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11927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所述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包括挡藻堤、推流装置、闸门和人工湿地;挡藻堤设置在水体内且挡藻堤的两端延伸至堤岸,挡藻堤的顶部设置有内凹的导藻沟,挡藻堤的高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导藻沟的沟底的高度从中部向两端也逐渐减小,挡藻堤顶部的最低点高于水面;导藻沟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推流装置;导藻沟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闸门;人工湿地位于挡藻堤与堤岸围成的区域内。该系统将除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对环境无任何负面影响,可以应用于大型水域,除藻效率较高,无需利用人工对水体内的藻类物质进行打捞,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代替其他耗能设备对水体内的藻类物质进行打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流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排入水体中的含氮含磷污染物增加,加之某些地方围湖造田、最低水位升高和水生植被覆盖率减少等因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重。夏秋之际水华藻类堆积,散发恶臭味且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毒素,不仅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甚至发生严重“湖泛”引发水源地供水危机,因此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迫在眉睫,所以除了削减水体中氮磷含量,打捞清除藻类、大幅度削减藻类数量也成为现在和今后消除藻类爆发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多通过人力对水体中的藻类进行打捞,夏季高温天气天数多,藻类生长速率极快,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通过人工打捞藻类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所述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包括挡藻堤、推流装置、闸门和人工湿地;挡藻堤设置在水体内且挡藻堤的两端延伸至堤岸,挡藻堤的顶部设置有内凹的导藻沟,挡藻堤的高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导藻沟的沟底的高度从中部向两端也逐渐减小,挡藻堤顶部的最低点高于水面;导藻沟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推流装置;导藻沟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闸门;人工湿地位于挡藻堤与堤岸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挡藻堤远离所述人工湿地的一侧为斜坡。所述挡藻堤包括多个采用底泥填充的填充袋、多个定位桩、多个埋坡管袋和冲填土;多个采用底泥填充的填充袋堆积形成堤心,堤心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堤岸,堤心接近所述堤岸的一侧为堤心内侧,远离所述堤岸的一侧为堤心外侧;堤心的内侧和外侧均采用若干个所述埋坡管袋进行埋坡;堤心内侧与位于堤心内侧的埋坡管袋之间设有若干个定位桩,堤心外侧与位于堤心外侧的埋坡管袋之间也设有若干个定位桩,定位桩用于对所述堤心进行定位;冲填土充填在所述堤心、多个所述定位桩以及多个所述埋坡管袋的上方,形成所述挡藻堤,位于所述堤心的外侧的冲填土形成斜坡,位于所述堤心的内侧的冲填土与所述人工湿地相连,位于所述堤心顶部的冲填土形成所述内凹的导藻沟。所述人工湿地接近所述堤岸的一侧设有大堤。所述推流装置为潜水推流器,潜水推流器的叶片朝向与所述导藻沟内的藻类物质的流动方向一致。所述导藻沟内的每两个相邻的推流装置之间的距离为60m,且每个所述推流装置的推流速度大于0.1m/s。所述导藻沟接近所述人工湿地的侧面高于所述导藻沟远离所述人工湿地的侧面。所述闸门包括支墩、一对第一连杆、一对第二连杆、支腿和闸门板;支墩埋设在所述导藻沟内,支墩上设有顶面为圆弧面的铰接座和一对连接耳,一对连接耳的高度大于铰接座的高度,一对第一连杆铰接在一对连接耳上,一对第二连杆铰接在铰接座上,两个第一连杆位于支腿的两侧,两个第二连杆位于支腿的两侧,一对第一连杆和一对第二连杆通过一根转轴与支腿转动连接,支腿能沿着所述铰接座的圆弧面滚动,闸门板安装在支腿远离支墩的侧面,闸门板的朝向与所述导藻沟内的藻类物质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人工湿地内种植水域恢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中的任意一种类型的植物,或者同时种植水域恢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中的任意两种类型的植物,或者同时种植水域恢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通过挡藻堤对藻类进行阻挡,利用导藻沟对藻类进行收集和传导,能使藻类最终汇集到导藻沟的两端,实现定点收集,收集过程方便,同时还能对被藻类物质污染的水体进行净化,将除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保持生态平衡,该系统节能环保,对环境无任何负面影响,是削减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物质的有效方法,可以应用于大型水域,除藻效率较高,加快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速度,无需利用人工对水体内的藻类物质进行打捞,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代替其他耗能设备对水体内的藻类物质进行打捞,节约能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和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推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