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防夹电梯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635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防夹电梯门,包括电梯外墙、电梯门上导轨、电梯门下导轨和电梯门组件,所述电梯门上导轨和电梯门下导轨分别固定于电梯外墙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电梯门组件滑动连接于电梯门上导轨和电梯门下导轨之间,电梯门组件包括电梯门外框、电梯门内框以及设于电梯门外框和电梯门内框之间的电梯门,所述电梯门内框上连接设有电梯内门,该种高安全性防夹电梯门,电梯内门为充气式的软橡胶,能够在电梯夹到物体使有一定的弹性,不会将物体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造成巨大的夹力,不会造成损伤,同时充气式的内门可以在电梯发送故障,且故障无法及时排除时将内门的气体抽走或者破坏从而进行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安全性防夹电梯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安全性防夹电梯门。
技术介绍
:现在的电梯门大都基本采用金属材质,电梯门的感应系统也有盲区,在紧急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意外。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在紧急情况下电梯门夹到人把伤害降到最小化的问题,从而最大程度的减轻对生命财产的危害。如申请号为CN201520994940.7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木质电梯门,其特征是:所述的木质电梯门为长方形两片对开式组合结构,其上部中间设置有一个凹槽,凹槽的侧面内壁紧贴着两个电梯门开启滑轮,电梯门开启滑轮通过电梯门开启分支架与电梯门开启分支架旋转轴相连,电梯门开启分支架旋转轴的下端连接有电梯门开启螺纹竖杠,电梯门开启螺纹竖杠的上端嵌套有电梯门开启电机,电梯门开启螺纹竖杠的中部嵌套有电梯门手动开启轮盘;太阳能电池板横跨布置在木质电梯门的正上方,其形状为长方形;紧急逃生门布置在木质电梯门的右侧,其上部安装有紧急逃生门限位开关。如申请号为CN201010113627.X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高精度测量卡合间隙的电梯门控制装置。在其具有的运算装置中,在测量轿厢侧电梯门的卡合装置与门厅侧电梯门的卡合装置在各个电梯门处于关闭状态下所具有的卡合间隙时,通过分别判断是否输入有电梯门全闭状态检测信号的断开状态(轿厢侧电梯门的全闭位置检测开关的ON状态信号)、作为力矩指令值是否在使该轿厢侧电梯门进行关闭动作的方向上输出有一定的力矩值以及电梯门速度是否为零来确认电梯门是否处于全闭状态,从确认为处于全闭状态后,在作为进入到电梯门打开动作时的力矩指令值的变化来检测各个电梯门的卡合装置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矩指令值的增加的期间,根据测量轿厢侧电梯门的移动距离的结果来测量卡合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安全性防夹电梯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一种高安全性防夹电梯门,包括电梯外墙、电梯门上导轨、电梯门下导轨和电梯门组件,所述电梯门上导轨和电梯门下导轨分别固定于电梯外墙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电梯门组件滑动连接于电梯门上导轨和电梯门下导轨之间,电梯门组件包括电梯门外框、电梯门内框以及设于电梯门外框和电梯门内框之间的电梯门,所述电梯门内框上连接设有电梯内门,所述电梯门外框与电梯门内框的连接处的内部设有紧急操作组件。优选的,所述紧急操作组件包括紧急按钮、操作杆、上支杆、下支杆和锥形柱,所述紧急按钮与操作杆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杆分别与上支杆和下支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上支杆的另一端与电梯门外框铰接,所述下支杆的另一端与锥形柱的末端铰接,所述锥形柱滑动设于电梯门外框的内滑槽中。优选的,所述操作杆的外侧的电梯门外框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紧急按钮之间设有弹簧。优选的,所述紧急按钮的外侧与电梯门外框齐平。优选的,所述电梯内门为一种充气式皮囊或者充气式橡胶囊。优选的,所述电梯内门与电梯门内框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所述榫卯结构包括上榫卯和下榫卯,所述上榫卯中设有与电梯内门连接的充气阀,所述充气阀上连接有充气泵,所述下榫卯中设有与电梯内门连接的放气阀,所述放气阀上连接有抽气泵。优选的,所述电梯门为钢化玻璃材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种高安全性防夹电梯门,电梯内门为充气式的软橡胶,能够在电梯夹到物体使有一定的弹性,不会将物体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造成巨大的夹力,不会造成损伤,同时充气式的内门可以在电梯发送故障,且故障无法及时排除时将内门的气体抽走或者破坏从而进行逃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上榫卯的连接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下榫卯的连接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紧急操作组件的剖面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梯外墙,2—电梯门上导轨,3—电梯门下导轨,4—电梯门,5—电梯内门,6—电梯门内框,7—紧急按钮,8—上榫卯,9—下榫卯,10—充气泵,11—充气阀,12—放气阀,13—抽气泵,14—上支杆,15—下支杆,16—锥形柱,17—挡板,18—弹簧,19—电梯门外框,20—操作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2至图5所示,一种高安全性防夹电梯门,包括电梯外墙1、电梯门上导轨2、电梯门下导轨3和电梯门组件,所述电梯门上导轨2和电梯门下导轨3分别固定于电梯外墙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电梯门组件滑动连接于电梯门上导轨2和电梯门下导轨3之间,电梯门组件包括电梯门外框19和电梯门4,所述电梯门外框19的内部设有紧急操作组件。