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振龙专利>正文

外墙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152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外墙砖,大致成矩形块体并具有一顶部、一前壁、一后壁、二侧壁与一底部;其中顶部前、后缘形成有向上横向延伸的前承浆凸缘与后承浆凸缘,前壁的下端形成有一向下横向延伸的下覆缘,二侧壁形成有侧向凹部或凸块;藉前后承浆凸缘于顶部所形成的上承浆凹部,使结合用的水泥浆或接著剂可承纳于其中而不外溢,另藉前壁下覆缘与前承浆凸缘的搭接,可防止水气侵入砖中引起化学变化,并便于堆砌施工。(*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外墙砖,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特殊堆叠构造而便利于施工、可防止水气侵入并可避免施工所用水泥浆外溢的外墙砖。砖块为一种堆砌墙壁或其他建筑物的土木建材。传统的砖块为一般常见规格的长方矩形砖块;另有其他不同材料制成的砖块(例如空心砖……等),也均成不同长宽高比例的长方矩形块体。该种长方矩形砖块,在堆砌时,是以水泥浆直接涂覆在二砖块接合处。在砖块叠置重压下,或施工人员疏忽下,容易造成接合处水泥浆外溢;严重影响施工品质,并且不便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尤其对于墙面不必再粉刷施工的外墙(例如砖块直接暴露在外的围墙或建筑外墙……等),由于其是单纯直接相叠堆砌,在墙面初步完工后,还必须令施工人员手戴手套抓持水泥沙浆细心补入砖块接缝之间予以修饰,方可具有较平整的外观。此种施工过程不但费时、费工而且品质不良,很容易因施工人员施工不够细心而污损墙面,进而严重影响施工品质。此外,传统的长方矩形砖块,在堆砌成围墙或建筑物外墙时,由于其外侧是暴露于室外而必须接受日晒雨淋。墙面在受到雨水淋湿时,酸性雨水即容易由砖块接缝处侵入墙面的砖块中,进而与砖块的成份起化学反应,并产生有碍建筑物外观与使用寿命的“白桦”现象。因此,虽然传统砖块已使用数千年,但在建筑品质要求日益提高,而且酸雨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该种传统的长方矩形砖块,已逐渐不符合人类的要求。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方便施工,并使建筑物的外墙质量提高的外墙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外墙砖,大致成矩形块体,其特征在于,该外墙砖包含一顶部,具有一形成于块体顶部前缘且向上横向延伸的前承浆凸缘,与一形成于块体顶部后缘且向上横向延伸的后承浆凸缘;一前壁,具有一下覆缘,该下覆缘形成于前壁下缘并向下横向延伸,恰可与与其相叠置的另一外墙砖的前承浆凸缘前后搭接;一后壁,大致成直立状;二侧壁,至少其中一侧壁形成有侧向凹部;与一底部,恰可叠置于另一外墙砖顶部并与前承浆凸缘及后承浆凸缘紧密接合。其中,该顶部在前后承浆凸缘之间形成一上承浆凹部,该凹部承纳接著砖块所施用的接著剂或水泥浆。其中,底部形成有一短高度的凸块,可纳入另一外墙砖的上承浆凹部。其中,底部的凸块形成有若干横向延伸的凹槽。其中,该前壁由上而下向外成倾斜状。其中,二侧壁均形成有侧向凹部。其中,二侧壁其中之一形成为一凸块,可纳入另一外墙砖侧壁的侧向凹部中。使用本技术提出的外墙砖,使结合用的水泥浆或接著剂可平整涂覆承纳于该外墙砖上的承装凹部而不外溢,并使另一外墙砖底部紧密接合于前、后承浆凸缘保持平整而方便施工并提高施工品质;另藉前壁下覆缘鱼鳞状搭接于另一外墙砖的前承浆凸缘,可防止水气侵入外墙砖之接缝,以避免产生化学变化或白桦现象而影响建筑物外观与使用寿命。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墙砖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其形状与构造;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状态侧向示意图,显示若干外墙砖直立堆砌的状态;图3为本技术的外墙砖的实施状态立体示意图,显示若干外墙砖直立堆砌的状态;图4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其形状与构造(尤其是该外墙砖具有一侧向凸块,可纳入相邻外墙砖的侧向凹部之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外墙砖1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大致是成一矩形块体并具有一顶部2、一前壁3、一后壁4、二侧壁5、6与一底部7。该顶部2的前缘向上横向延伸形成前承浆凸缘21,而其后缘则也向上横向延伸形成一后承浆凸缘22。该前、后承浆凸缘21、22的高度大致相同,并且在其间形成一上承浆凹部23。