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6765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防护系统,包括设置在桥梁上的防护栏,所述的防护栏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桥梁每一个单向车道两侧的A防护柱和B防护柱;在桥梁同一侧的A防护柱和B防护柱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的B防护柱设置在A防护柱的外侧;所述的A防护柱和B防护柱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的B防护柱与桥梁固定连接,所述的A防护柱与桥梁粘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防护栏具备缓冲吸能的作用,对发生事故的车辆起到阻拦的作用,并缓冲吸收车辆部分的动能,防止车辆撞在固定的结构上而导致车辆本身承受全部动能转换的冲击力,从而有利于减小车辆受损以及人员承受的冲击力,而减轻人员的受伤程度,并且减小桥梁防护栏受损的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防护系统
本技术涉及桥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桥梁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桥梁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于连接河、湖、海的两岸,或连接在两山之间,以方便人们出行。随着交通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也带来了出现交通事故的风险,而且随着车辆的普及使用,发生交通事故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桥梁作为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桥梁上的交通事故也是时有发生,例如撞车、翻车等事故,并且伴随着撞车、翻车等事故的发生还有可能导致出现事故的车辆撞在桥梁护栏上而加剧车辆的损伤、人员受到的冲击、人员伤亡,或车辆翻过桥梁上的护栏而落向桥梁下方,使得事故升级,造成更加严重的灾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防护系统,用于减小车辆撞上桥梁后受到的冲击从而减小人员受到的伤亡以及桥梁的受损程度。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桥梁防护系统,包括设置在桥梁上的防护栏,所述的防护栏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桥梁每一个单向车道两侧的A防护柱和B防护柱;在桥梁同一侧的A防护柱和B防护柱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的B防护柱设置在A防护柱的外侧;所述的A防护柱和B防护柱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的B防护柱与桥梁固定连接,所述的A防护柱与桥梁粘接。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本方案首先利用A防护柱承受来自车辆的撞击,由于A防护柱与桥梁粘接而非固定连接,因而A防护柱在承受冲击之后会与桥梁脱离连接而起到吸收转移部分动能的作用,再由与桥梁固定连接的B防护柱起到阻拦车辆的作用,在经过车辆与A防护柱的撞击之后,车辆的动能部分转移到A防护柱上而使得车辆具备的动能减少一部分,车辆在后续与B防护柱发生碰撞时能够减小车辆受到的冲击以及冲击力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从而减小人员受伤的程度。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铁链、钢筋、金属板中的一种或多种。以此保证连接结构本身具备足够的强度以及A防护柱与B防护柱具备足够的连接强度而不至于在受到冲击后断裂。所述的金属板为弧形且受压的弯曲金属板,金属板的开口朝向靠近桥梁的一侧。以此能够利用金属板的弹性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从而抵消部分车辆的动能,减小车辆受到的冲击以及冲击力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从而减小人员受伤的程度。所述的金属板的侧面为T型,所述的A防护柱和B防护柱上均设置有与T型配合连接的T型槽,所述的金属板与T型槽可拆卸连接。以此在发生事故导致防护栏受损后,便于后期的修复。所述的金属板采用弹簧钢制成。以此能够增强金属板的弹性从而增强金属板缓冲吸能的能力。所述的A防护柱和/或B防护柱的上部朝向靠近桥梁的一侧弯曲设置。以此能够使A防护柱或B防护柱的上部扣住发生事故的车辆,防止车辆翻过A防护柱或B防护柱而落到桥梁下方。所述的A防护柱与B防护柱之间设置有透明幕墙。以此能够利用透明幕墙削弱远光灯的影响、减小远光灯的光照强渡,从而避免司机受到反方向车辆开启远光灯而影响视力,从而降低出现交通事故的风险。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使防护栏具备缓冲吸能的作用,能够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对发生事故的车辆起到阻拦的作用,并缓冲吸收车辆部分的动能,防止车辆撞在固定的结构上而导致车辆本身承受全部动能转换的冲击力,从而有利于减小车辆受损以及人员承受的冲击力,而减轻人员的受伤程度,并且减小桥梁防护栏受损的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防护柱与B防护柱通过金属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4中T型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桥梁,2-A防护柱,3-B防护柱,4-连接结构,5-T型槽,6-弯曲部,7-透明幕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桥梁防护系统,包括设置在桥梁上的防护栏,所述的防护栏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桥梁1每一个单向车道两侧的A防护柱2和B防护柱3;在桥梁1同一侧的A防护柱2和B防护柱3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的B防护柱3设置在A防护柱2的外侧;所述的A防护柱2和B防护柱3通过连接结构4连接,所述的B防护柱3与桥梁1固定连接,所述的A防护柱2与桥梁1粘接。