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及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0635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先在轿厢出入口顶板上固定左右两个A类支架,并将轿厢门机导轨同左右两个B类支架组装在一起,然后再将轿厢门机横梁通过两个A类支架固定到轿厢出入口顶板,利用垫片调整门导轨水平,最后在出入口正面固定轿厢门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便捷,降低人力成本,即使只有一个工人也能完成安装和调整,且安装后的轿厢门机在抗冲击和减振方面都得到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包括该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的电梯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及电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当采用安装到轿厢上的方式时,一般采用挂壁式,市场上的普遍做法是在出入口上板的正面设置好安装用螺纹孔,轿厢门机的正面设置与出入口上板上螺纹孔等间距的腰形孔或锁眼孔,腰形孔或锁眼孔的长度方向是竖直方向,轿厢门机利用腰形孔或锁眼孔可以做上下方向的调整。安装时,一般需要两个工人将轿厢门机两侧托住,将轿厢,门机横梁背面贴住出入口上板的支架,并用螺栓将轿厢门机悬挂在出入口上板的支架上。轿厢门机的水平调整时,需要靠至少两个工人,使用铅垂线对轿厢门机调整垂直度或使用水平仪对轿厢门机调整水平度时,当一个工人在进行调整时,必须有另一个工人支持住轿厢门机重量,这带来了安装上的不便捷。另外,如果轿厢门机及悬挂的轿门重量较重时,由于轿厢门机横梁正面是腰形孔,且腰形孔长度方向是竖直方向,在重力作用下,仅靠螺栓的紧固摩擦力,可能产生轿厢门机往下方滑移的风险,此时即使是小距离的滑移都会导致轿门刮擦地坎,将产生噪音或造成损坏。而且轿厢门机的导轨下部没有限位。当轿门装潢面受撞击时,导轨会变形,轿门上部导向容易脱离门导轨产生危险。电梯装置通常包括曳引机、曳引绳或带、轿厢架、轿底、轿厢室(轿壁、轿顶等、以及装潢件)、安全钳、对重、导轨以及导轨支架、缓冲器、补偿装置、反绳轮系(导向轮、轿厢轮、对重轮)、称量装置、层门门机以及层门、门套、地坎、导靴、油杯、端站保护装置、平层装置、安全触板、限速器、涨紧轮、配电箱、控制柜、操纵箱、层站召唤以及显示部件等。电梯系统运行时,利用曳引绳或带悬挂于曳引轮上,曳引绳或带连接轿厢与对重,轿厢的牵引是靠曳引绳或带与曳引轮槽之前的摩擦力,对重用于平衡轿厢负载。轿厢在曳引绳或带的牵引作用下,沿着铺设在电梯井的导轨,做垂直上下的快速平稳运行。轿厢是乘客或者货物的载体,该轿厢由轿厢室、轿厢架以及轿底构成,轿厢室由轿厢架以及轿底组成的框架结构支撑,轿厢架上下装有导靴,滑行或滚动于导轨上。导靴上部装有油杯,用于润滑导轨。牵引轿厢的曳引系统由曳引机,滑轮,曳引绳或带、补偿装置等组成,曳引机是主要的传统设备,通过配电箱的供电,带动曳引机电机转动,控制柜接受来自轿厢内的操纵箱以及层站侧的层站召唤发出的指令,控制曳引机电机,以此牵引轿厢与对重上下运动。曳引轮是具有半圆形带切口的绳槽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轿厢与对重做垂直上下运行,反绳轮系通过动滑轮(轿厢轮、对重轮)以及定滑轮(导向轮)构成不同的曳引比的传动方式。对重与补偿装置组成对重系统,起到平衡轿厢自重以及载重的作用,可大大减轻曳引电动机的负担,补偿装置通常为补偿链或补偿缆,其悬挂与轿厢室与对重下部,在运行时用于平衡曳引绳或带在对重侧或轿厢侧长度不断变化而造成的重量变化。限速器、张紧轮与安全钳组成了机械限速装置,限速器的作用是限制电梯运行速度超过规定值,当电梯运行速度超过规定值时,限速器触发安全钳刹停轿厢。张紧轮的作用是张紧限速器触发钢丝绳。端站保护装置是轿厢或对重撞击缓冲器之前的安全保护行程开关,是为了防止电梯超越上下限定位置而设置的。缓冲器安装在电梯井的底坑内,位于轿厢和对重下方,当电梯上下运行时,由于某种事故原因发生超越端站保护装置时,将由缓冲器起缓冲作用,避免轿厢或对重直接冲顶或撞底。平层装置是产生电梯平层信号的传感器,电梯到达每一层站,平层装置都要发出一个到站信号。称量装置是产生轿厢内载重量反馈的传感器,实时将轿厢内实际载重信息传递至控制系统,用作电梯的超载保护。安全触板或光幕是电梯出入口监测人或物的通过情况,当有人或物出入时,阻住电梯门关门,防止电梯门夹人,夹物。位于轿厢内的操纵箱与位于层站侧的层站召唤以及显示部件组成了电梯的操纵装置,是电梯司机或乘客对电梯发出控制指令的电气装置,显示部件指示了电梯轿厢所到达的楼层以及轿厢正在运行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电梯装置安装便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其包括轿厢出入口顶板4、A类支架2、B类支架3、轿厢门机5、顶板支持面6;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包括顶板背板41;所述顶板支持面6,垂直固定于顶板背板41下部;所述顶板支持面6设置有两个螺孔;所述A类支架2,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平行的背面板21和前面板22;所述A类支架2有左A类支架和右A类支架两种,左A类支架和右A类支架横向结构对称;所述前面板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孔;一左A类支架和一右A类支架左右分布通过背面板21固定在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的顶板背板41上,左右两个A类支架2底端到所述顶板支持面6的距离相等;所述B类支架3,具有安装面31、支撑面32,支撑面32位于