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大范围农田的双轨道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41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7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大范围农田的双轨道插秧机,包括插秧机本体、轨道、行走轮、啮合槽、固定块和高强度支撑杆,所述插秧机本体的下端两侧均设有轨道,两侧的轨道分别套设在插秧机本体下端两侧的行走轮上,此装置中插秧机本体的轨道上设有高强度支撑杆,通过高强度支撑杆支撑轨道,避免了轨道直接压实地面,不会影响农作物种植,土地能够保持良好的松紧度,高强度支撑杆将轨道支撑起,因高强度支撑杆为圆杆状结构,体积较小,且在碰触到秧苗时,秧苗会通过高强度支撑杆被拨到一边避免了高强度支撑杆直接将秧苗压倒的现象,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高强度支撑杆通过脚垫和地面接触,磨损较小,减少了装置维护和使用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大范围农田的双轨道插秧机
本技术涉及插秧机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大范围农田的双轨道插秧机。
技术介绍
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进行种植时,首先以机械爪从苗床中取出数株稻苗植入田中的泥土,为了保持对苗床与地面的角度为直角,机械爪的前端移动时必须采取椭圆形的动作曲线。动作是靠着旋转式或变形齿轮的行星机构来完成,前进的引擎同时可以带动这些动作机械。插秧机在泥土上行进必须有止滑的车轮及浮行设计。插苗若是成片,则是从特定的秧苗箱中取出稻苗,再以机械方式种植,但插秧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弊端:1.现有插秧机在使用时会出现轨道压实农田的现象,不利于种植,减少了农作物的产量;2.插秧机在插秧的过程中往往从插秧机的后端进行插秧,但在插秧机转弯或者插秧完毕时将插秧机开出农田时可能会压倒一部分秧苗,导致种植秧苗的成活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大范围农田的双轨道插秧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大范围农田的双轨道插秧机,包括插秧机本体、轨道、行走轮、啮合槽、固定块和高强度支撑杆,所述插秧机本体的下端两侧均设有轨道,两侧的轨道分别套设在插秧机本体下端两侧的行走轮上,所述轨道的表面间隔设有啮合槽,相邻的啮合槽之间通过固定块隔开,固定块上设有螺孔,螺孔中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高强度支撑杆,所述高强度支撑杆呈圆杆状结构,高强度支撑杆远离轨道的一端设有脚垫,高强度支撑杆的端部和脚垫的内壁之间还垫有橡胶缓冲垫,脚垫靠近轨道的一端固定设有减压环,减压环的内圈处还固定设有橡胶密封垫,所述橡胶密封垫呈圆环状结构,橡胶密封垫贴合在高强度支撑杆的外圈处。优选的,所述啮合槽呈矩形槽状结构,啮合槽和行走轮上的轮齿相啮合。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呈矩形块状结构固定设在轨道上。优选的,所述螺孔呈圆孔状结构,螺孔设有多个,多个螺孔呈等距离等大小排列在固定块上。优选的,所述脚垫呈圆筒状结构,脚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高强度支撑杆的端部。优选的,所述减压环呈横街面为三角形的圆环状结构,减压环套设在高强度支撑杆的外圈处,减压环的外径由靠近轨道的一端向远离轨道的一端逐渐变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优点:1.此装置中插秧机本体的轨道上设有高强度支撑杆,通过高强度支撑杆支撑轨道,避免了轨道直接压实地面,不会影响农作物种植,土地能够保持良好的松紧度;2.高强度支撑杆将轨道支撑起,因高强度支撑杆为圆杆状结构,体积较小,且在碰触到秧苗时,秧苗会通过高强度支撑杆被拨到一边避免了高强度支撑杆直接将秧苗压倒的现象,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3.高强度支撑杆通过脚垫和地面接触,磨损较小,减少了装置维护和使用的成本;4.