前壁3大致呈向下向前倾斜状并具有一大致向下横向延伸的下覆缘31。该下覆缘31恰可鱼鳞状搭接于另一位于其下方的外墙砖的前承浆凸缘21(如图2所示)。而后壁4是大致成直立平整状。二侧壁5、6均形成有直立方向延伸的侧向凹部51、61,可与另一侧向相邻接的外墙砖的侧向凹部配合而形成供容置结合用水泥浆的空间。底部7形成有一突块71,略小于上承浆凹部23,并可容置在该上承浆凹部23中,该底部突块71上形成有若干横向延伸的凹槽72(如图2所示)。如图2、3所示,在堆砌施工时,施工人员可将接合用的水泥浆c涂覆于各并排相邻的外墙砖1的上承浆凹部23并使水泥浆充满于每二相邻外墙砖的侧向凹部51、61所形成的直立空间。该前、后承浆凸缘21、22可使施工人员非常简便快速地将水泥浆涂覆抹平于上承浆凹部23而不致向前后方向溢出,同时亦可便于水泥浆注入侧向凹部51、61,故而可非常便利于施工、节省工时避免水泥浆外溢而影响施工品质。当往上堆砌施工时,可使其他外墙砖叠置于前述已涂设有水泥浆的外墙砖1上,令底部7直接紧密接合于其下方的外墙砖的前、后承浆凸缘21、22,并使底部凸块71挤入上承浆凹部23中的水泥浆中,以紧密接合。底部7的凸块71上另可形成若干横向间隔延伸的凹槽72,以利于固著效果,并减少水泥浆被压挤之量。由于前壁3是成向下向前倾斜状,并且直接卡合于其下方外墙砖的前承浆凸缘21,而使所堆砌而成的墙面外部成向下连接的鱼鳞状(如图2、3所示),并将容易侵入水气的横向接缝予以遮蔽,故而可达到有效防止水气侵入墙面引起化学反应或产生白桦现象。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其构造大致与图1所示的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相同,只是其二侧壁5、6中,有一侧壁形成为侧向凹部51,而另一侧壁则形成为侧向凸块61。该侧向凸块61可纳入一与之相邻的外墙砖的侧向凹部51,并在其间形成可供水泥浆注入的间隔空间,以便于外墙砖的侧向连接。如图2所示,以本技术的外墙砖施工完成的墙壁,不但外部则可防止水气侵入且形成特殊美观的鱼鳞状,其内部壁面则直立平整面可减少室内壁面的粉刷施工。权利要求1.一种外墙砖,大致成矩形块体,其特征在于,该外墙砖包含一顶部,具有一形成于块体顶部前缘且向上横向延伸的前承浆凸缘,与一形成于块体顶部后缘且向上横向延伸的后承浆凸缘;一前壁,具有一下覆缘,该下覆缘形成于前壁下缘并向下横向延伸,恰可与与其相叠置的另一外墙砖的前承浆凸缘前后搭接;一后壁,大致成直立状;二侧壁,至少其中一侧壁形成有侧向凹部;与一底部,恰可叠置于另一外墙砖顶部并与前承浆凸缘及后承浆凸缘紧密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砖,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顶部在前后承浆凸缘之间形成一上承浆凹部,该凹部承纳接著砖块所施用的接著剂或水泥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墙砖,其特征在于,其中,底部形成有一短高度的凸块,可纳入另一外墙砖的上承浆凹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墙砖,其特征在于,其中,底部的凸块形成有若干横向延伸的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砖,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壁由上而下向外成倾斜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砖,其特征在于,其中,二侧壁均形成有侧向凹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砖,其特征在于,其中,二侧壁其中之一形成为一凸块,可纳入另一外墙砖侧壁的侧向凹部中。专利摘要一种外墙砖,大致成矩形块体并具有一顶部、一前壁、一后壁、二侧壁与一底部;其中顶部前、后缘形成有向上横向延伸的前承浆凸缘与后承浆凸缘,前壁的下端形成有一向下横向延伸的下覆缘,二侧壁形成有侧向凹部或凸块;藉前后承浆凸缘于顶部所形成的上承浆凹部,使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墙砖,大致成矩形块体,其特征在于,该外墙砖包含:一顶部,具有一形成于块体顶部前缘且向上横向延伸的前承浆凸缘,与一形成于块体顶部后缘且向上横向延伸的后承浆凸缘;一前壁,具有一下覆缘,该下覆缘形成于前壁下缘并向下横向延伸,恰可与与 其相叠置的另一外墙砖的前承浆凸缘前后搭接;一后壁,大致成直立状;二侧壁,至少其中一侧壁形成有侧向凹部;与一底部,恰可叠置于另一外墙砖顶部并与前承浆凸缘及后承浆凸缘紧密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龙
申请(专利权)人:徐振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