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本方案首先利用A防护柱2承受来自车辆的撞击,由于A防护柱2与桥梁1粘接而非固定连接,因而A防护柱2在承受冲击之后会与桥梁1脱离连接而起到吸收转移部分动能的作用,再由与桥梁1固定连接的B防护柱3起到阻拦车辆的作用。在经过车辆与A防护柱2的撞击之后,车辆的动能部分转移到A防护柱2上而使得车辆具备的动能减少一部分,车辆在后续与B防护柱3发生碰撞时能够减小车辆受到的冲击以及冲击力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从而减小人员受伤的程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A防护柱2与桥梁1粘接具体采用使用水泥将A防护柱2与桥梁1粘接的方式,以此能够在日常使用中保证A防护柱2与桥梁1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而不至于A防护柱2发生脱落的现象。本实施例中,将A防护柱2作为第一层防护,将B防护柱3作为第二层防护,相应的可以在B防护柱3的外侧设置第三层由防护柱形成的防护结构,以此利用三层防护结构以此减弱车辆的动能,将车辆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分为三次释放,而减小每一次冲击力的强度,从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发生事故时,出现死亡的风险。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结构4包括铁链、钢筋、金属板中的一种或多种。以此保证连接结构4本身具备足够的强度以及A防护柱2与B防护柱3具备足够的连接强度而不至于在受到冲击后断裂。采用铁链时,主要由A防护柱2承受第一次冲击并第一次减小车辆的动能,由B防护柱3承受第二次冲击并使车辆停止移动。采用钢筋时,利用A防护柱2承受第一次冲击并第一次减小车辆的动能,在A防护柱2承受撞击而导致A防护柱2与桥梁1的连接处断裂之后,能够利用钢筋具备的弹性以及受损弯曲来起到一定缓冲吸能的作用,从而再次减小车辆的动能,最后再由B防护柱3承受冲击并使车辆停止移动,相较于使用铁链,使用钢筋的安全性能更高一些。如图2所示,采用金属板时,金属板能够承受的压力更大,其能够吸收的能量也大于钢筋,从而能够降低车辆更多的动能。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实施例3: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板为弧形且受压的弯曲金属板,金属板的开口朝向靠近桥梁1的一侧。受压状态的金属板本身就储备了一定的弹性力,在车辆撞击A防护柱2导致A防护柱2断裂后,金属板储备的弹性力朝着与车辆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释放而抵消一部分车辆的动能。以此能够利用金属板的弹性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通过抵消部分车辆的动能来减小车辆受到的冲击以及冲击力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从而减小人员受伤的程度。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实施例4:如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2、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板的侧面为T型,所述的A防护柱2和B防护柱3上均设置有与T型配合连接的T型槽5,所述的金属板与T型槽5可拆卸连接。以此能够提高金属板分别与A防护柱2和B防护柱3的连接强度,并且在金属板承受冲击而导致弯曲变形之后,能够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防护系统,包括设置在桥梁上的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栏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桥梁(1)每一个单向车道两侧的A防护柱(2)和B防护柱(3);在桥梁(1)同一侧的A防护柱(2)和B防护柱(3)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的B防护柱(3)设置在A防护柱(2)的外侧;所述的A防护柱(2)和B防护柱(3)通过连接结构(4)连接,所述的B防护柱(3)与桥梁(1)固定连接,所述的A防护柱(2)与桥梁(1)粘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防护系统,包括设置在桥梁上的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栏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桥梁(1)每一个单向车道两侧的A防护柱(2)和B防护柱(3);在桥梁(1)同一侧的A防护柱(2)和B防护柱(3)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的B防护柱(3)设置在A防护柱(2)的外侧;所述的A防护柱(2)和B防护柱(3)通过连接结构(4)连接,所述的B防护柱(3)与桥梁(1)固定连接,所述的A防护柱(2)与桥梁(1)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结构(4)包括铁链、钢筋、金属板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板为弧形且受压的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镇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