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重缓震效果的鞋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52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7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重缓震效果的鞋底结构,包括大底和中底以及半环绕在足跟部的支撑保护结构,所述中底又包括第一缓震结构、第二缓震结构和第三缓震结构;所述第一缓震结构至少部分地覆盖填充于大底内部,所述第二缓震结构设置于足跟区域,并嵌入大底底面的镂空部位,所述第三缓震结构,外露于足跟部位,并嵌于所述大底和支撑保护结构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未添加气垫等缓震装置的情况下,在缓震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鞋底结构的改进,获得了更加优异的缓震效果,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多重缓震效果的鞋底结构
本技术涉及鞋底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重缓震效果的鞋底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未添加气垫的鞋子,主要是依靠材料本身的弹性形变缓冲人在运动时所产生的下压力以及地面的反作用力,吸收脚部冲击力,进而保护足部。这种结构由于人体运动所产生的力完全依靠材料缓冲,而材料经过反复的外力冲击极容易对材料造成疲劳损害,使得鞋子结构不够稳定,大大降低鞋子的使用寿命,并且单纯利用材料本身的弹性,能够达到的缓震效果有限,不能很好的避免冲击振动带来的腿部损伤。添加气垫的鞋子,一般相比于未添加缓震能力更强,能为双脚乃至膝关节提供妥帖保护,但却也存在着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多重缓震效果的鞋底结构,在缓震材料的基础上,对鞋底多个组成部分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从而赋予了鞋底很好的缓震效果。具有多重缓震效果的鞋底结构,包括大底和中底以及半环绕在足跟部的支撑保护结构,所述中底又包括第一缓震结构、第二缓震结构和第三缓震结构。所述第一缓震结构至少部分地覆盖填充于大底内部,所述第二缓震结构设置于足跟区域,并嵌入大底底面的镂空部位,且嵌入部分的厚度小于嵌入位置大底的厚度,所述第三缓震结构,外露于足跟部位,并嵌于所述大底和支撑保护结构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中底的第一、第二、第三缓震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中底沿足长度方向、由足前部至足跟部,逐渐增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保护结构为硬质弹性体。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保护结构为TPU或TPEE材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震结构完全覆盖填充于大底内部,或仅覆盖填充与大底的足中区域及足跟区域,或仅覆盖填充于大底的足跟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震结构可以设置为任意形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缓震结构被设置为相比足部所能踩踏的位置,进一步向后延伸的结构,即其结构的一部分未承受足部直接向下的力,所述大底相对应地也向后延伸,以承托所述中底向后延伸的部分。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为:中底的一体成型的三种缓震结构相互结合,第一缓震结构作为基础缓震结构,为整个鞋底提供了柔软、舒适、吸收足部各处冲击力的作用;第二缓震结构设置在大底的镂空区域,使得该部分能够向下踩踏的程度更大,消除了仅依靠中底材料有限的缓震性能的限制,即在中底弹性已达最大压缩度后,还可以利用镂空的空间,继续向下踩踏,从而产生更大的回弹力以及更加柔软的脚感;第三缓震结构,外露的设置,增加了足跟部中底的厚度,使足跟部着地时缓震效果更加明显,并且,第三缓震结构向后延伸的部分,配合鞋底本身因跟部较前掌区域厚而形成的一定坡度,使得足跟部在落地时,冲击力在一定程度上向延伸部分分散,这使得鞋跟部中底材料在长期踩踏冲击下也不易发生疲劳损害。同时,所述支撑保护结构,也对第三缓震部分的中底材料起到了限制其形变作用,并且能够提升跟部整体回弹性,使得中底被压缩后能够快速反弹。本技术在未添加气垫等缓震装置的情况下,在缓震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鞋底结构的改进,获得了更加优异的缓震效果,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鞋底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图2为本鞋底结构的中底示意图图3为本鞋底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鞋底结构的仰视示意图图5为本鞋底结构的后视示意图其中,10、鞋底,11、足前区域,12、足中区域,13、足跟区域,20、大底,30、中底,31、第一缓震结构,32、第二缓震结构,33、第三缓震结构,40、支撑保护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以下的描述中,为了参考,将鞋底结构分为了三个主要区域:足前区域、足中区域和足跟区域,但这三个区域并不是作为精确的区域划分,而是表示大致区域,为以下描述提供参考框架。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多重缓震效果的鞋底结构10,包括大底20和中底30以及半环绕在足跟部的支撑保护结构40。如图2和图3所示,中底又包括第一缓震结构31、第二缓震结构32和第三缓震结构33。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缓震结构31至少部分地覆盖填充于大底20内部。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缓震结构32设置于足跟区域12,并嵌入大底20底面的镂空部位,且嵌入部分的厚度小于嵌入位置大底的厚度。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第三缓震结构33,外露于足跟部位13,并嵌于所述大底20和支撑保护结构之40间。如图2所示,所述中底的第一、第二、第三缓震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中底沿足长度方向、由足前区域11至足跟区域13,逐渐增厚。所述支撑保护结构40为硬质弹性体,即其既可以起到限制第三缓震结构33受压形变,又不影响其缓震效果的表现。所述第一缓震结构31可以完全覆盖填充于大底20内部,也可以仅覆盖填充于大底20的足中区域12及足跟区域13,还可以仅覆盖填充于大底20的足跟区域。所述第三缓震结构33被设置为相比足部所能踩踏的位置,进一步向后延伸的结构,即其结构的一部分未承受足部直接向下的力,所述大底20相对应地也向后延伸,以承托所述中底向后延伸的部分。以上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例如,第二缓震结构,在附图中是以圆形凸出的形状设置,但是该缓震结构还可为其它形状,如三角形、椭圆形、梯形或者是其它任一无规则的形状,对应大底镂空部分为相同形状,这些改变相对于本技术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有益效果;又如鞋中底所采用的材料一般为EVA、PU、PHYLON、E-TPU等,这些中底材料均可用于本技术鞋底的中底;再如本技术为了使工艺简化,将鞋中底的三种缓震结构设置为一体成型的机构,但此处也可以设置为非一体成型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多重缓震效果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底和中底以及半环绕在足跟部的支撑保护结构,所述中底又包括第一缓震结构、第二缓震结构和第三缓震结构;所述第一缓震结构至少部分地覆盖填充于大底内部,所述第二缓震结构设置于足跟区域,并嵌入大底底面的镂空部位,且嵌入部分的厚度小于嵌入位置大底的厚度,所述第三缓震结构,外露于足跟部位,并嵌于所述大底和支撑保护结构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多重缓震效果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底和中底以及半环绕在足跟部的支撑保护结构,所述中底又包括第一缓震结构、第二缓震结构和第三缓震结构;所述第一缓震结构至少部分地覆盖填充于大底内部,所述第二缓震结构设置于足跟区域,并嵌入大底底面的镂空部位,且嵌入部分的厚度小于嵌入位置大底的厚度,所述第三缓震结构,外露于足跟部位,并嵌于所述大底和支撑保护结构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重缓震效果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的第一、第二、第三缓震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重缓震效果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沿足长度方向、由足前部至足跟部,逐渐增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重缓震效果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保护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仲蔡清水戴纳·尼德瑞邱金史志颖陈文水
申请(专利权)人:利郎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