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7973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震过程消能层可以对外界环境等因素产生的震动进行初步消能,橡胶层能对震动产生阻尼减震效果,减震层进一步减轻震动量,而吸能层中纵横交错的网状腔内部设有圆管,圆管中的剪切增稠液可以使减震腔体的横向和纵向都具有类似弹簧的结构和功能,当底座产生的震动传递到吸能层时,网状腔中的剪切增稠液能抵抗和消除震动的冲击载荷,四重结构设计能有效的吸收和消除震动,既可以消除外界环境等因素产生的震动,也可以消除智能卫星接收装置自身的机械结构产生的震动,保障智能卫星接收装置能够有效锁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卫星通讯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产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其巨大的潜在价值,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工具,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随着我国各类通信卫星的发射,对可使用的卫星资源的选择性不断增大,如何快速高效的使天线对准空间的卫星并稳定地接收卫星信号是当前天线控制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现有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的功能正在日益完善,但仍有部分不足待改进。现有技术的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存在以下问题:现有市面上销售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都是通过底座进行固定安装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外界环境等因素产生震动,从而导致智能卫星接收装置无法有效锁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具有减震性能好、保障智能卫星信号接收器的有效锁星、安全性能高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智能卫星信号接收器,所述智能卫星信号接收器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底座远离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线路腔体。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脚、控制盒、雨水检测传感器、控制器和控制伸缩杆,其中,所述控制盒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雨水检测传感器,且控制盒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盒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控制伸缩杆,所述控制伸缩杆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控制伸缩杆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脚,所述雨水检测传感器与控制器以及控制器与控制伸缩杆之间通过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腔体、消能层、橡胶层、透风孔、减震层和吸能层,其中,所述减震腔体的四侧壁均设置有透风孔,且减震腔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远离橡胶层的一侧设置有吸能层,所述吸能层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对称设置有消能层,所述减震层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吸能层的内部设置有网状腔,所述网状腔的内部设置有圆管,所述消能层的内部设置有阻尼减震块。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四角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控制伸缩杆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盒的外侧表明设置有防水层。优选的,所述圆管的内部设置有剪切增稠液。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底座内部设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分别由消能层、橡胶层、减震层和吸能层组成,减震过程消能层中的阻尼减震块可以对外界环境等因素产生的震动进行初步消能,橡胶层的高阻尼橡胶能对震动产生阻尼减震效果,减震层中的减震弹簧进一步减轻震动量,而吸能层中纵横交错的网状腔内部设有圆管,圆管中的剪切增稠液可以使减震腔体的横向和纵向都具有类似弹簧的结构和功能,当底座产生的震动传递到吸能层时,网状腔中的剪切增稠液能抵抗和消除震动的冲击载荷,四重结构设计能有效的吸收和消除震动,既可以消除外界环境等因素产生的震动,也可以消除智能卫星接收装置自身的机械结构产生的震动,保障智能卫星接收装置能够有效锁星。2、本技术雨水检测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外界环境,当雨水检测传感器监测到雨量变大时,将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控制伸缩杆延伸,控制伸缩杆带动底座上升,从而解决了底座容易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的问题,且控制伸缩杆底部的支撑脚占地面积大且设有橡胶垫,稳定性好,有效防止智能卫星信号接收器的倾倒,当雨水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雨水时,控制器控制伸缩杆下降,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整体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智能卫星信号接收器;2、底座;3、升降机构;31、支撑脚;32、控制盒;33、雨水检测传感器;34、控制器;35、控制伸缩杆;4、连接杆;5、线路腔体;6、减震机构;61、减震腔体;62、阻尼减震块;63、消能层;64、橡胶层;65、透风孔;66、减震弹簧;67、减震层;68、吸能层;69、网状腔;70、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包括底座2,底座2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4,连接杆4远离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智能卫星信号接收器1,智能卫星信号接收器1与连接杆4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底座2远离连接杆4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3,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6,减震机构6的内部设置有线路腔体5。为了方便根据实际天气情况操控控制伸缩杆35进行伸缩作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升降机构3包括支撑脚31、控制盒32、雨水检测传感器33、控制器34和控制伸缩杆35,其中,控制盒32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雨水检测传感器33,且控制盒32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控制器34,控制盒32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控制伸缩杆35,控制伸缩杆35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控制伸缩杆35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脚31,雨水检测传感器33与控制器34以及控制器34与控制伸缩杆35之间通过电性连接。为了消除底座2因外界环境等因素产生的震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减震机构6包括减震腔体61、消能层63、橡胶层64、透风孔65、减震层67和吸能层68,其中,减震腔体61的四侧壁均设置有透风孔65,且减震腔体6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橡胶层64,橡胶层64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层67,减震层67远离橡胶层64的一侧设置有吸能层68,吸能层68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对称设置有消能层63,减震层67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66,吸能层68的内部设置有网状腔69,网状腔69的内部设置有圆管70,消能层63的内部设置有阻尼减震块62。为了底座2与控制伸缩杆35连接更加牢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底座2的四角均设置有通孔,通孔与控制伸缩杆35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为了避免水分渗入控制盒32的内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控制盒32的外侧表明设置有防水层。为了抵抗和消除震动的冲击载荷,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圆管70的内部设置有剪切增稠液。为了增强其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脚31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本技术中雨水检测传感器33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利用其压电振子的压电效应,将机械位移(振动)变成电信号,然后根据雨滴冲击的能量转变的电压波形对其他元件进行控制,而且根据电压波形的变化,可以得到雨量的大小从而对控制伸缩杆等进行更为准确的控制,本实施例选用的型号为SSMY-00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使用时当外界风力过大时,风力从透风孔65进入减震腔体61的内部,消能层63中的阻尼减震块62可以对风力产生的震动进行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远离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智能卫星信号接收器(1),所述智能卫星信号接收器(1)与连接杆(4)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远离连接杆(4)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3),所述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6),所述减震机构(6)的内部设置有线路腔体(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远离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智能卫星信号接收器(1),所述智能卫星信号接收器(1)与连接杆(4)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远离连接杆(4)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3),所述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6),所述减震机构(6)的内部设置有线路腔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支撑脚(31)、控制盒(32)、雨水检测传感器(33)、控制器(34)和控制伸缩杆(35),其中,所述控制盒(32)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雨水检测传感器(33),且控制盒(32)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控制器(34),所述控制盒(32)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控制伸缩杆(35),所述控制伸缩杆(35)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控制伸缩杆(35)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脚(31),所述雨水检测传感器(33)与控制器(34)以及控制器(34)与控制伸缩杆(35)之间通过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卫星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6)包括减震腔体(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晶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