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音频电路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457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音频电路,上述电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Type‑C插座模块,开关模块;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P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及第二二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上述移动终端包括CPU、线性稳压电源模块以及上述自适应音频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采用基础元器件解决了USB Type‑C耳机正反插时的选路问题;降低了移动终端的整体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音频电路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音频信号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音频电路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是连接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的一种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由于其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信息通讯产品,并扩展至摄影器材、数字电视(机顶盒)、游戏机等其它相关领域。USB接口目前主要有四个接口类型:1,USBType-A,这种接口类型是我们最常见的USB接口,主要用在电脑,充电器,鼠标,键盘,U盘等设备上;2,USBType-B,这种接口类型主要用在打印机等设备上;3,Micro-B,主要用于手机及配套的充电器上。4,USBType-C。随着技术发展,USBType-A和USBType-B接口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新设备更小,更薄,更轻,功率更大,传输速度更快的要求。由于USBType-C具有以下优点:1、支持正反面盲插;2、支持大电流和大电压充电,有助于提高充电速度;3、支持双向供电,使用USBType-C接口既可给设备自身充电,也可给外接设备供电;4、扩展能力强,USBType-C可传输影音信号;可采用usb2.0、usb3.0、usb3.1等传输协议;使用Type-C接口的电子设备,尤其是便携式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尤其是,手机的设计越来越朝着一体化、少开孔方向发展,各大手机厂商都开始取消3.5mm耳机孔,以USBType-C接口代替;然而,由于USBType-C接口价格高昂,USBType-C耳机目前仍未成为主流;在移动终端仅提供USBType-C接口,而用户需要使用耳机的情况下,要么使用蓝牙耳机,要么通过转接线,使用传统的3.5mm耳机;由于功耗问题,蓝牙耳机并不是理想的选择,因此,通过转接线继续使用传统的3.5mm耳机是既经济又节能的选择。但是由于Type-C支持正反插,所以需要在移动终端中增加耳机MIC(microphone,麦克风)与GND(Ground,电线接地端)的选路开关,现有技术采用模拟切换开关,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音频电路及移动终端;以改善现有技术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音频电路,用于移动终端,上述电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Type-C插座模块,开关模块;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P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其中,上述Type-C插座模块的Vbus1、Vbus2管脚均与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Vbus管脚连接;上述Type-C插座模块的CC1管脚与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CC1管脚连接;上述Type-C插座模块的CC2管脚与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CC2管脚连接;上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Mic_in管脚连接,漏极与上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1管脚连接;栅极与上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上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与上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上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HPH_REF管脚连接;漏极与上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1管脚连接;栅极与上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上述第一电阻一端与上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上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及上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上述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上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与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Mic_in管脚连接,漏极与上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2管脚连接;栅极与上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连接;上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与上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上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与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HPH_REF管脚连接;漏极与上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2管脚连接;栅极与上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上述第二电阻一端与上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上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及上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上述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上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GPIO管脚连接,负极与上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1管脚连接;上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GPIO管脚连接,负极与上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2管脚连接;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GPIO管脚与上述开关模块的SW0管脚连接;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HPH_L管脚与上述开关模块的DP1管脚连接;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HPH_R管脚与上述开关模块的DM1管脚连接;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DP管脚与上述开关模块的DP2管脚连接;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DM管脚与上述开关模块的DM2管脚连接;上述开关模块的DP管脚分别与上述Type-C插座模块的DP1管脚及DP2管脚连接;上述开关模块的DM管脚分别与上述Type-C插座模块的DM1管脚及DM2管脚连接;上述Type-C插座模块的GND管脚接地。优选地,上述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为开启电压为-0.6V至-0.4V的PMOS管。优选地,上述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及第四NMOS管为开启电压为0.4V至0.6V的NMOS管。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上述移动终端包括CPU、线性稳压电源模块以及上述自适应音频电路;其中,上述CPU的DP管脚与上述自适应音频电路中电源管理模块的DP管脚连接;CPU的DM管脚与上述自适应音频电路中电源管理模块的DM管脚连接;线性稳压电源模块的Vin管脚与上述自适应音频电路中电源管理模块的VPH管脚连接;线性稳压电源模块的Vout管脚与上述自适应音频电路中开关模块的VCC管脚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成本低廉的基础元器件电阻、电容以及MOS管,组成插入的Type-C耳机的MIC与GND之间的选路开关,解决了移动终端在USBType-C耳机插入时MIC与GND的选路问题;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实际应用中,可降低移动终端的整体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实现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一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系统架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自适应音频电路优选实施例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移动终端的优选实施例原理图;图5是图4所示移动终端在美标耳机正插接入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移动终端在美标耳机反插接入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7是图4所示移动终端在欧标耳机正插接入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8是图4所示移动终端在欧标耳机反插接入时的工作示意图;附图标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专利技术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Media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音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Type‑C插座模块,开关模块;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P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Vbus1、Vbus2管脚均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Vbus管脚连接;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CC1管脚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CC1管脚连接;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CC2管脚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CC2管脚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Mic_in管脚连接,漏极与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1管脚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HPH_REF管脚连接;漏极与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1管脚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Mic_in管脚连接,漏极与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2管脚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HPH_REF管脚连接;漏极与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2管脚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GPIO管脚连接,负极与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1管脚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GPIO管脚连接,负极与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2管脚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GPIO管脚与所述开关模块的SW0管脚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HPH_L管脚与所述开关模块的DP1管脚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HPH_R管脚与所述开关模块的DM1管脚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DP管脚与所述开关模块的DP2管脚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DM管脚与所述开关模块的DM2管脚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DP管脚分别与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DP1管脚及DP2管脚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DM管脚分别与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DM1管脚及DM2管脚连接;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GND管脚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音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Type-C插座模块,开关模块;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P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Vbus1、Vbus2管脚均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Vbus管脚连接;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CC1管脚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CC1管脚连接;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CC2管脚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CC2管脚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Mic_in管脚连接,漏极与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1管脚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HPH_REF管脚连接;漏极与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1管脚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Mic_in管脚连接,漏极与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2管脚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HPH_REF管脚连接;漏极与所述Type-C插座模块的SBU2管脚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二PMOS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权
申请(专利权)人: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