安装面31下方并同安装面31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面31设有安装孔;左右两个B类支架3,其支撑面32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到所述顶板支持面6的螺孔,其安装面31平行于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的顶板背板41;所述轿厢门机5,包括横梁51、导轨52;所述横梁51,设置有左右分布的两列固定孔;所述导轨52包括上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521、轨道部522、下连接部523;所述导轨52上连接部521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51下前方,上连接部521设置有左右分布的两个竖直方向腰型孔;利用螺栓穿过所述导轨52上连接部521左右分布的两个腰型孔及左右两个B类支架3的安装面31上的安装孔,将轿厢门机5导轨52同两个B类支架3的安装面31固定在一起;利用螺栓穿过轿厢门机5横梁51设置的两列固定孔及左右两个A类支架2的前面板22上的螺孔,将轿厢门机5横梁51同两个A类支架2的前面板22固定在一起。较佳的,所述B类支架3还包括卡合板34、弯折段33;所述弯折段33一端连接安装面31底端,另一端连接支撑面32一端所述卡合板34呈“L”型,其水平面341固接于所述弯折段33同安装面31连接处,其竖直面342与安装面31构成一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导轨52的上连接部521同下连接部523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导轨52的轨道部522凸起于上连接部521及下连接部523前方;所述导轨52下连接部523的下端嵌入到所述凹槽中。较佳的,所述B类支架3的支撑面32的下方粘结了底部橡胶7。较佳的,所述底部橡胶7的形状尺寸与支撑面32一致;所述底部橡胶7采用氯丁橡胶,硬度为邵氏硬度60度到75度,厚度为2mm到3mm。较佳的,所述顶板支持面6,为同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的顶板背板41为一体的平板。较佳的,所述A类支架2的前面板22上设置有至少二个螺孔;C类支架为“L”型,具有互相垂直的固定面602和支持面601,支持面601上设有螺孔,固定面602上设置有固定孔;利用螺栓分别穿过两个C类支架60的固定面602的固定孔及两个A类支架2前面板22下端的螺孔,将两个C类支架60同分别同两个A类支架2固定在一起;两个C类支架60的支持面601一起构成所述顶板支持面6。较佳的,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的顶板背板41的下端向前翻折形成顶板底面42;顶板底面42位于所述顶板支持面6下方;所述A类支架2还包括侧面板23;所述侧面板23上段同所述背面板21一侧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出入口顶板(4)、A类支架(2)、B类支架(3)、轿厢门机(5)、顶板支持面(6);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包括顶板背板(41);所述顶板支持面(6),垂直固定于顶板背板(41)下部;所述顶板支持面(6)设置有两个螺孔;所述A类支架(2),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平行的背面板(21)和前面板(22);所述A类支架(2)有左A类支架和右A类支架两种,左A类支架和右A类支架横向结构对称;所述前面板(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孔;一左A类支架和一右A类支架左右分布通过背面板(21)固定在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的顶板背板(41)上,左右两个A类支架(2)底端到所述顶板支持面(6)的距离相等;所述B类支架(3),具有安装面(31)、支撑面(32),支撑面(32)位于安装面(31)下方并同安装面(31)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面(31)设有安装孔;左右两个B类支架(3),其支撑面(32)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到所述顶板支持面(6)的螺孔,其安装面(31)平行于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的顶板背板(41);所述轿厢门机(5),包括横梁(51)、导轨(52);所述横梁(51),设置有左右分布的两列固定孔;所述导轨(52)包括上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521)、轨道部(522)、下连接部(523);所述导轨(52)上连接部(521)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51)下前方,上连接部(521)设置有左右分布的两个竖直方向腰型孔;利用螺栓穿过所述导轨(52)上连接部(521)左右分布的两个腰型孔及左右两个B类支架(3)的安装面(31)上的安装孔,将轿厢门机(5)导轨(52)同两个B类支架(3)的安装面(31)固定在一起;利用螺栓穿过轿厢门机(5)横梁(51)设置的两列固定孔及左右两个A类支架(2)的前面板(22)上的螺孔,将轿厢门机(5)横梁(51)同两个A类支架(2)的前面板(22)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出入口顶板(4)、A类支架(2)、B类支架(3)、轿厢门机(5)、顶板支持面(6);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包括