闸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闸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中:1挡藻堤,2推流装置,3闸门,4人工湿地,5导藻沟,6斜坡,7填充袋,8定位桩,9埋坡管袋,10冲填土,11大堤,12底座,13起吊设施,14叶片,15固定支架,16电缆,17导杆,18滑套,19支墩,20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支腿,23闸门板,24铰接座,25连接耳,26导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通过人工打捞藻类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该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包括挡藻堤1、推流装置2、闸门3和人工湿地4;挡藻堤1设置在水体内且挡藻堤1的两端延伸至堤岸,挡藻堤1的顶部设置有内凹的导藻沟5,挡藻堤1的高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导藻沟5的沟底的高度从中部向两端也逐渐减小,挡藻堤1顶部的最低点高于水面;导藻沟5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推流装置2;导藻沟5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闸门3;人工湿地4位于挡藻堤1与堤岸围成的区域内。将该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设置在水体中后,在风浪的作用下,裹挟着藻类物质的水体冲向挡藻堤1,发生水跃冲进挡藻堤1顶部的导藻沟5内,由于导藻沟5的高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使得导藻沟5内的藻类物质和水自上而下流动,将减小的势能转化为动能,藻类物质最终流向导藻沟5的两端,闸门3打开,将导藻沟5的末端作为捕藻点,在导藻沟5的末端收集藻类物质,若导藻沟5内的藻类物质过多,而导藻沟5内的水流速度较小时,通过推流装置2推动藻类的运输,保证导藻沟5内的藻类物质能够及时流向导藻沟5的两端,防止藻类物质长时间停留在导藻沟5内加剧水体水华,进而引发恶臭,同时,推流装置2对水和藻类物质产生一定速度的推动作用,可以冲坏藻类的细胞,用以控制藻类的生长速度,挡藻堤1的高度从中部向两端也逐渐减小,延伸到堤岸后可以与水平面相接,挡藻堤1顶部的最低点高于水面,防止导藻沟5内的藻类再次进入到水体中去,导藻沟5内的水体会部分渗透进人工湿地4,或者在发生水跃时部分进入到人工湿地4内,人工湿地4会对被藻类物质污染的水进行净化,改善水体环境。本专利技术中的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通过挡藻堤1对藻类进行阻挡,利用导藻沟5对藻类进行收集和传导,能使藻类最终汇集到导藻沟5的两端,实现定点收集,收集过程方便,同时还能对被藻类物质污染的水体进行净化,将除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保持生态平衡,该系统节能环保,对环境无任何负面影响,是削减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物质的有效方法,可以应用于大型水域,除藻效率较高,加快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速度,无需利用人工对水体内的藻类物质进行打捞,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代替其他耗能设备对水体内的藻类物质进行打捞,节约能源。其中,挡藻堤1远离人工湿地4的一侧为斜坡6,斜坡6为迎风坡,能使风浪的大部分波能在斜坡6上消耗,消浪效果好,使波浪爬高较大,使得夹杂藻类物质的水可以轻易越过挡藻堤1进入导藻沟5,完成在导藻沟5内的一系列运动。在本专利技术中,如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包括挡藻堤、推流装置、闸门和人工湿地;挡藻堤设置在水体内且挡藻堤的两端延伸至堤岸,挡藻堤的顶部设置有内凹的导藻沟,挡藻堤的高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导藻沟的沟底的高度从中部向两端也逐渐减小,挡藻堤顶部的最低点高于水面;导藻沟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推流装置;导藻沟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闸门;人工湿地位于挡藻堤与堤岸围成的区域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包括挡藻堤、推流装置、闸门和人工湿地;挡藻堤设置在水体内且挡藻堤的两端延伸至堤岸,挡藻堤的顶部设置有内凹的导藻沟,挡藻堤的高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导藻沟的沟底的高度从中部向两端也逐渐减小,挡藻堤顶部的最低点高于水面;导藻沟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推流装置;导藻沟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闸门;人工湿地位于挡藻堤与堤岸围成的区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藻堤远离所述人工湿地的一侧为斜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藻堤包括多个采用底泥填充的填充袋、多个定位桩、多个埋坡管袋和冲填土;多个采用底泥填充的填充袋堆积形成堤心,堤心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堤岸,堤心接近所述堤岸的一侧为堤心内侧,远离所述堤岸的一侧为堤心外侧;堤心的内侧和外侧均采用若干个所述埋坡管袋进行埋坡;堤心内侧与位于堤心内侧的埋坡管袋之间设有若干个定位桩,堤心外侧与位于堤心外侧的埋坡管袋之间也设有若干个定位桩,定位桩用于对所述堤心进行定位;冲填土充填在所述堤心、多个所述定位桩以及多个所述埋坡管袋的上方,形成所述挡藻堤,位于所述堤心的外侧的冲填土形成斜坡,位于所述堤心的内侧的冲填土与所述人工湿地相连,位于所述堤心顶部的冲填土形成所述内凹的导藻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接近所述堤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一丹张松贺司廷廷李鼎新裘筝张子秋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