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方华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1223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工程市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连接方法,该技术适用于工业化建造地下综合管廊,质量稳定、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施工效率高。通过使用基础垫板、中墙肢、边墙肢、边墙底部现浇带、中墙底部现浇带、底板现浇层、T形墙肢、叠合梁、十字形墙肢、边跨叠合板、中跨叠合板、现浇层、边墙中部现浇带、中墙中部现浇带、边墙上部墙肢、边墙中部墙肢、边墙顶部L形墙、中墙顶部T形墙、顶部叠合梁、顶部边跨叠合板、顶部中跨现浇带、顶部边跨现浇带、顶部现浇带等,相互装配拼接形成上下两层双管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市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连接方法,该技术适用于工业化建造地下综合管廊,质量稳定、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施工效率高。
技术介绍
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浪潮中,由于传统现浇开挖作业时间长,导致交通运输受阻,同时破坏地表环境,而且施工效率低、产品成型质量差等,达不到标准化要求。如果将传统现浇地下管廊改为装配式建造,通过预制构件相互拼装形成管仓。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连接方法,该管廊施工效率高、安全可靠,能极大促进地下管廊工业化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连接方法,通过使用基础垫板、中墙肢、边墙肢、边墙底部现浇带、中墙底部现浇带、底板现浇层、T形墙肢、叠合梁、十字形墙肢、边跨叠合板、中跨叠合板、现浇层、边墙中部现浇带、中墙中部现浇带、边墙上部墙肢、边墙中部墙肢、边墙顶部L形墙、中墙顶部T形墙、顶部叠合梁、顶部边跨叠合板、顶部中跨现浇带、顶部边跨现浇带、顶部现浇带等,相互装配拼接形成上下两层双管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起吊基础垫板至找平的基础结构上,采用预埋螺栓或事先坐浆等技术将其固定,板面凿毛,浇筑混凝土并养护;接着起吊T形墙肢、十字形墙肢,底部预留钢筋采用灌浆套筒挤压连接;然后在基础垫板上搭设支撑脚手架,起吊叠合梁、叠合板至脚手架上并安装,绑扎板接缝处钢筋网片并浇筑混凝土养护;最后起吊边墙上部墙肢、边墙中部墙肢,用灌浆套筒与T形墙肢、十字形墙肢连接。而后搭设顶部叠合梁、叠合板支撑脚手架。起吊顶部叠合梁与边墙上部墙肢、边墙中部墙肢的弯筋使用灌浆套筒进行连接,同时在边墙顶部L形墙、中墙顶部T形墙区域设置直角附加弯筋和纵向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起吊顶部叠合板搁置于顶部叠合梁上,绑扎板接缝处钢筋网片并浇筑混凝养护。至设计强度后,拆除上下层构件支撑脚手架即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1)结构底板采用预制+叠合现浇混凝土技术实现装配式施工,有效保证了结构的安全可靠;(2)预制墙体均采用预留钢筋+灌浆套筒挤压连接+后浇混凝土技术实现底部与上部结构装配连接,整体性高;(3)此新型管廊通过预制构件相互拼装形成上、下双管仓,施工效率高,能大幅缩短开挖施工时间,避免交通堵塞。与已有传统现浇管廊生产方式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工业化生产,使用预制构件相互拼装、节点现浇等方式,形成上、下双仓,其连接技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能极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基坑的暴露时间。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平面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图中:1.基础垫板2.边墙肢3.中墙肢4.边墙肢5.边墙底部现浇带6.中墙底部现浇带7.边墙底部现浇带8.底板现浇层9.T形墙肢10.叠合梁11.十字形墙肢12.T形墙肢13.边跨叠合板14.中跨叠合板15.边跨叠合板16.现浇层17.边墙中部现浇带18.中墙中部现浇带19.