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紧急操作组件包括紧急按钮7、操作杆20、上支杆14、下支杆15和锥形柱16,所述紧急按钮7与操作杆20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杆20分别与上支杆14和下支杆15的一端铰接,所述上支杆14的另一端与电梯门外框19铰接,所述下支杆15的另一端与锥形柱16的末端铰接,所述锥形柱16滑动设于电梯门外框19的内滑槽中,当发生电梯故障,且电力系统崩溃时,可按下紧急按钮7将电梯门4戳破,将电梯门4中的气体放出,使得电梯内的人员能够从电梯门4中钻出,逃离电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杆20的外侧的电梯门外框19上设有挡板17,所述挡板17与紧急按钮7之间设有弹簧18,防止锥形柱16由于电梯的多次抖动逐渐将电梯门4戳破,导致电梯门45的损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急按钮7的外侧与电梯门外框19齐平,保证电梯门4的开合时不会受到紧急按钮7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梯门4为一种充气式皮囊或者充气式橡胶囊,能够向电梯门4中充气,使电梯门4膨胀后将电梯进行隔离。此外,所述电梯门4与电梯门外框19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所述榫卯结构包括上榫卯8和下榫卯9,所述上榫卯8中设有与电梯门4连接的充气阀11,所述充气阀11上连接有充气泵10,所述下榫卯9中设有与电梯门4连接的放气阀12,所述放气阀12上连接有抽气泵13,当电梯发送故障且电力系统还在工作时,可通过抽气泵13将电梯门4中的气体排出,当电梯门4收缩后便可从电梯中爬出逃离,当电梯正常运行后。再通过充气泵10将电梯门4的气体充满,电梯操作面板中设有控制充气泵10和抽气泵13的装置按钮。实施例2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高安全性防夹电梯门,包括电梯外墙1、电梯门上导轨2、电梯门下导轨3和电梯门组件,所述电梯门上导轨2和电梯门下导轨3分别固定于电梯外墙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电梯门组件滑动连接于电梯门上导轨2和电梯门下导轨3之间,电梯门组件包括电梯门外框19、电梯门内框6以及设于电梯门外框19和电梯门内框6之间的电梯门4,所述电梯门内框6上连接设有电梯内门5,所述电梯门外框19与电梯门内框6的连接处的内部设有紧急操作组件。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紧急操作组件包括紧急按钮7、操作杆20、上支杆14、下支杆15和锥形柱16,所述紧急按钮7与操作杆20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杆20分别与上支杆14和下支杆15的一端铰接,所述上支杆14的另一端与电梯门外框19铰接,所述下支杆15的另一端与锥形柱16的末端铰接,所述锥形柱16滑动设于电梯门外框19的内滑槽中,当发生电梯故障,且电力系统崩溃时,可按下紧急按钮7将电梯内门5戳破,将电梯内门5中的气体放出,使得电梯内的人员能够从电梯内门5中钻出,逃离电梯。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安全性防夹电梯门,包括电梯外墙(1)、电梯门上导轨(2)、电梯门下导轨(3)和电梯门组件,所述电梯门上导轨(2)和电梯门下导轨(3)分别固定于电梯外墙(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电梯门组件滑动连接于电梯门上导轨(2)和电梯门下导轨(3)之间,其特征在于,电梯门组件包括电梯门外框(19)、电梯门内框(6)以及设于电梯门外框(19)和电梯门内框(6)之间的电梯门(4),所述电梯门内框(6)上连接设有电梯内门(5),所述电梯门外框(19)与电梯门内框(6)的连接处的内部设有紧急操作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安全性防夹电梯门,包括电梯外墙(1)、电梯门上导轨(2)、电梯门下导轨(3)和电梯门组件,所述电梯门上导轨(2)和电梯门下导轨(3)分别固定于电梯外墙(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电梯门组件滑动连接于电梯门上导轨(2)和电梯门下导轨(3)之间,其特征在于,电梯门组件包括电梯门外框(19)、电梯门内框(6)以及设于电梯门外框(19)和电梯门内框(6)之间的电梯门(4),所述电梯门内框(6)上连接设有电梯内门(5),所述电梯门外框(19)与电梯门内框(6)的连接处的内部设有紧急操作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防夹电梯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操作组件包括紧急按钮(7)、操作杆(20)、上支杆(14)、下支杆(15)和锥形柱(16),所述紧急按钮(7)与操作杆(20)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杆(20)分别与上支杆(14)和下支杆(15)的一端铰接,所述上支杆(14)的另一端与电梯门外框(19)铰接,所述下支杆(15)的另一端与锥形柱(16)的末端铰接,所述锥形柱(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琼金燕红叶克军於礼文郭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