脚垫一侧设有减压环,在高强度支撑杆拨出时可减少土地对高强度支撑杆的吸力,便于拔出,利于行走轮带动轨道行走,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脚垫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轨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插秧机本体、2轨道、3行走轮、4啮合槽、5固定块、6高强度支撑杆、7脚垫、8轮齿、9橡胶缓冲垫、10减压环、11橡胶密封垫、12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大范围农田的双轨道插秧机,包括插秧机本体1、轨道2、行走轮3、啮合槽4、固定块5和高强度支撑杆6,插秧机本体1的下端两侧均设有轨道2,两侧的轨道2分别套设在插秧机本体1下端两侧的行走轮3上,轨道2的表面间隔设有啮合槽4,啮合槽4呈矩形槽状结构,啮合槽4和行走轮3上的轮齿8相啮合,相邻的啮合槽4之间通过固定块5隔开,固定块5呈矩形块状结构固定设在轨道2上,固定块5上设有螺孔12,螺孔12呈圆孔状结构,螺孔12设有多个,多个螺孔12呈等距离等大小排列在固定块5上,螺孔12中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高强度支撑杆6,高强度支撑杆6呈圆杆状结构,高强度支撑杆6远离轨道2的一端设有脚垫7,脚垫7呈圆筒状结构,脚垫7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高强度支撑杆6的端部,高强度支撑杆6的端部和脚垫7的内壁之间还垫有橡胶缓冲垫9,脚垫7靠近轨道2的一端固定设有减压环10,减压环10呈横街面为三角形的圆环状结构,减压环10套设在高强度支撑杆6的外圈处,减压环10的外径由靠近轨道2的一端向远离轨道2的一端逐渐变大,减压环10的内圈处还固定设有橡胶密封垫11,橡胶密封垫11呈圆环状结构,橡胶密封垫11贴合在高强度支撑杆6的外圈处。工作原理:脚垫7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高强度支撑杆6一端,高强度支撑杆6另一端通过螺纹配和连接在固定块5上,在轨道2行走时可将轨道2支撑在地面的上方,减少了秧苗和土地被压损的现象,且固定块5上设有多个螺孔12,可根据实际需求连接有多个高强度支撑杆6,高强度支撑杆6本身也采用强度高的金属材质制作,保证了可以将轨道2和插秧机本体1支撑离开地面,脚垫7减少了高强度支撑杆6和土地之间的磨损,且脚垫7内部和高强度支撑杆6之间垫有橡胶缓冲垫9,脚垫7和高强度支撑杆6之间的磨损也较小,增加了高强度支撑杆6的使用寿命,减压环10的外径由靠近轨道2的一端向远离轨道2的一端逐渐变大,在高强度支撑杆6拔出时,减压环10上的斜面使得泥土可顺利的向两侧分开,减少了土地的吸力,高强度支撑杆6能够顺利拔出,保证了轨道2正常运行,适合推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大范围农田的双轨道插秧机,包括插秧机本体(1)、轨道(2)、行走轮(3)、啮合槽(4)、固定块(5)和高强度支撑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本体(1)的下端两侧均设有轨道(2),两侧的轨道(2)分别套设在插秧机本体(1)下端两侧的行走轮(3)上,所述轨道(2)的表面间隔设有啮合槽(4),相邻的啮合槽(4)之间通过固定块(5)隔开,固定块(5)上设有螺孔(12),螺孔(12)中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高强度支撑杆(6),所述高强度支撑杆(6)呈圆杆状结构,高强度支撑杆(6)远离轨道(2)的一端设有脚垫(7),高强度支撑杆(6)的端部和脚垫(7)的内壁之间还垫有橡胶缓冲垫(9),脚垫(7)靠近轨道(2)的一端固定设有减压环(10),减压环(10)的内圈处还固定设有橡胶密封垫(11),所述橡胶密封垫(11)呈圆环状结构,橡胶密封垫(11)贴合在高强度支撑杆(6)的外圈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大范围农田的双轨道插秧机,包括插秧机本体(1)、轨道(2)、行走轮(3)、啮合槽(4)、固定块(5)和高强度支撑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本体(1)的下端两侧均设有轨道(2),两侧的轨道(2)分别套设在插秧机本体(1)下端两侧的行走轮(3)上,所述轨道(2)的表面间隔设有啮合槽(4),相邻的啮合槽(4)之间通过固定块(5)隔开,固定块(5)上设有螺孔(12),螺孔(12)中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高强度支撑杆(6),所述高强度支撑杆(6)呈圆杆状结构,高强度支撑杆(6)远离轨道(2)的一端设有脚垫(7),高强度支撑杆(6)的端部和脚垫(7)的内壁之间还垫有橡胶缓冲垫(9),脚垫(7)靠近轨道(2)的一端固定设有减压环(10),减压环(10)的内圈处还固定设有橡胶密封垫(11),所述橡胶密封垫(11)呈圆环状结构,橡胶密封垫(11)贴合在高强度支撑杆(6)的外圈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美旭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羽林街道维博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