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阀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098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向阀及其制造方法,其换向阀包括阀体部件,所述阀体部件包括呈筒状的阀本体,所述阀本体的筒壁焊接连接进口接管、第一接管及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的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接管的第二连接端部伸入所述阀本体的内腔;阀座,所述阀座置于所述阀本体的内腔,所述阀座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套设所述第一连接端部;所述第二安装孔套设所述第二连接端部,所述阀座与所述阀体部件之间可拆卸地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给出的换向阀加工工艺简化,提高了阀口的密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向阀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系统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换向阀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中一般采用换向阀来实现制冷与制热的转换功能,
技术介绍
的换向阀如图1所示。换向阀100包括阀体部件101,和设置在阀体部件101的内腔103中的活塞连杆组件102,阀座105焊接在阀体部件101的阀本体106上。活塞连杆组件102带动滑块104在阀座105上滑动以切换制冷系统的流体流动方向。其装配过程是将阀座105焊接到阀体部件101的阀本体106上,为了满足滑块104在阀座上滑动密闭性的要求,后续需要对组件中的阀座105进行表面精细加工,以消除焊接过程中导致的表面缺陷及变形导致的平面精度不足。目前,随着工业的发展,大型制冷设备也不断被应用与制冷行业中。其对换向阀的制冷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也就要求换向阀产品的体积需要做大。但是随着产品结构尺寸的不断增大,阀本体与阀座之间的焊接区域也随之增大,阀座表面精细加工余量也会增加,如阀座表面精度达不到要求,会直接影响与滑块的配合,从而导致滑块与阀座无法紧密贴合产生泄漏。所以如何改进换向阀的结构设计并优化工艺,提高可靠性,使之更适应大型制冷设备的使用要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向阀及其制造方法,以改善产品的加工工艺性,提高产品的换向密闭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呈筒状的阀本体,所述阀本体的筒壁焊接连接进口接管、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的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接管的第二连接端部伸入所述阀本体的内腔;阀座,所述阀座置于所述阀本体的内腔,所述阀座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套设所述第一连接端部,所述第二安装孔套设所述第二连接端部,所述阀座与所述阀体部件之间可拆卸地配合;滑阀组件,所述滑阀组件可相对于所述阀座滑动,以切换所述进口接管与所述第一接管之间流路通道或所述进口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之间流路通道的启/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向阀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A:分别制备阀本体、第一接管、第二接管;步骤B:制备阀座,在所述阀座上加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步骤C:制备滑阀组件;步骤D:将所述第一接管的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接管的第二连接端部伸入所述阀本体的内腔;将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阀本体接管焊接制成阀体部件;步骤E:将所述阀座置于所述阀本体的内腔,使所述阀座的第一安装孔套设所述第一连接端部、所述第二安装孔套设所述第二连接端部;步骤F:将所述滑阀组件置于所述阀本体的内腔,使所述滑阀组件可相对于所述阀座滑动。本专利技术给出的技术方案,通过结构和工艺改进,使阀座与阀体部件之间可拆卸式装配,可以在装配前对阀座进行独立的精加工,工艺简化,阀座表面的质量得到保证,提高了产品可靠性;而且在换向阀半成品检测时,如发现因阀座质量问题,即可拆卸和更换阀座,减少了过程质量不良带来的成本损失。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使用于制冷系统中的现有技术的一种换向阀结构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给出的一种具体化的换向阀结构的示意图;图3:图2中换向阀的阀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2中的换向阀的阀座结构的示意图;图5:图2中的换向阀的阀座套设接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给出的另一种具体化的换向阀结构的示意图;图7:图6中的换向阀的阀座结构的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给出的另一种具体化的换向阀结构的示意图。图2-8中标号说明:1/1A阀本体;11-筒壁;2/2A/2B-阀座;21-第一安装孔、22-第二安装孔、23-第三安装孔;24-环形槽、25-密封槽;26-下端部、27-阀口面;31-第一接管、32-第二接管;33-第三接管;311-第一连接部、321-第二连接部、331-第三连接部;34-进口接管;4-滑阀组件;41-滑块、42-连杆;43-活塞、44-切换通道;51-第一阀口、52-第二阀口、53-第三阀口;6/6A-密封部件;7-内腔;8-封盖;9/9A-阀体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2为本专利技术给出的一种具体化的换向阀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换向阀的阀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换向阀的阀座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换向阀在阀座套设接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具体以四通换向阀结构的为例进行说明。