顶板背板(41);所述顶板支持面(6),垂直固定于顶板背板(41)下部;所述顶板支持面(6)设置有两个螺孔;所述A类支架(2),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平行的背面板(21)和前面板(22);所述A类支架(2)有左A类支架和右A类支架两种,左A类支架和右A类支架横向结构对称;所述前面板(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孔;一左A类支架和一右A类支架左右分布通过背面板(21)固定在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的顶板背板(41)上,左右两个A类支架(2)底端到所述顶板支持面(6)的距离相等;所述B类支架(3),具有安装面(31)、支撑面(32),支撑面(32)位于安装面(31)下方并同安装面(31)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面(31)设有安装孔;左右两个B类支架(3),其支撑面(32)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到所述顶板支持面(6)的螺孔,其安装面(31)平行于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的顶板背板(41);所述轿厢门机(5),包括横梁(51)、导轨(52);所述横梁(51),设置有左右分布的两列固定孔;所述导轨(52)包括上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521)、轨道部(522)、下连接部(523);所述导轨(52)上连接部(521)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51)下前方,上连接部(521)设置有左右分布的两个竖直方向腰型孔;利用螺栓穿过所述导轨(52)上连接部(521)左右分布的两个腰型孔及左右两个B类支架(3)的安装面(31)上的安装孔,将轿厢门机(5)导轨(52)同两个B类支架(3)的安装面(31)固定在一起;利用螺栓穿过轿厢门机(5)横梁(51)设置的两列固定孔及左右两个A类支架(2)的前面板(22)上的螺孔,将轿厢门机(5)横梁(51)同两个A类支架(2)的前面板(22)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类支架(3)还包括卡合板(34)、弯折段(33);所述弯折段(33)一端连接安装面(31)底端,另一端连接支撑面(32)一端所述卡合板(34)呈“L”型,其水平面(341)固接于所述弯折段(33)同安装面(31)连接处,其竖直面(342)与安装面(31)构成一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导轨(52)的上连接部(521)同下连接部(523)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导轨(52)的轨道部(522)凸起于上连接部(521)及下连接部(523)前方;所述导轨(52)下连接部(523)的下端嵌入到所述凹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类支架(3)的支撑面(32)的下方粘结了底部橡胶(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橡胶(7)的形状尺寸与支撑面(32)一致;所述底部橡胶(7)采用氯丁橡胶,硬度为邵氏硬度60度到75度,厚度为2mm到3mm。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支持面(6),为同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的顶板背板(41)为一体的平板。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类支架(2)的前面板(22)上设置有至少二个螺孔;C类支架为“L”型,具有互相垂直的固定面(602)和支持面(601),支持面(601)上设有螺孔,固定面(602)上设置有固定孔;利用螺栓分别穿过两个C类支架(60)的固定面(602)的固定孔及两个A类支架(2)前面板(22)下端的螺孔,将两个C类支架(60)同分别同两个A类支架(2)固定在一起;两个C类支架(60)的支持面(601)一起构成所述顶板支持面(6)。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的顶板背板(41)的下端向前翻折形成顶板底面(42);顶板底面(42)位于所述顶板支持面(6)下方;所述A类支架(2)还包括侧面板(23);所述侧面板(23)上段同所述背面板(21)一侧垂直固定连接,下段的朝向背面板(21)侧设置有上翻边(231)及下翻边(232);固定在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的顶板背板(41)上的两个A类支架(2)的侧面板(23)的上翻边(231)及下翻边(232)均朝向内侧;上翻边(231)伸入到顶板支持面(6)的下方并同顶板支持面(6)固定连接在一起;下翻边(232)伸入到顶板底面(42)的上方并同顶板底面(42)固定连接在一起。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出入口顶板(4)的顶板背板(41)的下端向前翻折形成顶板底面(42);所述顶板支持面(6),垂直固定于顶板背板(41)下部并位于顶板底面(42)上方;所述A类支架(2)还包括侧面板(23);所述侧面板(23)上段同所述背面板(21)一侧垂直固定连接,下段的朝向背面板(21)侧设置有下翻边(232);下翻边(232)伸入到顶板底面(42)的上方并同顶板底面(42)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楫章彧弢陆韵薇阮佳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