边墙中部现浇带20.边墙上部墙肢21.边墙中部墙肢22.边墙上部墙肢23.边墙顶部L形墙24.中墙顶部T形墙25.边墙顶部L形墙26.顶部叠合梁27.顶部边跨叠合板28.顶部中跨叠合板29.顶部边跨叠合板30.顶部现浇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产品包括基础垫板(1)、边墙肢(2)、中墙肢(3)、边墙肢(4)、边墙底部现浇带(5)、中墙底部现浇带(6)、边墙底部现浇带(7)、底板现浇层(8)、T形墙肢(9)、叠合梁(10)、十字形墙肢(11)、T形墙肢(12)、边跨叠合板(13)、中跨叠合板(14)、边跨叠合板(15)、现浇层(16)、边墙中部现浇带(17)、中墙中部现浇带(18)、边墙中部现浇带(19)、边墙上部墙肢(20)、边墙中部墙肢(21)、边墙上部墙肢(22)、边墙顶部L形墙(23)、中墙顶部T形墙(24)、边墙顶部L形墙(25)、顶部叠合梁(26)、顶部边跨叠合板(27)、顶部中跨叠合板(28)、顶部边跨叠合板(29)、顶部现浇带(30)。基础垫板(1)是由边墙肢(2)、中墙肢(3)、边墙肢(4)与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底板整体预制而成,其边墙肢(2)、中墙肢(3)、边墙肢(4)预留一定高度;边墙肢(2)、中墙肢(3)、边墙肢(4)为配有双层钢筋网片的剪力墙,分别通过边墙底部现浇带(5)、中墙底部现浇带(6)、边墙底部现浇带(7)与T形墙肢(9)、十字形墙肢(11)、T形墙肢(12)连接;边墙底部现浇带(5)、中墙底部现浇带(6)、边墙底部现浇带(7)是在预留钢筋区域后浇混凝土形成水平纵向现浇带;T形墙肢(9)、T形墙肢(12)竖向两端预留钢筋,横向预留一定截面的外伸梁,通过套筒灌浆挤密实现与叠合梁(10)预留钢筋连接;十字形墙肢(11)竖向为预留钢筋的剪力墙,横向为预留一定长度的外伸梁,其两端分别通过灌浆套筒与叠合梁(10)连接;叠合梁(10)为两端预留钢筋、上部预留箍筋的预制构件,其上部可搁置边跨叠合板(13)、中跨叠合板(14)、边跨叠合板(15),通过现浇层(16)实现梁板整体连接;T形墙肢(9)、十字形墙肢(11)、T形墙肢(12)通过边墙中部现浇带(17)、中墙中部现浇带(18)、边墙中部现浇带(19)分别与边墙上部墙肢(20)、边墙中部墙肢(21)、边墙上部墙肢(22)连接;边墙上部墙肢(20)、边墙中部墙肢(21)、边墙上部墙肢(22)上部分别与边墙顶部L形墙(23)、中墙顶部T形墙(24)、边墙顶部L形墙(25)连接;边墙顶部L形墙(23)、中墙顶部T形墙(24)、边墙顶部L形墙(25)均为预制构件,其端部均预留有外伸钢筋,使用灌浆套筒与顶部叠合梁(26)的预留钢筋连接;顶部叠合梁(26)上部搁置顶部边跨叠合板(27)、顶部中跨叠合板(28)、顶部边跨叠合板(29),通过顶部现浇带(30)实现整体式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参见图1及图2,首先起吊基础垫板(1)至找平过的基础结构上,采用预埋螺栓或事先坐浆等技术将其固定,板面凿毛,浇筑底板现浇层(8)并养护;接着依次起吊T形墙肢(9)、T形墙肢(12)、十字形墙肢(11),底部预留钢筋采用灌浆套筒连接,调整垂直度和设计标高后,采用斜向支撑固定于基础垫板(1)上。进行钢筋连接套筒灌浆,在接缝的两侧采用干硬性水泥封堵密实,同时在墙纵向两端分别预留两个孔洞,硬化后由其中一个预留洞进行注浆,待另一端有大量浆体流出,立即封堵,在不拔去注浆管的情况下持续注浆一定时间,使浆体充满整个缝隙,从而保证连接可靠;然后在基础垫板(1)上搭设叠合梁(10)底部位置处支撑脚手架,校核设计高度后,起吊叠合梁(10)至脚手架上并安装。再在基础垫板(1)搭设楼板脚手架,校核设计高度后,分别依次起吊边跨叠合板(13)、中跨叠合板(14)、边跨叠合板(15)于叠合梁(10)上,绑扎板接缝处钢筋网片并浇筑混凝土现浇层(16)养护;最后起吊边墙上部墙肢(20)、边墙中部墙肢(21)、边墙上部墙肢(22),调整垂直度和设计标高后,使用斜向支撑固定,再用灌浆套筒与T形墙肢(9)、T形墙肢(12)、十字形墙肢(11)连接。在现浇层(16)上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连接方法,包括基础垫板(1)、边墙肢(2)、中墙肢(3)、边墙肢(4)、边墙底部现浇带(5)、中墙底部现浇带(6)、边墙底部现浇带(7)、底板现浇层(8)、T形墙肢(9)、叠合梁(10)、十字形墙肢(11)、T形墙肢(12)、边跨叠合板(13)、中跨叠合板(14)、边跨叠合板(15)、现浇层(16)、边墙中部现浇带(17)、中墙中部现浇带(18)、边墙中部现浇带(19)、边墙上部墙肢(20)、边墙中部墙肢(21)、边墙上部墙肢(22)、边墙顶部L形墙(23)、中墙顶部T形墙(24)、边墙顶部L形墙(25)、顶部叠合梁(26)、顶部边跨叠合板(27)、顶部中跨叠合板(28)、顶部边跨叠合板(29)、顶部现浇带(30),所述基础垫板(1)是由边