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121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包括:在相邻两个第一围护之间施工第一支撑;开挖局部浅层土体;在第一支撑上方浇筑顶板;从第一支撑向下开挖第一层土体;如果从第一支撑挖至第二支撑位置时,施工第二围护;在第一围护和第二围护之间进行加固;从第二围护顶端垂直向距离最近的第一围护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在两个第一加强筋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从第二支撑向下开挖第二层土体,直至坑底;在坑底的相邻两个第二围护之间安装有底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分级围护和分级加固,都有效的提高了深基坑中部或者中下部,以及下半部分第一围护、第二围护的抗弯刚度,节约成本,更加经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地下车站,由于往往位于交通路线上,一般使用暗挖法中的盖挖法进行施工,盖挖法能较快恢复地面交通,相对于明挖法对社会影响更小。然而,虽然开挖方法有所改良,但围护形式与明挖法并无明显差别,当开挖深度达到15m,仍然采用地下连续墙进行施工。地下连续墙具有围护变形小,环境控制小的优点;但是存在环境污染大,造价高,对施工场所要求高,无法适应交通线路附近施工的缺陷。当开挖深度达到15m时,如果采用SMW工法桩进行施工,由于SMW工法桩采用型钢作为抗弯元件,型钢整体抗弯刚度差,则型钢会变形很大,不能满足暗挖法这类需要达到优良环境控制效果的施工需求;但是SMW工法桩具有经济,环境污染小的优点。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大量实践表明,基坑围护受到的主动土压力随土体深度位置逐渐增大,两者差异导致实际工程中为确保围护稳定安全,整个围护体系设计总是基于最危险工况下围护所受最大应力荷载进行,这种解决方法虽然确保了施工安全,但在材料使用和工程费用方面出现巨大浪费。因此,需要一种通过分级支护的方式,提高了基坑中部或者中下部,以及下半部分围护的抗弯刚度,有效增加围护结构刚度利用率,减少了施工过程的围护变形,通过分级支护达到减少工程费用和加强环境控制的双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包括:在相邻两个第一围护之间施工第一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施工完成后,开挖局部浅层土体;所述局部浅层土体开挖完成后,在所述第一支撑上方浇筑顶板;所述顶板浇筑完成后,从所述第一支撑向下开挖第一层土体;如果从所述第一支撑挖至第二支撑位置时,施工第二围护;所述第二围护施工结束后,在所述第一围护和所述第二围护之间进行加固;所述第一围护和所述第二围护之间加固完成后,从所述第二围护顶端垂直向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围护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安装完成后,在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施工结束后,从所述第二支撑向下开挖第二层土体,直至坑底;在所述坑底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围护之间安装有底板。优选地,在上述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中,所述第一围护为SMW围护,所述第一围护的具体施工方法为:施工水泥土搅拌桩;搅拌桩施工结束后,向所述搅拌桩内插入型钢。优选地,在上述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中,所述型钢为H型钢;所述顶板采用混凝土材质。优选地,在上述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中,所述型钢底部距离所述顶板的距离为所述第二支撑底部距离所述顶板距离的2-2.2倍。优选地,在上述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中,所述第二支撑施工结束后,从所述第二支撑向下开挖第二层土体,直至坑底的具体方法为:所述第二支撑施工结束后,从所述第二支撑向下开挖,将第二层土体挖出,直至开挖到第三支撑位置时,施工安装第三支撑;所述第三支撑施工结束后,从所述第三支撑向下开挖第三层土体,直至所述坑底。优选地,在上述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中,所述顶板上预留孔洞,所述孔洞用于取出所述第一道支撑和所述第二道支撑之间的第一层土体。优选地,在上述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中,在所述第一围护和所述第二围护之间进行加固的具体方法为:在所述第一围护和所述第二围护之间旋喷加固。优选地,在上述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中,所述第二围护为锚杆静压桩围护。优选地,在上述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中,还包括: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锚杆静压桩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在至多2个所述锚杆静压桩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底部安装有支撑架。优选地,在上述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中,在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具体方法为:对钢管一端施加预应力,将钢管升至水平,将钢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上;制作支撑钢筋笼,将所述支撑钢筋笼的上下主筋安装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上;对所述支撑钢筋笼进行混凝土浇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围护和第二围护,并在第二围护上连接有第二支撑和底板,以及在第二围护和第一围护上连接有第一加强筋,在第二围护和第一围护之间进行加固,实现了分级围护和分级加固,都有效的提高了深基坑中部或者中下部,以及下半部分第一围护、第二围护的抗弯刚度,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只有一层围护,只有一个支撑而言,有效的增加围护结构的刚度利用率,减少了施工过程的围护变形。2.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支撑上设置有顶板,提高第一支撑的密封性,以及第一围护的抗弯能力;在顶板上预留孔洞是为了便于操作人员通过工具或者机器自动的从孔洞插入土体内,快速的取出下方的土体,操作更加容易,设计更加科学。3.因为深基坑上部对抗弯能力要求不高,所以本专利技术的深基坑的前1/3深度位置无需进行加固设置,只通过第一支撑2和顶板4即可实现抗弯要求,节约了成本;在充分的考量了深基坑需要提高抗弯能力的深度的情况下,只对深基坑后2/3深度进行加固,节约了成本。4.将SMW围护应用到了深基坑围护施工中,由于上部对抗弯能力要求不高,因此无需加固,在中部以及以下的SMW围护上采用实施例的施工方法进行加固,提高了深基坑中部及以下部分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采用了SMW围护,降低了工程费用,成本低,更加经济。5.本专利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绿色环保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深基坑围护施工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3、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围护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第一围护1,第一支撑2,加固3,顶板4,孔洞41,第一层土体5,第二支撑6,第二围护7,锚杆静压桩71,第二加强筋72,支撑架73,第一加强筋8,第三层土体9,第二层土体10,底板11,第三支撑12。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包括:一种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包括:S01:在相邻两个第一围护1之间施工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相邻两个第一围护之间施工第一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施工完成后,开挖局部浅层土体;所述局部浅层土体开挖完成后,在所述第一支撑上方浇筑顶板;所述顶板浇筑完成后,从所述第一支撑向下开挖第一层土体;如果从所述第一支撑挖至第二支撑位置时,施工第二围护;所述第二围护施工结束后,在所述第一围护和所述第二围护之间进行加固;所述第一围护和所述第二围护之间加固完成后,从所述第二围护顶端垂直向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围护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安装完成后,在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施工结束后,从所述第二支撑向下开挖第二层土体,直至坑底;在所述坑底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围护之间安装有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相邻两个第一围护之间施工第一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施工完成后,开挖局部浅层土体;所述局部浅层土体开挖完成后,在所述第一支撑上方浇筑顶板;所述顶板浇筑完成后,从所述第一支撑向下开挖第一层土体;如果从所述第一支撑挖至第二支撑位置时,施工第二围护;所述第二围护施工结束后,在所述第一围护和所述第二围护之间进行加固;所述第一围护和所述第二围护之间加固完成后,从所述第二围护顶端垂直向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围护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安装完成后,在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施工结束后,从所述第二支撑向下开挖第二层土体,直至坑底;在所述坑底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围护之间安装有底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护为SMW围护,所述第一围护的具体施工方法为:施工水泥土搅拌桩;搅拌桩施工结束后,向所述搅拌桩内插入型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为H型钢;所述顶板采用混凝土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底部距离所述顶板的距离为所述第二支撑底部距离所述顶板距离的2-2.2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建程子聪孙亷威沈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