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压生烃模拟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969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压生烃模拟釜,涉及模拟实验装置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体积庞大、不方便检漏与维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压生烃模拟釜,包括用于放置岩样的反应釜,反应釜的一端设置有外活塞杆和内活塞杆,由于内活塞杆和外活塞杆的运动方向相同,即内活塞杆外和活塞杆对反应釜是同向施压,因此操作和检测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且更有利于检漏与维修,此外,由于内活塞杆设置在外活塞杆的内部,因此能够使整个设备更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压生烃模拟釜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拟实验装置
,特别地涉及一种热压生烃模拟釜。
技术介绍
在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对油气资源的评价往往是通过开展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而获得,反应釜则是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的核心装置。多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深入开展对烃源岩在高温高压(静岩压力150MPa、流体压力100MPa、实验温度500℃))条件下“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申请日为2008.02.28、公开号为:CN101520962A、名称为:烃源岩地层孔隙热压生烃模拟仪及其使用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中高温高压反应单元(即反应釜)是该生排烃模拟仪的核心装置,如图1和2所示,这种结构的热压反应釜存在如下的缺点和不足:高温高压反应单元303通过A缸中间套308和B缸中间套501分别与双向液压自动控制单元301中大油缸A的施压杆A和小油缸B的施压杆B连接,对合金筒体进行密封、对岩样518施加静岩压力,这种结构导致整个设备体积庞大,检漏与维修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同采集参数热压生烃模拟釜,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体积庞大、不方便检漏与维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同采集参数热压生烃模拟釜,包括用于放置岩样的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一端设置有外活塞杆和内活塞杆,所述内活塞杆设置在所述外活塞杆的内部且二者的轴线相互重合,所述内活塞杆和所述外活塞杆的运动方向相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釜上靠近所述外活塞杆的端口处设置有密封件总成,所述密封件总成与所述外活塞杆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总成,所述外活塞杆用于对所述连接件总成施加压力并使所述反应釜密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总成包括依次相连的T形压套、第二压环、第二陶瓷隔热套以及散热顶杆,所述T形压套与所述密封件总成相连,所述散热顶杆与所述外活塞杆的端部相连。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总成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釜密封环、石墨密封环以及紫铜密封环;所述紫铜密封环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T形压套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釜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岩样的金属滤片,所述内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岩样顶杆,所述岩样顶杆依次穿过所述连接件总成和所述密封件总成并与所述金属滤片相连。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活塞杆与所述岩样顶杆之间设置有陶瓷隔热垫。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釜上远离所述外活塞杆的端口处依次设置有多孔烧结板和岩样端盖,所述岩样端盖与所述反应釜之间还设置有V形紫铜密封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岩样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反应釜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排液口,所述反应釜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液口,所述第二排液口通过多孔过滤柱与所述反应釜的内部相连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龙门架和液压装置,所述龙门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单向液压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单向液压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内活塞杆和所述外活塞杆相连;所述岩样端盖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压环、第一陶瓷隔热套和定位顶柱,所述定位顶柱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釜设置于箱式加热炉中;所述反应釜上设置有釜体测温接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由于内活塞杆和外活塞杆的运动方向相同,即内活塞杆外和活塞杆对反应釜是同向施压,因此操作和检测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且更有利于检漏与维修,此外,由于内活塞杆设置在外活塞杆的内部,因此能够使整个设备更小型化。