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头防护结构及人工顶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7818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头防护结构及人工顶管装置,涉及人工顶管的技术领域,该机头防护结构安装于顶管的前端且该机头防护结构包括:防护主体;所述防护主体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施工人员的中空位,所述防护主体两端开口且任一端与所述顶管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防护主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排水保砂的透水孔且所述防护主体的厚度小于所述顶管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先挖后顶无法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头防护结构及人工顶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人工顶管
,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头防护结构及人工顶管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顶管施工主要分为机械顶管与人工顶管两类,机械顶管适用于地质单一且无地下线路影响的地段。但在目前城市现状下,机械顶管很难大显身手,一旦出现问题,有场地的可大开挖取机头,没有场地的只能放弃使用,而且机械顶管设备价格不菲。因此,人工顶管是目前施工中最可靠、最实用的施工方式。人工顶管又称刃口推进法,目前的人工顶管设备只在前端设置一个刃口用于切割土体。现有技术主要存在如下缺陷:人工顶管装置无法实现“先顶后挖”,因为常用顶管管材壁厚为10cm-20cm,若先顶后挖需将管道顶入土层,这个顶力极大尤其长距离顶管,很容易将中部或者端部管材顶裂,因此施工时只能先挖后顶但无法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此外,对于富水地质比如流沙地质,现有技术无法施工,或者勉强施工时一方面安全性差,另一方面不考虑地面沉降,挖土量极大,进度严重受阻,无法控制地面沉降因此就不能穿越既有管线、道路或者有临近构筑物地段,适应性差。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机头防护结构及人工顶管装置,以缓解了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头防护结构,安装于顶管的前端,包括:防护主体;所述防护主体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施工人员的中空位,所述防护主体两端开口且任一端与所述顶管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防护主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排水保砂的透水孔且所述防护主体的厚度小于所述顶管的厚度。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底部挡板;所述底部挡板安装于防护主体内部,所述防护主体和底部挡板之间连接有支撑件。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件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防护主体内部。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件上连接有锚栓,所述防护主体内部形成销孔,所述锚栓位于所述销孔内且能够相对于所述销孔滑动。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件为撑铁。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主体为圆环形结构,所述底部挡板为半圆形结构,且所述底部挡板的直径与所述防护主体的内径相同。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部挡板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主体的壁厚为2cm,长度为150cm。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人工顶管装置,包括驱动件、顶管和所述的机头防护结构;所述顶管的前端连接有刃口,所述防护主体安装于所述刃口上,所述驱动件能够推动所述顶管和防护主体顶进。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件采用千斤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机头防护结构及人工顶管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优势:本技术提供的机头防护结构,安装于顶管的前端,包括:防护主体;所述防护主体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施工人员的中空位,所述防护主体两端开口且任一端与所述顶管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防护主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排水保砂的透水孔且所述防护主体的厚度小于所述顶管的厚度。本技术中,将防护主体安装在顶管的前端,由于防护主体的厚度小于顶管的厚度,所以只需较小顶进力便可插入土体中,然后施工人员站在中空位内挖土,从而实现先顶后挖,确保了施工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主体顶进待开挖土体中起到了超前支护的作用,使得掘进面不受富水地质影响而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增大了单次掘进长度,提高了作业效率。防护主体对顶管上方土体起到保护作用,极大地减少了超挖、管顶脱空、塌陷等导致的地面沉降。防护主体上设置的透水孔,有效的排水保砂,分流降低掘进面水压力,降低涌砂风险。本技术有效的提高了人工顶管的适应性、安全性以及施工效率,地面沉降的有效控制使得顶管穿越既有管道、道路以及临近构筑物等对沉降要求较高的地段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适应性。同时,本技术对填埋生活垃圾等其他易塌方沉陷的复杂地质段落均有很强的适应性。本技术提供的人工顶管装置,包括驱动件、顶管和所述的机头防护结构;所述顶管的前端连接有刃口,所述防护主体安装于所述刃口上,所述驱动件能够推动所述顶管和防护主体顶进,本技术包括机头防护结构,因此具有上述机头防护结构具有的一切优点,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头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基于图1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部挡板和撑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基于图1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工顶管装置的原理图。图标:1-防护主体;2-顶管;21-刃口;3-底部挡板;31-支撑件;4-透水孔;5-预留坡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照图1-图3所示,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机头防护结构及人工顶管装置做详细说明。一方面,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机头防护结构,安装在顶管2的前端,包括:防护主体1;防护主体1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施工人员的中空位,防护主体1两端开口且任一端与顶管2的前端相连接;防护主体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排水保砂的透水孔4且防护主体1的厚度小于顶管2的厚度。具体地,防护主体1的中下部设有多个透水孔4,使水可以沿多个方向分散流动,减少压力,降低涌砂风险。本实施例中,将机头防护结构的任一个开口端安装在顶管2的前端,防护主体1的厚度小于顶管2的厚度,所以只需较小顶进力便可插入土体中,施工人员在中空位进行挖土,从而实现先顶后挖,确保了施工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主体1顶进待开挖土体中起到了超前支护的作用,使得掘进面不受富水地质影响而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增大了单次掘进长度,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头防护结构,安装于顶管的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主体;所述防护主体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施工人员的中空位,所述防护主体两端开口且任一端与所述顶管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防护主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排水保砂的透水孔且所述防护主体的厚度小于所述顶管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头防护结构,安装于顶管的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主体;所述防护主体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施工人员的中空位,所述防护主体两端开口且任一端与所述顶管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防护主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排水保砂的透水孔且所述防护主体的厚度小于所述顶管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挡板;所述底部挡板安装于防护主体内部,所述防护主体和底部挡板之间连接有支撑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防护主体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连接有锚栓,所述防护主体内部形成销孔,所述锚栓位于所述销孔内且能够相对于所述销孔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科黄金梅索文斌孙国鸿彭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