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金强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作动力的分布型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086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6:49
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作动力的分布型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受压缩空气驱动的装置与活塞式气囊及风力发电装置或活塞式水囊及水力发电装置结合,组成人工风力发电系统或水力循环发电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另一种运用形式,它巧妙地运用杠杆省力就费距的原理和压缩空气推射运动的特点以及风囊水囊的受力运动的规律三者互相取长补短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机械结构完美的组合,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推广,在利用清洁能源作初始能源的情况下,环保清洁,如能实现压缩空气商品化、产业化,分布型供电就能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作动力的分布型发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布型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作动力,制造人工风力发电或使水力循环发电的系统。
技术介绍
全世界的供电模式都是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集中式单一供电模式,其中出现任何一点故障,都会对整个电网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甚至全网崩溃,而且极易受到战争或恐怖势力的威胁和破坏,危及国家安全,另外,这种供电模式,为满足峰荷的需要,不惜投入巨资建设大型电站,成本高昂,浪费严重,更由于一网运行,维护费用很高,加上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综合经济效益非常低下。为改变这一现状,人们一直在探索适合的分布型供电模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运用,就是这种探索带来的成果,可惜在德国美国两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投入运行若干年后,囿于大电网供电的思维定式及汽轮机小形化技术未能实破,除了用于调峰填谷外其他的效益并未显现,因此,大电网集中统一供电的模式依然在无奈中继续进行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大电网统一集中供电模式的问题和弊端,提供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作动力,制造人工风力发电和使水力循环的分布型发电系统,在场景和用户的需求下,配之相应的已有供电设备,实现局域式、块式和点式分布供电。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型发电系统,特征在于:受压缩空气驱动的装置与活塞式气囊及风力发电装置或活塞式水囊及水力发电装置结合,组成人工风力发电系统或水力循环发电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型发电系统,受压缩空气驱动的装置与活塞式气囊及风力发电装置结合,组成人工风力发电系统,特征在于:输气管与驱动装置的气缸连接,驱动装置的活塞是配重板系于滑轮组或滑轮柔索的拉力端,滑轮组或滑轮柔索的重物端系住压力板,压力板底部与活塞式气囊的页面板连接,活塞式气囊外设有缸体,活塞式气囊底部侧面设有进风阀,活塞式气囊的底部与输风管相连,相连之间设有出风阀,以上相同的结构设AB两组,将输风管相连,输风管的敞开端置风力发电装置,AB两组交替出风组成一个发电单元。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型发电系统,受压缩空气驱动的装置与活塞式水囊及水力发电装置结合,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特征在于:a.输气管与驱动装置的气缸连接,驱动装置的活塞是配重板系于滑轮组或滑轮柔索的拉力端,滑轮组或滑轮柔索的重物端系住压力板,压力板下面是活塞式水囊页面板,活塞式水囊外设有缸体,活塞式水囊底部与输水管连接,输水管上面是尾水池,输水管末端与回流管底部相连,输水管与尾水池、回流管相连之间分别设有单向阀或电子阀,回流管顶端与高位水池相连,高位水池下设导流管,导流管与尾水池之间置水力发电装置;b.输气管与驱动装置的气缸连接,驱动装置的活塞是配重板系于滑轮组或滑轮柔索的拉力端,滑轮组或滑轮柔索的重物一端系住压力板,压力板下面是活塞式水囊页面板,活塞式水囊外设有缸体,活塞式水囊底部与输水管相连,输水管置于隔水舱底面之上,输出管上面是尾水池,输水管末端连通隔水舱外水域,输水管与尾水池、隔水舱外水域相连之间分别设有单向阀或电子阀,隔水舱顶部水域下设导流管,导流管与尾水池之间置水力发电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型发电系统,特征在于:输气管与驱动装置的气缸用连接环连接,相连之间设有气门,气缸底部侧面设有泄气缓降阀,气门和泄气缓降阀皆为电子自动控制。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型发电系统,特征在于:受压缩空气驱动的装置含气缸、马达、直冲反冲各种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型发电系统,特征在于:驱动装置的气缸上部和活塞下部侧面分别没有缓冲缓降簧。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型发电系统,特征在于:人工风力发电系统可多单元组合,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的活塞式水囊与其配套的滑轮组或滑轮联系的部件在输水管连通的情况下,可按需多组配套,交替排水或同时排水。本专利技术采用滑轮组或滑轮中的任何一项视需要而定。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型发电系统,其技术逻辑是:压缩空气作为动能,作用于压力板,压力板作用于气囊制造风力带动风力发电装置;压力板作用于水囊,使水力循环发电。