(2)反应釜的内部可直接置入样品,从而替代了现有的技术反应釜中的样品室,使反应釜内部结构简单、装卸样品快捷、操作使用方便;而且不会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反应釜内部件咬死的现象。(3)由于反应釜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热系数很小的第一陶瓷隔热套和第二陶瓷隔热套,因此能够减少反应釜温度的损失,有效的保持了反应釜内温度的一致性,提高了模拟地层条件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装置的剖示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热压生烃模拟釜的剖示图;图4是图4所示反应釜的剖示图;图5是图4所示连接件总成的剖示图;图6是图4所示箱式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龙门架;11-定位顶柱;12-箱式加热炉;13-凸起部;14-凹陷部;15-密封件总成;16-连接件总成;17-第一横梁;18-第二横梁;101-第一陶瓷隔热套;102-第一压环;103-第一排液口;104-岩样端盖;105-多孔烧结板;106-V形紫铜密封环;107-反应釜;108-釜体测温接头;109-第二排液口;110-多孔过滤柱;111-岩样;112-金属滤片;113-反应釜密封环;114-石墨密封环;115-紫铜密封环;116-岩样顶杆;117-T形压套;118-第二压环;119-第二陶瓷隔热套;120-陶瓷隔热垫;121-散热顶杆;122-内活塞杆;123-外活塞杆;124-液压装置;125-上通孔;126-下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热压生烃模拟釜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同采集参数热压生烃模拟釜,主要用于石油与天然气领域地球化学模拟实验研究。其包括用于放置岩样111的反应釜107,反应釜107的一端设置有外活塞杆123和内活塞杆122,内活塞杆122设置在外活塞杆123的内部且二者的轴线相互重合,内活塞杆122和外活塞杆123的运动方向相同。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应釜107竖直放置,外活塞杆123位于反应釜107的下方,内活塞杆122位于外活塞杆123的内部,外活塞杆123可向上运动并对反应釜107施加向上的压力,使反应釜107完成密封;同时,内活塞杆122也向上运动并对反应釜107施加向上的压力,该压力可作用于反应釜107内部的岩样111上,使之发生反应。由于上述的外活塞杆123和内活塞杆122的运动方向相同,均为向上运动并对反应釜107施压,因此使操作和检测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且更有利于检漏与维修;此外,由于二者的运动方向相同,即可采取将内活塞杆122设置于外活塞杆123的内部的结构,即可减小整个设备的体积。外活塞杆123对反应釜107下端进行的密封方式如下:反应釜107上靠近外活塞杆123的端口处设置有密封件总成15,密封件总成15与外活塞杆123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总成16,外活塞杆123用于对连接件总成16施加压力并使反应釜107密封。如图5所示,连接件总成16包括依次相连的T形压套117、第二压环118、第二陶瓷隔热套119以及散热顶杆121,T形压套117与密封件总成15相连,散热顶杆121与外活塞杆123的端部相连。如图4所示,密封件总成15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釜密封环113、石墨密封环114以及紫铜密封环115;紫铜密封环115上设置有凹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压生烃模拟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岩样(111)的反应釜(107),所述反应釜(107)的一端设置有外活塞杆(123)和内活塞杆(122),所述内活塞杆(122)设置在所述外活塞杆(123)的内部且二者的轴线相互重合,所述内活塞杆(122)和所述外活塞杆(123)的运动方向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压生烃模拟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岩样(111)的反应釜(107),所述反应釜(107)的一端设置有外活塞杆(123)和内活塞杆(122),所述内活塞杆(122)设置在所述外活塞杆(123)的内部且二者的轴线相互重合,所述内活塞杆(122)和所述外活塞杆(123)的运动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生烃模拟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07)上靠近所述外活塞杆(123)的端口处设置有密封件总成(15),所述密封件总成(15)与所述外活塞杆(123)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总成(16),所述外活塞杆(123)用于对所述连接件总成(16)施加压力并使所述反应釜(107)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压生烃模拟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总成(16)包括依次相连的T形压套(117)、第二压环(118)、第二陶瓷隔热套(119)以及散热顶杆(121),所述T形压套(117)与所述密封件总成(15)相连,所述散热顶杆(121)与所述外活塞杆(123)的端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压生烃模拟釜,所述密封件总成(15)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釜密封环(113)、石墨密封环(114)以及紫铜密封环(115);所述紫铜密封环(115)上设置有凹陷部(14),所述T形压套(117)上设置有凸起部(13),所述凸起部(13)设置在所述凹陷部(14)中。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压生烃模拟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07)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岩样(111)的金属滤片(112),所述内活塞杆(122)的端部设置有岩样顶杆(116),所述岩样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郑伦举徐旭辉腾格尔马中良承秋泉蒋启贵卢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