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056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5:16
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该电力转换装置能防止壳体与被固定零件之间的密封性降低。电力转换装置(1)具有壳体(2)、被固定零件(3)以及密封件(4)。壳体(2)具有金属制的壳体主体(21)。被固定零件(3)从壳体(2)的外侧固定于壳体(2)。密封件(4)与壳体(2)和被固定零件(3)这两方紧贴,以确保壳体(2)与被固定零件(3)之间的防水性。此外,壳体(2)的局部具有比壳体主体(21)更不易腐蚀的非腐蚀部(22)。此外,被固定零件(3)通过密封件(4)安装于非腐蚀部(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力转换装置相关申请的援引本申请以2016年2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037690号专利和2016年9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185330号专利为基础,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转换装置,该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壳体、从该壳体的外侧固定于该壳体的被固定零件以及密封件。
技术介绍
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车辆例如装设有在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进行电力转换的电力转换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电力转换装置,公开了一种具有壳体以及从外侧连接于该壳体的外部制冷剂管的装置。外部制冷剂管通过螺栓旋紧固定于壳体。在外部制冷剂管与壳体之间,配置有O形环。该O形环与壳体和外部制冷剂管这两方紧贴。藉此,确保壳体与外部制冷剂管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抑制水等从壳体外向壳体内侵入。另外壳体例如由铝等构成,通过压铸等形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093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力转换装置中,存在壳体与外部制冷剂管之间的密封性降低的可能。即,在上述电力转换装置中,例如在壳体的表面附着有水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壳体表面的腐蚀问题。此外,如果上述腐蚀发生在壳体的与O形环的接触面,那么存在上述接触面与O形环之间的紧贴性降低的可能。其结果是,存在壳体与固定于该壳体的外部制冷剂管之间的密封性降低的可能。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寒冷地区等,海水、融雪材料中所使用的氯化钙的水溶液等促进壳体腐蚀的水溶液容易附着于壳体。因此,在沿海地区、寒冷地区等,更容易发生上述可能。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该电力转换装置能防止壳体与固定于壳体的被固定零件之间的密封性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壳体,上述壳体具有金属制的壳体主体;被固定零件,上述被固定零件从上述壳体的外侧固定于上述壳体;以及密封件,上述密封件与上述壳体和上述被固定零件这两方紧贴,以确保上述壳体与上述被固定零件之间的水密性,上述壳体的局部具有比上述壳体主体更不易腐蚀的非腐蚀部,上述被固定零件隔着上述密封件安装于上述非腐蚀部。在上述电力转换装置中,上述被固定零件隔着密封件安装于非腐蚀部。因此,能防止壳体的与密封件接触的部位被腐蚀。因此,能防止密封件与壳体之间的紧贴性降低。其结果是,能防止壳体与被固定零件之间的密封性降低。此外,壳体的局部具有非腐蚀部。因此,与壳体整体是非腐蚀部的情况相比,能降低壳体的材料成本。如以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该电力转换装置能防止壳体与被固定零件之间的密封性降低。附图说明参照附图和以下详细的记述,可以更明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如下所述。图1是实施方式一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一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示意整体剖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一的从前方观察电力转换装置时的罩体周边的图。图4是实施方式一的从前方观察壳体时的非腐蚀部周边的图。图5是实施方式一的从后方观察壳体时的非腐蚀部周边的图。图6是实施方式二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二的从后方观察壳体时的非腐蚀部周边的图。图8是实施方式三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图8的倾斜部周边的放大图。图10是实施方式四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倾斜部周边的放大图。图12是实施方式五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13是实施方式六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14是实施方式六的从前方观察壳体时的非腐蚀部周边的图。图15是实施方式六的从后方观察壳体时的非腐蚀部周边的图。图16是实施方式七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17是实施方式八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18是实施方式八的从前方观察电力转换装置时的外部设备周边的图。图19是实施方式八的从前方观察壳体时的非腐蚀部周边的图。图20是实施方式九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21是实施方式九的从前方观察壳体时的非腐蚀部周边的图。图22是实施方式十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23是实施方式十一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24是实施方式十二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25是实施方式十三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26是图25的接合面附近的放大图,是用于说明沿面方向和接合面外侧的示意图。