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990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板,端子板位于顶盖板的一侧且覆盖电极引出孔,并且端子板的外周面凸出于电极引出孔的内壁;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至少部分地包围端子板,以将电极端子固定于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与顶盖板相连接且包括主体部,第二固定件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电极端子彼此隔开;其中,第一固定件和主体部中的一者设有嵌接孔,另一者设有嵌入嵌接孔内的嵌入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顶盖组件所包括的端子板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牢固地固定于顶盖板上,避免端子板与顶盖板发生分离,从而提升二次电池的结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在广泛推广,但是要完全替代燃油汽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例如,汽车的行驶里程少,电池包成本高,电池包的可靠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基于上述的问题,对电动车的核心零件二次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需要二次电池达到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等。目前,二次电池普遍采用的是方形硬壳结构,二次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和顶盖组件,二次电池外壳提供一个密闭的空间容纳电极组件及电解液,电极组件的电能通过顶盖组件的极柱从密闭空间内引出到密闭空间外。现有的顶盖组件中,顶盖板为金属板并且开设通孔,极柱分为基体部和延伸部,并且基体部的横截面积大于通孔的孔径。装配时,基体部位于顶盖板的下方(即壳体内部),待延伸部穿过通孔后利用卡簧或者采用铆接方式固定延伸部,通过此方式将极柱固定于顶盖板。由于基体部位于壳体内部,因此会使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从而降低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由于极柱本身结构以及装配工序复杂,不但会影响二次电池的装配效率,在将极柱固定于顶盖板上后,往往会由于固定力度不够,而出现极柱与顶盖板脱离连接的现象,从而降低了二次电池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顶盖组件所包括的端子板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牢固地固定于顶盖板上,避免端子板与顶盖板发生分离,从而提升二次电池的结构安全性。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其包括: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板,端子板位于顶盖板的一侧且覆盖电极引出孔,并且端子板的外周面凸出于电极引出孔的内壁;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至少部分地包围端子板,以将电极端子固定于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与顶盖板相连接且包括主体部,第二固定件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电极端子彼此隔开;其中,第一固定件和主体部中的一者设有嵌接孔,另一者设有嵌入嵌接孔内的嵌入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主体部设有嵌接孔,第一固定件设有嵌入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主体部包括朝向端子板的内侧面以及与内侧面相对设置的外侧面,嵌接孔为贯通外侧面和内侧面的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从外侧面至内侧面的方向上,嵌接孔的孔径逐渐缩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第一隔离部位于端子板和第二固定件之间,第二隔离部位于第二固定件的远离端子板的一侧,嵌入部连接于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主体部包括筒状的基部,嵌接孔设置于基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主体部还包括环状的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从基部延伸并与基部成预定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凸缘朝靠近端子板的方向延伸,端子板具有朝向主体部延伸的第二凸缘,其中,第一凸缘位于第二凸缘的远离顶盖板的一侧,并且在电极引出孔的轴向上,第一凸缘的投影与第二凸缘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主体部呈矩形结构,端子板被主体部所包围的部分的形状与主体部的形状相匹配。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固定件还包括连接于主体部且朝远离端子板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第三凸缘,第三凸缘与顶盖板焊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所包括的顶盖组件和电极端子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相互连接。第一固定件和电极端子中的端子板接合。第二固定件同时与顶盖板以及第一固定件接合,从而将第一固定件和端子板通过第二固定件连接固定于顶盖板。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通过嵌接孔和嵌入部的嵌接方式实现彼此的连接固定。由于嵌入部嵌入嵌接孔后会受到限位,在嵌入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不易从嵌接孔中脱出,同时也不易相对于嵌接孔沿嵌接孔的径向发生移动,因此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通过嵌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可以保证彼此不易发生分离,同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两者的相对位置不易发生变化。这样,有效提高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有效避免第一固定件和端子板从顶盖板上脱落或分离而导致二次电池出现漏液问题,进而提升二次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外,由于可以省略电极端子位于壳体内部的固定结构,因此能够减少对二次电池内部的空间占用,从而提升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容纳在壳体内;和,上述的顶盖组件,顶盖组件覆盖开口,以将电极组件封闭在壳体内。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标记说明:100、二次电池;10、壳体;20、电极组件;30、顶盖组件;31、顶盖板;311、电极引出孔;32、端子板;321、第二凸缘;33、第一固定件;331、嵌入部;332、第一隔离部;333、第二隔离部;34、第二固定件;341、主体部;341a、基部;341b、第一凸缘;342、嵌接孔;343、第三凸缘;35、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即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以及顶盖组件30进行详细描述。参见图1或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包括壳体10、设置于壳体10内的电极组件20以及与壳体10密封连接的顶盖组件30。本实施例的壳体10可具有六面体形状或其他形状。壳体10具有容纳电极组件20和电解液的内部空间。壳体10可以由例如铝、铝合金或塑料等材料制造。参见图1所示,壳体10为具有一个开口的筒状结构。顶盖组件30的数量为一个。顶盖组件30上同时设置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参见图2所示,壳体10为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开口的筒状结构。顶盖组件30的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二次电池(100)的顶盖组件(30),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31),所述顶盖板(31)具有电极引出孔(311);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板(32),所述端子板(32)位于所述顶盖板(31)的一侧且覆盖所述电极引出孔(311),并且所述端子板(32)的外周面凸出于所述电极引出孔(311)的内壁;第一固定件(33),所述第一固定件(33)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端子板(32),以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33);以及第二固定件(34),所述第二固定件(34)与所述顶盖板(31)相连接且包括主体部(341),所述第二固定件(34)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33)与所述电极端子彼此隔开;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33)和所述主体部(341)中的一者设有嵌接孔(342),另一者设有嵌入所述嵌接孔(342)内的嵌入部(3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二次电池(100)的顶盖组件(30),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31),所述顶盖板(31)具有电极引出孔(311);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板(32),所述端子板(32)位于所述顶盖板(31)的一侧且覆盖所述电极引出孔(311),并且所述端子板(32)的外周面凸出于所述电极引出孔(311)的内壁;第一固定件(33),所述第一固定件(33)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端子板(32),以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33);以及第二固定件(34),所述第二固定件(34)与所述顶盖板(31)相连接且包括主体部(341),所述第二固定件(34)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33)与所述电极端子彼此隔开;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33)和所述主体部(341)中的一者设有嵌接孔(342),另一者设有嵌入所述嵌接孔(342)内的嵌入部(3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341)设有所述嵌接孔(342),所述第一固定件(33)设有所述嵌入部(3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341)包括朝向所述端子板(32)的内侧面以及与所述内侧面相对设置的外侧面,所述嵌接孔(342)为贯通所述外侧面和所述内侧面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30),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外侧面至所述内侧面的方向上,所述嵌接孔(342)的孔径逐渐缩小。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顶盖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33)包括第一隔离部(332)和第二隔离部(333),所述第一隔离部位于所述端子板(32)和所述第二固定件(34)之间,所述第二隔离部(333)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34)的远离所述端子板(32)的一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璐璐郑于炼王鹏郭志君邢承友杨剑雄蔡其昌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