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71236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抗病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设置病圃田;(b)将马铃薯寄主材料在培养基上培养,再进行水培,形成水培苗;(c)将水培苗移栽至步骤(a)中的病圃田;(d)对步骤(c)中的马铃薯进行病害调查,记录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类型。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自然病圃开展实验研究,兼顾了科学有效和环境友好的优点,整个实验过程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操作简单可行,将实验后半部分移至大田进行鉴定,实验效果更为显著,缩短了实验时长,同时提高了实验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抗病育种
,尤其是涉及一种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的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遇到合适的温湿度病害得以快速蔓延。病原菌通常以无性繁殖方式繁殖;当两种交配型菌株(A1和A2)同时存在时,也通过有性生殖器官卵孢子而繁殖。随着A2交配型的迁移,出现了很多毒力更强的生理小种,增强了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抗病性,加重了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容易发生变化并趋于复杂化,且在不同马铃薯主产区出现的概率和种类有所差异。为了鉴别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目前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划分,采用一套分别具有R0、R1、R2、R3、R4、R5、R6、R7、R8、R9、R10和R11的12个标准鉴别寄主进行活体鉴定,根据晚疫病菌在以上鉴别寄主上的反应来确定生理小种。在鉴定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实验过程中,马铃薯晚疫病菌通过病样采样后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所得,鉴别寄主通常以脱毒组培苗室内培养1-3个月后才能进行剪叶,且每次实验需设置3-5次重复,并保证实验无污染,现有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技术具有以下缺点:鉴定技术要求高,操作繁琐,工作量较大,耗时较长。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该方法利用自然病圃开展实验,操作简单可行,缩短实验时长,实验效果更为显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如上所述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在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中的应用。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设置病圃田;(b)将马铃薯寄主材料在培养基上培养,再进行水培,形成水培苗;(c)将水培苗移栽至步骤(a)中的病圃田;(d)对步骤(c)中的马铃薯进行病害调查,记录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类型。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的病圃田为马铃薯晚疫病常发或高发的代表性田块。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马铃薯寄主材料共12种,分别为R0、R1、R2、R3、R4、R5、R6、R7、R8、R9、R10和R11。优选地,所述培养基为MS培养基。优选地,培养基温度为22-28℃。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3-5叶期后再移至水培室。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水培时间为10-15天;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每个鉴别寄主的水培苗移栽7-10株。优选地,所述步骤(d)中,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类型是以R0发病为对照,某种R鉴别寄主发病对应某种r病菌小种类型;马铃薯叶片病情划分为2个等级:1级:感病,≥20%叶面积发病;0级:抗病,<20%叶面积发病。如上所述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在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中的应用。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选用自然病圃开展实验研究,兼顾了科学有效和环境友好的优点,整个实验过程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操作简单可行,将实验后半部分移至大田进行鉴定,实验效果更为显著,缩短了实验时长,加速了实验进度,同时提高了实验准确度。(2)本专利技术中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在晚疫病生理小种鉴定中具有重大的意义,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鉴定不同地区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类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一种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设置病圃田;(b)将马铃薯寄主材料在培养基上培养,再进行水培,形成水培苗;(c)将水培苗移栽至步骤(a)中的病圃田;(d)对步骤(c)中的马铃薯进行病害调查,记录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类型。本专利技术中选用自然病圃开展实验研究,整个实验过程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操作简单可行,将实验后半部分移至大田进行鉴定,实验效果更为显著,缩短了实验时长,加速了实验进度,同时提高了实验准确度。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的病圃田为马铃薯晚疫病常发或高发的代表性田块。病圃田选择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西、内蒙古、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和重庆这14个省份的马铃薯晚疫病高发的代表性田块;病圃田选用马铃薯晚疫病常发或高发的代表性田块,实验效果更为显著。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马铃薯寄主材料共12种,分别为R0、R1、R2、R3、R4、R5、R6、R7、R8、R9、R10和R11。优选地,所述培养基为MS培养基。优选地,培养基温度为22-28℃。优选地,培养基温度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为22℃、23℃、24℃、25℃、26℃、27℃或28℃。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马铃薯苗才能更健康的生长。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3-5叶期后再移至水培室。典型但非限制性的,3叶期、4叶期或5叶期后再移至水培室。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水培时间为10-15天;优选地,水培时间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为10天、11天、12天13天、14天或15天。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每个鉴别寄主的水培苗移栽7-10株。每个鉴别寄主的水培苗移栽株数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为7株、8株、9株或10株。优选地,所述步骤(d)中,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类型是以R0发病为对照,某种R鉴别寄主发病对应某种r病菌小种类型,按照国际上统一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命名方法进行命名(Blacketal.1953);马铃薯叶片病情划分为2个等级:1级:感病,≥20%叶面积发病;0级:抗病,<20%叶面积发病。统计结果:0表示0级,1表示1级表一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对照表当R0表现为感病时,如果R1表现为感病,R2-R11表现为抗病,则该待鉴别的马铃薯晚疫病菌为r1型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当R0表现为感病时,如果R1和R8表现为感病,其他鉴别寄主表现为抗病,则该待鉴别的马铃薯晚疫病菌为r1.8型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当R0表现为感病时,如果R1、R3和R11表现为感病,其他鉴别寄主表现为抗病,则该待鉴别的马铃薯晚疫病菌为r1.3.11型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当R0表现为感病时,如果R2、R4、R6和R10表现为感病,其他鉴别寄主表现为抗病,则该待鉴别的马铃薯晚疫病菌为r2.4.6.10型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当R0表现为感病时,如果R1、R2、R3、R5、R7和R9表现为感病,其他鉴别寄主表现为抗病,则该待鉴别的马铃薯晚疫病菌为r1.2.3.5.7.9型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由此类推,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鉴定方法可鉴定出一千多种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案中,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具体为:(a)设置病圃田:在马铃薯主产区选择马铃薯晚疫病常发或高发的代表性田块;(b)水培快繁:将R0-R11共12种标准鉴别寄主的脱毒试管苗在室内剪切后在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2-28℃,3-5叶期后移至水培室进行扦插快繁,生长10-15天后,生根形成水培壮苗;(c)水培苗进病圃:将鉴别寄主的水培苗移栽到步骤(a)中的病圃田,每个鉴别寄主移栽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设置病圃田;(b)将马铃薯寄主材料在培养基上培养,再进行水培,形成水培苗;(c)将水培苗移栽至步骤(a)中的病圃田;(d)对步骤(c)中的马铃薯进行病害调查,记录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类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设置病圃田;(b)将马铃薯寄主材料在培养基上培养,再进行水培,形成水培苗;(c)将水培苗移栽至步骤(a)中的病圃田;(d)对步骤(c)中的马铃薯进行病害调查,记录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类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病圃田为马铃薯晚疫病常发或高发的代表性田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马铃薯寄主材料共12种,分别为R0、R1、R2、R3、R4、R5、R6、R7、R8、R9、R10和R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MS培养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春芳王甄张等宏沈艳芬高剑华张远学闫雷
申请(专利权)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