的周缘分别间隔相对应设有呈放射状的多个第一加强肋15,借以增强该第一本体1的强度。该第一本体1呈一黄色透光状〔或是呈透明状〕,借以可供方便观视其内部。第二本体2,其为PS、PET、PVC或PP等泡壳材质所制成。第二本体2与该第一本体1活动结合固定。该第二本体2的周缘设有与该第一结合部11相对应的一第二结合部21〔如图4所示〕,该第二结合部21为经弯曲成形的一凸缘〔或是一凹缘〕,而可产生向外撑张的一弹性力,借以可供与该第一结合部11相互弹性紧密卡合固定,使该第一本体1与该第二本体2无法轻易拆解分离。该第二结合部21的周缘形成有一扳动部22。又该第二本体2的内部凹设有一容纳空间23。并于该第二本体2的顶缘设有呈平面的一吊挂部24,该吊挂部24上设有二穿孔25,以供与该容纳空间23贯通。另该第二本体2于该吊挂部24的周缘分别设有呈放射状的多个第二加强肋26,所述第二加强肋26延伸至该第二结合部21,借以增强该第二本体2的强度。又该第二本体2呈一透明状,借以可供方便观视其内部。吊挂件3,其吊挂于该第二本体2的该吊挂部24的位置处,借以可供吊挂一诱饵B。该吊挂件3的二端分别设有一吊挂端31及一固定端32。该吊挂件3为具有挠性的一铁丝或绳索。使用时,如图1、图5及图6所示,首先,将该固定端32弯曲成一钩部,以供可将该诱饵B吊挂固定于该固定端32上,再将该固定端32分别于该容纳空间23由内向外穿过该第二本体2的吊挂部24的二穿孔25后打结,使该诱饵B可被吊挂固定于该吊挂部24上。当该吊挂件3固定于该第二本体2后。然后于该第一本体1的该容纳槽12内盛装适量的该液体A。再将该第二本体2相对于该第一本体1互相卡合固定,使该第二结合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本体,其周缘设有一第一结合部,该第一本体内部设有一容纳槽,该容纳槽内设有一凸起部,该凸起部上设有一开口,该第一本体于该开口及该第一结合部的周缘分别间隔相对应设有呈放射状的多个第一加强肋;一第二本体,其与该第一本体活动结合固定,该第二本体的周缘环设有与该第一结合部相对应的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一结合部相互卡合固定,该第二本体内部凹设有一容纳空间,又该第二本体的顶缘设有一吊挂部,该第二本体于该吊挂部的周缘分别设有呈放射状的多个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延伸至该第二结合部;一可供固定一诱饵的吊挂件,吊挂于该吊挂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本体,其周缘设有一第一结合部,该第一本体内部设有一容纳槽,该容纳槽内设有一凸起部,该凸起部上设有一开口,该第一本体于该开口及该第一结合部的周缘分别间隔相对应设有呈放射状的多个第一加强肋;一第二本体,其与该第一本体活动结合固定,该第二本体的周缘环设有与该第一结合部相对应的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一结合部相互卡合固定,该第二本体内部凹设有一容纳空间,又该第二本体的顶缘设有一吊挂部,该第二本体于该吊挂部的周缘分别设有呈放射状的多个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延伸至该第二结合部;一可供固定一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资能
申请(专利权)人:许资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