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与柔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197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与柔性显示装置。支撑结构包括转轴组件、支撑板与传动组件,传动组件活动连接转轴组件与支撑板。支撑结构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传动组件将支撑板的转动转化为转轴组件与支撑板的相对靠近移动;在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传动组件将支撑板的转动转化为转轴组件与支撑板的相对远离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与柔性显示装置,在折叠为手机形态时,通过转轴组件与支撑板之间的相对靠近移动来抵消支撑结构折叠时在折叠处长度的变化,从而避免了对安装在支撑结构的柔性部件的拉伸破坏。同时,也可使支撑结构在展开状态时,柔性部件能够平铺切换为平板设备形态。

Support Structur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pport structure and a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rotating shaft assembly, a supporting plate and a driving component, and the driving component actively connects the rotating shaft assembly and the supporting plate. The support structure can switch between the unfolding state and the folding state. When the unfolding state is changed to the folding state, the transmission component transforms the rotation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into the relative close movement of the rotating shaft component and the supporting plate. When the folding state is changed to the unfolding state, the transmission component transforms the rotation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into the rotating shaft component and the supporting plate. Relatively far away from the movement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When the support structur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folded into the form of mobile phone, the change of the length of the folding place of the support structure is offset by the relative close movement between the rotating shaft assembly and the support plate, thus avoiding the tensile failure of the flexible components installed in the support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support structure is deployed, the flexible components can be switched to the flat-pane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与柔性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柔性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与柔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手机与平板设备是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在个人生活与工作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二者屏幕大小不一,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一般来说,手机的体积与屏幕小于平板设备的的体积与屏幕,平板设备屏幕大,看视频或者办公等操作较为便利,但因为体积较大而不便于携带;手机体积小方便携带,但屏幕小所显示内容有限。如何用合适的结构把手机与平板设备各自优点结合到一起而不拉伸破坏结构上的柔性显示屏幕,成为了一个新的技术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与柔性显示装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包括转轴组件、支撑板与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结构能够在所述展开状态与所述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开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切换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靠近移动;在所述折叠状态向所述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远离移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板与第二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一板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板的相对移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传动件与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三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板,所述第四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件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板。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轴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相背两侧的第一杆与第二杆,所述第一杆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二转轴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相背两侧的第三杆与第四杆,所述第三杆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所述第三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四杆。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五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六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板。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七传动件,所述第七传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五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八传动件,所述第八传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板,所述第六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八传动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五传动件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不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六传动件,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六传动件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不同。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所述阻尼组件用于保持所述传动组件的传动行程以使所述支撑板能够停留在所述展开状态与所述折叠状态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一阻尼组件与第二阻尼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板与第二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阻尼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二阻尼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一板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阻尼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传动行程以使所述第一板能够停留在所述展开状态与所述折叠状态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板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二阻尼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传动行程以使所述第二板能够停留在所述展开状态与所述折叠状态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支撑结构和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柔性显示屏。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与柔性显示装置,在折叠为手机形态时,通过转轴组件与支撑板之间的相对靠近移动来抵消支撑结构折叠时在折叠处长度的变化,从而避免了对安装在支撑结构的柔性部件的拉伸破坏,保证了柔性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使支撑结构在展开状态时,柔性部件能够平铺切换为平板设备形态,完成对手机与平板设备之间的形态切换。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展开时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折叠时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互相切换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展开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展开状态时的又一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折叠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折叠状态时的又一平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折叠状态时的另一平面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折叠状态时的再一平面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折叠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部分平面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转轴组件的平面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转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的立体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的平面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的另一平面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转轴的立体示意图。图20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传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五传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七传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轴套的立体示意图。图2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阻尼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防护件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支撑结构10,转轴组件12,第一转轴121,第一杆1212,第二杆1214,第一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组件、支撑板与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结构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开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切换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靠近移动;在所述折叠状态向所述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远离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组件、支撑板与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结构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开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切换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靠近移动;在所述折叠状态向所述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远离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板与第二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一板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板的相对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传动件与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三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板,所述第四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件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相背两侧的第一杆与第二杆,所述第一杆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二转轴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相背两侧的第三杆与第四杆,所述第三杆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所述第三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四杆。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五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六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七传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