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062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涉及铜带打卷技术领域。该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轮子,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底座顶部靠近正中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支撑柱相对一侧面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动槽,所述支撑杆底部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支撑杆的第一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支撑杆内壁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支撑杆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筒。该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可以使卡紧板夹紧铜带,从而达到方便工作的效果,解决了铜带打卷不易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带打卷
,具体为一种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
技术介绍
铜带是一种金属元件,产品规格有0.1~3×50~250mm各种状态铜带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电器元件、灯头、电池帽、钮扣、密封件、接插件,主要用作导电、导热、耐蚀器材。如电气元器件、开关、垫圈、垫片、电真空器件、散热器、导电母材及汽车水箱、散热片、气缸片等各种零部件。铜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打卷,方便对铜带进行收集储藏运输,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铜带打卷装置对于铜带的固定并不稳定,使铜带打卷的操作过程繁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解决了铜带打卷不易固定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轮子,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底座顶部靠近正中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支撑柱相对一侧面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动槽,所述支撑杆底部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支撑杆的第一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支撑杆内壁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支撑杆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筒,所述支撑杆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筒,所述第一转筒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远离第一转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转筒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远离第二转筒一侧面的正中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筒底部的第二转动轴的末端固定连接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转筒内壁背面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第二转筒正面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转筒正面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二转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紧板。所述第一转筒包括滚筒,所述滚筒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铜带。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槽设置在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一转筒底部的第一转动轴延伸至第一转动槽的内部,所述第一转筒底部的第一轴承贴合第一转动槽的内壁。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筒顶部的第一转动轴延伸至第二转动槽的内部,所述第一转筒顶部的第一轴承贴合第二转动槽的内壁。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筒底部的第二转动轴延伸至第一转动槽的内部,所述第二轴承贴合第一转动槽的内壁。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筒顶部的第二转动轴贯穿限位块并延伸至支撑杆的内部,所述电动机固定连接在第二转筒顶部的第二转动轴顶部的正中。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转筒的第二开口并延伸至第二转筒的内部,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另一端的正中,所述卡紧板与第二转筒的第二开口相契合。(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二转筒、限位板、电动推杆、连接杆、卡紧板的配合工作,可以使卡紧板夹紧铜带,从而达到方便工作的效果,解决了铜带打卷不易固定的问题。(2)、该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转动槽、支撑杆、第二转动槽、限位块、电动机、第一转筒、第二转筒、第一转动轴、第一轴承、第二转动轴、第二轴承的配合工作,使铜带打卷使方便快捷,从而达到优化工作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底座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杆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转筒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转筒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转筒的侧面剖视图。图中:1底座、2轮子、3支撑柱、4第一转动槽、5支撑杆、6第二转动槽、7限位块、8电动机、9第一转筒、91滚筒、92铜带、10第二转筒、11第一转动轴、12第一轴承、13限位板、14第二转动轴、15第二轴承、16电动推杆、17连接杆、18卡紧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轮子2,底座1顶部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底座1顶部靠近正中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转动槽4,第一转动槽4设置在支撑柱3之间,支撑柱3相对一侧面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动槽6,支撑杆5底部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支撑杆5的第一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块7,支撑杆5内壁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机8。支撑杆5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筒9,支撑杆5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筒10,第一转筒9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1,第一转筒9顶部的第一转动轴11延伸至第二转动槽6的内部,第一转筒9底部的第一转动轴11延伸至第一转动槽4的内部,第一转动轴11远离第一转筒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2,第一转筒9底部的第一轴承12贴合第一转动槽4的内壁,第一转筒9顶部的第一轴承12贴合第二转动槽6的内壁,第二转筒10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3,限位板13远离第二转筒10一侧面的正中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4,第二转筒10底部的第二转动轴14延伸至第一转动槽4的内部,第二转筒10顶部的第二转动轴14贯穿限位块7并延伸至支撑杆5的内部,电动机8固定连接在第二转筒10顶部的第二转动轴14顶部的正中,第二转筒10底部的第二转动轴14的末端固定连接第二轴承15,第二轴承15贴合第一转动槽4的内壁,第二转筒10内壁背面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6,第二转筒10正面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二开口,第二转筒10正面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另一端贯穿第二转筒10的第二开口并延伸至第二转筒10的内部,电动推杆1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7另一端的正中,连接杆17远离第二转筒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紧板18,卡紧板18与第二转筒10的第二开口相契合。第一转筒9包括滚筒91,滚筒91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铜带92。该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使用时,将第一转筒9上铜带92的一端拉至第二转筒10上,控制电动推杆16拉动连接杆17使卡紧板18卡紧铜带92,控制电动机8转动第二转动轴14,使第二转筒10转动铜带92,使铜带92打卷,第一转动轴11带动第一轴承12在第一转动槽4和第二转动槽6内转动,使第一转筒9打卷时转动顺利,第二转动轴14带动第二轴承15在第一转动槽4内转动,使第二转筒10打卷时转动顺利,卡紧板18防止铜带92打卷时发生偏转,轮子2使该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移动方便。综上所述,该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二转筒10、限位板13、电动推杆16、连接杆17、卡紧板18的配合工作,可以使卡紧板18夹紧铜带92,从而达到方便工作的效果,解决了铜带92打卷不易固定的问题。同时该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转动槽4、支撑杆5、第二转动槽6、限位块7、电动机8、第一转筒9、第二转筒10、第一转动轴11、第一轴承12、第二转动轴14、第二轴承15的配合工作,使铜带92打卷使方便快捷,从而达到优化工作的效果。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轮子(2),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底座(1)顶部靠近正中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转动槽(4),所述支撑柱(3)相对一侧面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动槽(6),所述支撑杆(5)底部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支撑杆(5)的第一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块(7),所述支撑杆(5)内壁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机(8);所述支撑杆(5)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筒(9),所述支撑杆(5)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筒(10),所述第一转筒(9)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1),所述第一转动轴(11)远离第一转筒(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2),所述第二转筒(10)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3),所述限位板(13)远离第二转筒(10)一侧面的正中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4),所述第二转筒(10)底部的第二转动轴(14)的末端固定连接第二轴承(15),所述第二转筒(10)内壁背面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6),所述第二转筒(10)正面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转筒(10)正面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远离第二转筒(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紧板(18);所述第一转筒(9)包括滚筒(91),所述滚筒(91)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铜带(9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固定的铜带打卷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轮子(2),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底座(1)顶部靠近正中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转动槽(4),所述支撑柱(3)相对一侧面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动槽(6),所述支撑杆(5)底部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支撑杆(5)的第一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块(7),所述支撑杆(5)内壁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机(8);所述支撑杆(5)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筒(9),所述支撑杆(5)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筒(10),所述第一转筒(9)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1),所述第一转动轴(11)远离第一转筒(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2),所述第二转筒(10)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3),所述限位板(13)远离第二转筒(10)一侧面的正中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4),所述第二转筒(10)底部的第二转动轴(14)的末端固定连接第二轴承(15),所述第二转筒(10)内壁背面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6),所述第二转筒(10)正面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转筒(10)正面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远离第二转筒(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紧板(18);所述第一转筒(9)包括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后庆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诚智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