其中对压力板的驱动方式包括顶(推)、拉(吊)、撬(抬),图中只显示了利用滑轮组或滑轮的拉(吊)形式,其他形式未在图中显示及文字描叙,但只要是受压缩空气驱动的常规结构,应都在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型发电系统,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另一种运用形式,在现行产业政策下,它可以与传统储能发电一样,用于“调峰填谷”和消纳各种原因不能并网的弃电,当产业政策将清洁能源当原矿,将压缩空气当二次能源并将其作为重要产业发展时,它就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变“储能”功能为“换能”,在淘汰非清洁能源,避免大规模大投入建设电站,免除大电网高额维护运行费用,从国家安全和保护环境的长远和大局上整体提高社会经济价值,从远景看,如果压缩空气的技术工艺发展到产生压缩空气的耗电小于用它作二次能源的发电量,它则可以自身循环发电,让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电能成为可能。本专利技术巧妙地运用杠杆省力就费距的原理和压缩空气推射运动的特点以及风囊水囊的受力运动规律三者互相取长补短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机械结构完美的组合,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推广,在利用清洁能源作初始能源的情况下,环保清洁,如能实现压缩空气商品化、产业化,分布型供电就能实现。附图说明图1系本专利技术制造人工风力发电的结构示意图;图2系本专利技术水力循环发电a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系本专利技术水力循环发电b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系输气管与驱动装置气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上述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作进一步的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型发电系统,特征在于:受压缩空气驱动的装置与活塞式气囊及风力发电装置或活塞式水囊及水力发电装置结合,组成人工风力发电系统或水力循环发电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型发电系统,受压缩空气驱动的装置与活塞式气囊及风力发电装置结合,组成人工风力发电系统,特征在于:输气管8与驱动装置的气缸9连接,驱动装置的活塞是配重板3系于滑轮组或滑轮柔索2的拉力端,滑轮组或滑轮柔索2的重物端系住压力板12,压力板12底部与活塞式气囊14的页面板13连接,活塞式气囊14外设有缸体15,活塞式气囊14底部侧面设有进风阀16,活塞式气囊14的底部与输风管30相连,相连之间设有出风阀17,以上相同的结构设AB两组,将输风管30相连,输风管30的敞开端置风力发电装置11,AB两组交替出风组成一个发电单元。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型发电系统,受压缩空气驱动的装置与活塞式水囊25及水力发电装置21结合,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特征在于:a.输气管8与驱动装置的气缸9连接,驱动装置的活塞是配重板3系于滑轮组或滑轮柔索2的拉力端,滑轮组或滑轮柔索2的重物端系住压力板12,压力板12下面是活塞式水囊26的页面板17,活塞式水囊26外设有缸体24,活塞式水囊26底部与输水管24连接,输水管24上面是尾水池22,输水管24末端与回流管19底部相连,输水管24与尾水池22、回流管19相连之间分别设有单向阀或电子阀23,回流管19顶端与高位水池18相连,高位水池18下设导流管20,导流管20与尾水池22之间置水力发电装置21;b.输气管8与驱动装置的气缸8连接,驱动装置的活塞是配重板3系于滑轮组或滑轮柔索2的拉力端,滑轮组或滑轮柔索2的重物端系住压力板12,压力板12下面是活塞式水囊26的页面板27,活塞式水囊26外设有缸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作动力的分布型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受压缩空气驱动的装置与活塞式气囊及风力发电装置或活塞式水囊及水力发电装置结合,组成人工风力发电系统或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作动力的分布型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受压缩空气驱动的装置与活塞式气囊及风力发电装置或活塞式水囊及水力发电装置结合,组成人工风力发电系统或水力循环发电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型发电系统,受压缩空气驱动的装置与活塞式气囊及风力发电装置结合,组成人工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输气管8与驱动装置的气缸9连接,驱动装置的活塞是配重板3系于滑轮组或滑轮柔索2的拉力端,滑轮组或滑轮柔索2的重物端系住压力板12,压力板12底部与活塞式气囊14的页面板13连接,活塞式气囊14外设有缸体15,活塞式气囊14底部侧面设有进风阀16,活塞式气囊14的底部与输风管30相连,相连之间设有出风阀17,以上相同的结构设AB两组,将输风管30相连,输风管30的敞开端置风力发电装置11,AB两组交替出风组成一个发电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型发电系统,受压缩空气驱动的装置与活塞式水囊25及水力发电装置21结合,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a.输气管8与驱动装置的气缸9连接,驱动装置的活塞是配重板3系于滑轮组或滑轮柔索2的拉力端,滑轮组或滑轮柔索2的重物端系住压力板12,压力板12下面是活塞式水囊26的页面板17,活塞式水囊26外设有缸体24,活塞式水囊26底部与输水管24连接,输水管24上面是尾水池22,输水管24末端与回流管19底部相连,输水管24与尾水池22、回流管19相连之间分别设有单向阀或电子阀23,回流管19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强
申请(专利权)人:张金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