换向阀包括阀体部件9,阀体部件9包括通过管状金属加工制成的筒状阀本体1。第一接管31、第二接管32、第三接管33焊接在阀本体1的筒壁11,三根接管部分伸入阀本体1的内腔,其接管伸入到内腔的部分,分别作为第一连接端部311、第二连接端部321和第三连接端部331。进口接管34焊接在与第一接管31、第二接管32及第三接管33相对的另一侧的阀本体1的筒壁11上。进口接管34与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出口端连通,使内腔为高压腔。阀本体1与各接管焊接后作为阀体组件9(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管31、第二接管32、第二接管33直接焊接在阀本体1的筒壁11上(如焊接区为Q标示)。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在阀本体1的外侧面进行翻边,形成焊接连接部来改善工艺性。也可以进一步,先将第一接管31、第二接管32、第三接管33先焊接在过渡连接件上,再将过渡连接件与阀本体1焊接。以上延伸技术方案应同样受到保护,在此不再赘述。阀座2大致成“D”型棒结构,可采用金属材料加工,但基于本专利技术给出的技术方案较
技术介绍
中的焊接连接相比,阀座2与阀体部件9之间可拆卸地配合,所以本专利技术中给出的阀座可以采用非金属工程塑料材料或陶瓷材料等。阀座2的上端部为阀口面27,其上加工在轴线方向排列的三个阀口,分别作为第一阀口51、第二阀口52和第三阀口53。阀座2上还加工有分别与第一阀口51、第二阀口52和第三阀口53连通的贯穿孔,作为第一安装孔21、第二安装孔22、第三安装孔23。第一安装孔21、第二安装孔22、第三安装孔23为台阶孔,其接近阀座2的下端部26为大径孔,其大径孔贯穿下端部26形成三个圆孔。靠近大径孔的台阶部位置分别加工有环形槽24(参见图4)。滑阀组件4包括连杆42,在连杆4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活塞43,在连杆42的中间设置滑块41,在本实施例中,滑块为倒置的碗状结构,中间形成换向通道44。滑阀组件4滑动在第一位置时,进口接管34与第一接管31之间流路通道开启,第三接管33与第二接管32通过换向通道连通;滑阀组件4滑动在第二位置时,进口接管34与第二接管32之间流路通道开启,第三接管33与第一接管31通过换向通道连通。本实施例的换向阀制造过程如下:步骤A:分别制备阀本体1、第一接管31、第二接管32及第三接管33。步骤B:制备阀座2,在所述阀座2上加工第一安装孔21、第二安装孔22及第三安装孔23,并对阀座2的阀口面27进行精加工。步骤C:制备滑阀组件4。步骤D:将第一接管31的第一连接端部311、第二接管32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部件(9),所述阀体部件(9)包括呈筒状的阀本体(1),所述阀本体(1)的筒壁焊接连接进口接管(34)、第一接管(31)及第二接管(32),所述第一接管(31)的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接管(32)的第二连接端部伸入所述阀本体(1)的内腔;阀座(2),所述阀座(2)置于所述阀本体(1)的内腔,所述阀座(2)包括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22),所述第一安装孔(21)套设所述第一连接端部;所述第二安装孔(22)套设所述第二连接端部,所述阀座(2)与所述阀体部件(9)之间可拆卸地配合;滑阀组件(4),所述滑阀组件(4)可相对于所述阀座(2)滑动,以切换所述进口接管(34)与所述第一接管(31)之间流路通道或所述进口接管(34)与所述第二接管(32)之间流路通道的启/闭。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18 CN 20171035114261.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部件(9),所述阀体部件(9)包括呈筒状的阀本体(1),所述阀本体(1)的筒壁焊接连接进口接管(34)、第一接管(31)及第二接管(32),所述第一接管(31)的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接管(32)的第二连接端部伸入所述阀本体(1)的内腔;阀座(2),所述阀座(2)置于所述阀本体(1)的内腔,所述阀座(2)包括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22),所述第一安装孔(21)套设所述第一连接端部;所述第二安装孔(22)套设所述第二连接端部,所述阀座(2)与所述阀体部件(9)之间可拆卸地配合;滑阀组件(4),所述滑阀组件(4)可相对于所述阀座(2)滑动,以切换所述进口接管(34)与所述第一接管(31)之间流路通道或所述进口接管(34)与所述第二接管(32)之间流路通道的启/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2)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的下端部与所述阀本体(1)的筒壁之间非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22)为台阶孔,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第二连接端部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安装孔(21)的台阶部和第二安装孔(22)的台阶部,所述阀座(2)的下端部与所述阀本体(1)的筒壁之间间隙配合。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的与所述阀本体(1)的筒壁配合的下端部设置有密封槽(25),所述密封槽(25)分别沿所述第一安装孔(21)及所述第二安装孔(22)贯穿所述下端部而形成的圆孔位置的外周设置并闭合,所述密封槽(25)中设置有密封部件(6A)。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为非金属工程塑料材料或陶瓷材料。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为四通换向阀,所述阀本体(1)的筒壁还焊接连接有第三接管(33),所述第三接管(33)设置在所述第一接管(31)与所述第二接管(32)之间,所述第一接管(31)、所述第二接管(32)及所述第三接管(33)沿所述阀本体(1)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三接管(33)的第三连接端部伸入所述阀本体(1)的内腔;所述阀座(2)还包括第三安装孔(23),所述第三安装孔(23)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