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444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设有隔震支座,所述底座与所述隔震支座螺栓连接,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固定螺栓柱,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螺栓柱焊接,所述固定螺栓柱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部设有第一加强板。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螺栓柱,方便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的安装,钢丝网将灌注的混凝土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连接更加牢固,增加整体强度,通过隔震支座使框架结构与地面软连接,可将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大大提高抗震性。

A Seismic Fram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seismic frame structure, including a base, the lower end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isolation support, the ba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solation support bolt,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bolt column, the base is welded with the fixed bolt column,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fixed bolt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pport column, and the said base is connected with a fixed bolt column. A supporting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bolt column threaded, and a second supporting column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column, the second supporting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bolt column threaded,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column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einforcing plat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are as follows: by fixing the bolt column, it is convenient to install the first support column and the second support column, the steel wire mesh will connect the concrete poured into the first support column and the second support column more firmly, increase the overall strength, and make the frame structure and ground soft connection through the isolation support, which can offset about 80% of the earthquake energy. Eliminate, greatly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在人口众多的当今社会,楼房成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在一些地理位置较为敏感的地方,楼房抗震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框架结构来较好的实现抗震目的,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钢筋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但是这种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与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多孔砖等轻质板材砌筑或装配而成,但是这种框架结构大多数不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当地震发生时就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坚固、抗震缓冲效果高等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设有隔震支座,所述底座与所述隔震支座螺栓连接,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固定螺栓柱,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螺栓柱焊接,所述固定螺栓柱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部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加强板一侧设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二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横梁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间设有法兰,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法兰连接;所述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封板、下封板、保护橡胶层、内置钢板、内置橡胶、螺杆,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底座螺栓连接;所述螺杆外套设有若干个与各内置钢板一一对应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对应的内置钢板固定相连,所述螺纹套与螺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上开设有一避让孔,所述螺杆的上端插设在避让孔内,所述螺杆的上端与避让孔的顶部壁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置钢板的上端面均匀分布有若干阻尼块,所述阻尼块置于对应的内置橡胶内。传统减振结构,采用纵向缓冲的方式,但是,实际情况而言,由于纵向承重较大,需要较大强度、较多或者较高要求的材质,才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且纵向缓冲单一,容易使缓冲部位失效。本方案中,通过在隔震支座上设置纵向缓冲的内置橡胶,还通过螺纹套与螺杆的螺纹连接,使纵向发生位移时,螺纹套相对螺杆旋转,使内置钢板能够多内置橡胶进行水平面上的切割,形成较大的剪切力,为了提高缓冲效果,且使剪切力持续,在内置钢板的上方设置阻尼块,从而使剪切力的反向阻力不仅仅是内置钢板与内置橡胶之间的粘附力,而是增加了阻尼块对内置橡胶的水平切割和挤压力,将大大提高减振、吸能的效果,使建筑物发生较大冲击时候,以“粉碎”内置橡胶的方式,对能量进行吸收和缓冲。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底部端面均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焊接。如此设置,通过焊接使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间设有钢柱,所述钢柱与所述底座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前侧与后侧设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如此设置,所述钢柱用来进一步加强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混凝土间的强度。优选的:所述钢丝网前侧与后侧设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如此设置,所述阻隔板用来防止混凝土通过所述钢丝网漏出。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下端设有所述保护橡胶层,所述保护橡胶层下端设有所述下连接板,所述保护橡胶层与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粘接。如此设置,所述保护橡胶层能很好的保护所述隔震支座的耐老化型、抗氧化性。优选的:所述保护橡胶层内设有所述上封板,所述上封板下端设有所述内置橡胶,所述上封板与所述内置橡胶粘接。如此设置,所述上封板与所述下封板防止水、泥沙、灰尘进入其内部。优选的:所述内置橡胶下端设有所述内置钢板,所述内置橡胶与所述内置钢板粘接。如此设置,所述内置橡胶与所述内置钢板赋予支座高弹性变形及复位和承载功能。优选的:所述内置橡胶下端设有所述下封板,所述内置橡胶与所述下封板粘接,所述上封板与所述下封板中心设有所述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上封板、所述下封板套接。如此设置,所述螺杆用来增强了支座的竖向刚度,使隔震支座能够有效的支撑所述底座。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钢柱均采用合金结构钢。如此设置,合金结构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屈强比,较高的韧性和疲劳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固定螺栓柱,方便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的安装;2、钢丝网将灌注的混凝土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连接更加牢固,增加整体强度;3、通过隔震支座使框架结构与地面软连接,可将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大大提高抗震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的钢丝网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的内部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的固定螺栓柱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的法兰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的隔震支座内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座;2、第一支撑柱;3、第一横梁;4、法兰;5、第二横梁;6、第二支撑柱;7、阻隔板;8、隔震支座;9、钢丝网;10、第二加强板;11、第一加强板;12、钢柱;13、上连接板;14、内置钢板;15、内置橡胶;16、保护橡胶层;17、下连接板;18、上封板;19、下封板;20、螺杆;21、固定螺栓柱;22、螺纹套;23、避让孔;24、阻尼块。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设有隔震支座,所述底座与所述隔震支座螺栓连接,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固定螺栓柱,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螺栓柱焊接,所述固定螺栓柱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部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加强板一侧设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二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横梁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间设有法兰,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法兰连接;所述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封板、下封板、保护橡胶层、内置钢板、内置橡胶、螺杆,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底座螺栓连接;所述螺杆外套设有若干个与各内置钢板一一对应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对应的内置钢板固定相连,所述螺纹套与螺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上开设有一避让孔,所述螺杆的上端插设在避让孔内,所述螺杆的上端与避让孔的顶部壁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置钢板的上端面均匀分布有若干阻尼块,所述阻尼块置于对应的内置橡胶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设有隔震支座,所述底座与所述隔震支座螺栓连接,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固定螺栓柱,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螺栓柱焊接,所述固定螺栓柱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部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加强板一侧设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二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横梁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间设有法兰,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法兰连接;所述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封板、下封板、保护橡胶层、内置钢板、内置橡胶、螺杆,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底座螺栓连接;所述螺杆外套设有若干个与各内置钢板一一对应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对应的内置钢板固定相连,所述螺纹套与螺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上开设有一避让孔,所述螺杆的上端插设在避让孔内,所述螺杆的上端与避让孔的顶部壁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置钢板的上端面均匀分布有若干阻尼块,所述阻尼块置于对应的内置橡胶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底部端面均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针镇方雄李干明乔德芳周芳陈生安阮朝镇方超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