墙肢(2)、中墙肢(3)、边墙肢(4)与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底板整体预制而成,其边墙肢(2)、中墙肢(3)、边墙肢(4)预留一定高度;所述边墙肢(2)、中墙肢(3)、边墙肢(4)为配有双层钢筋网片的剪力墙,分别通过边墙底部现浇带(5)、中墙底部现浇带(6)、边墙底部现浇带(7)与T形墙肢(9)、十字形墙肢(11)、T形墙肢(12)连接;所述边墙底部现浇带(5)、中墙底部现浇带(6)、边墙底部现浇带(7)是在预留钢筋区域后浇混凝土形成水平纵向现浇带;所述T形墙肢(9)、T形墙肢(12)竖向两端预留钢筋,横向预留一定截面的外伸梁,通过套筒灌浆挤密实现与叠合梁(10)预留钢筋连接;所述十字形墙肢(11)竖向为预留钢筋的剪力墙,横向为预留一定长度的外伸梁,其两端分别通过灌浆套筒与叠合梁(10)连接;所述叠合梁(10)为两端预留钢筋、上部预留箍筋的预制构件,其上部可搁置边跨叠合板(13)、中跨叠合板(14)、边跨叠合板(15),通过现浇层(16)实现梁板整体连接;所述T形墙肢(9)、十字形墙肢(11)、T形墙肢(12)通过边墙中部现浇带(17)、中墙中部现浇带(18)、边墙中部现浇带(19)分别与边墙上部墙肢(20)、边墙中部墙肢(21)、边墙上部墙肢(22)连接;所述边墙上部墙肢(20)、边墙中部墙肢(21)、边墙上部墙肢(22)上部分别与边墙顶部L形墙(23)、中墙顶部T形墙(24)、边墙顶部L形墙(25)连接;所述边墙顶部L形墙(23)、中墙顶部T形墙(24)、边墙顶部L形墙(25)均为预制构件,其端部均预留有外伸钢筋,使用灌浆套筒与顶部叠合梁(26)的预留钢筋连接;所述顶部叠合梁(26)上部搁置顶部边跨叠合板(27)、顶部中跨叠合板(28)、顶部边跨叠合板(29),通过顶部现浇带(30)实现整体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连接方法,包括基础垫板(1)、边墙肢(2)、中墙肢(3)、边墙肢(4)、边墙底部现浇带(5)、中墙底部现浇带(6)、边墙底部现浇带(7)、底板现浇层(8)、T形墙肢(9)、叠合梁(10)、十字形墙肢(11)、T形墙肢(12)、边跨叠合板(13)、中跨叠合板(14)、边跨叠合板(15)、现浇层(16)、边墙中部现浇带(17)、中墙中部现浇带(18)、边墙中部现浇带(19)、边墙上部墙肢(20)、边墙中部墙肢(21)、边墙上部墙肢(22)、边墙顶部L形墙(23)、中墙顶部T形墙(24)、边墙顶部L形墙(25)、顶部叠合梁(26)、顶部边跨叠合板(27)、顶部中跨叠合板(28)、顶部边跨叠合板(29)、顶部现浇带(30),所述基础垫板(1)是由边墙肢(2)、中墙肢(3)、边墙肢(4)与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底板整体预制而成,其边墙肢(2)、中墙肢(3)、边墙肢(4)预留一定高度;所述边墙肢(2)、中墙肢(3)、边墙肢(4)为配有双层钢筋网片的剪力墙,分别通过边墙底部现浇带(5)、中墙底部现浇带(6)、边墙底部现浇带(7)与T形墙肢(9)、十字形墙肢(11)、T形墙肢(12)连接;所述边墙底部现浇带(5)、中墙底部现浇带(6)、边墙底部现浇带(7)是在预留钢筋区域后浇混凝土形成水平纵向现浇带;所述T形墙肢(9)、T形墙肢(12)竖向两端预留钢筋,横向预留一定截面的外伸梁,通过套筒灌浆挤密实现与叠合梁(10)预留钢筋连接;所述十字形墙肢(11)竖向为预留钢筋的剪力墙,横向为预留一定长度的外伸梁,其两端分别通过灌浆套筒与叠合梁(10)连接;所述叠合梁(10)为两端预留钢筋、上部预留箍筋的预制构件,其上部可搁置边跨叠合板(13)、中跨叠合板(14)、边跨叠合板(15),通过现浇层(16)实现梁板整体连接;所述T形墙肢(9)、十字形墙肢(11)、T形墙肢(12)通过边墙中部现浇带(17)、中墙中部现浇带(18)、边墙中部现浇带(19)分别与边墙上部墙肢(20)、边墙中部墙肢(21)、边墙上部墙肢(22)连接;所述边墙上部墙肢(20)、边墙中部墙肢(21)、边墙上部墙肢(22)上部分别与边墙顶部L形墙(23)、中墙顶部T形墙(24)、边墙顶部L形墙(25)连接;所述边墙顶部L形墙(23)、中墙顶部T形墙(24)、边墙顶部L形墙(25)均为预制构件,其端部均预留有外伸钢筋,使用灌浆套筒与顶部叠合梁(26)的预留钢筋连接;所述顶部叠合梁(26)上部搁置顶部边跨叠合板(27)、顶部中跨叠合板(28)、顶部边跨叠合板(29),通过顶部现浇带(30)实现整体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垫板(1)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制+叠合现浇层完成管廊底部施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吴方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