图27是实施方式十四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28是实施方式十五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29是实施方式十六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30是实施方式十六的从前方观察壳体主体时的主体贯通孔周边的图。图31是实施方式十七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32是实施方式十七的从前方观察壳体主体时的主体贯通孔周边的图。图33是实施方式十八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34是图33的接合面附近的放大图,是用于说明沿面方向和相对面外侧的示意图。图35是实施方式十九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36是实施方式二十的穿过非腐蚀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图5,对电力转换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具有壳体2、被固定零件即罩体3、密封件即O形环4。壳体2具有金属制的壳体主体21。罩体3从壳体2的外侧固定于壳体2。O形环4与壳体2和罩体3的两方紧贴,以确保壳体2与罩体3之间的防水性。另外,壳体2的局部具有比壳体主体21更不易腐蚀的非腐蚀部22。此外,罩体3通过O形环4安装于非腐蚀部22。另外,为了与其它的构成零件进行区分,在图4中,对非腐蚀部22标注有斜线。电力转换装置1装设于车辆。电力转换装置1可以作为装设于例如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的逆变器。逆变器是例如在直流电源与交流旋转电机之间,用于对电力进行转换的结构。此外,并不限定于此,电力转换装置1也可以作为例如DC-DC转换器等。另外,为了方便,将罩体3相对于壳体2的固定方向称作“前后方向X”。此外,在前后方向X中,将罩体3侧称作前方、壳体2侧称作后方。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21具有贯通壳体2的内外的主体贯通孔210。主体贯通孔210可以是例如用于从壳体2的外部进行配置于壳体2的内部的零件彼此的紧固作业的结构等。接着,罩体3从壳体2的外侧将主体贯通孔210封闭。壳体主体21是以铝为材料通过压铸而成形的成形体。如图4、图5所示,主体贯通孔210的与前后方向X正交的截面形状呈圆形。如图1所示,在壳体主体21的前表面上,在主体贯通孔210的周围,形成有向后方凹的环状凹部211。如图4所示,从前方观察时,环状凹部211呈圆环状。如图1、图4所示,在环状凹部211中嵌入有非腐蚀部22。非腐蚀部22和环状凹部211具有相同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非腐蚀部22的与前后方向X正交的截面形状呈环形。非腐蚀部22为从前后方向X观察到的形状呈圆环形状的板状。非腐蚀部22通过粘接件与环状凹部211粘接。如上所述,非腐蚀部22由比壳体主体21更不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具有金属制的壳体主体(21);被固定零件(3、30、300),所述被固定零件(3、30、300)从所述壳体的外侧固定于所述壳体;以及密封件(4、40),所述密封件(4、40)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被固定零件这两方紧贴,以确保所述壳体与所述被固定零件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壳体的局部具有比所述壳体主体更不易腐蚀的非腐蚀部(22),所述被固定零件隔着所述密封件安装于所述非腐蚀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29 JP 2016-037690;2016.09.23 JP 2016-18533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具有金属制的壳体主体(21);被固定零件(3、30、300),所述被固定零件(3、30、300)从所述壳体的外侧固定于所述壳体;以及密封件(4、40),所述密封件(4、40)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被固定零件这两方紧贴,以确保所述壳体与所述被固定零件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壳体的局部具有比所述壳体主体更不易腐蚀的非腐蚀部(22),所述被固定零件隔着所述密封件安装于所述非腐蚀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腐蚀部具有板状的板状部(221)以及从该板状部的一部分朝后方延伸设置的延设部(222),至少所述板状部的后表面(223)和所述延设部的外周面(224)与所述壳体主体接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腐蚀部压入于在所述壳体主体形成的压入孔部(2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主体(21)上形成有倾斜部(214),所述倾斜部(214)以从所述压入孔部的前端朝前方直径扩大的方式倾斜。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腐蚀部具有板状的板状部(221)以及从该板状部的一部分朝后方延伸设置的延设部(222),至少所述板状部的后表面(223)和所述延设部的外周面(224)与所述壳体主体接触,所述倾斜部形成于从所述板状部的后表面向后方远离的位置。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腐蚀部的与所述压入孔部的接触面的与前后方向(X)正交的截面形状是圆形。7.如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腐蚀部的压入所述压入孔部的部位具有前表面或后表面凹陷的形状。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腐蚀部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呈环状。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具有贯通所述壳体的内外的主体贯通孔(210),该主体贯通孔具有后方的内径比前方的内径小的阶梯部(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大辅南部浩一田中纪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