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平衡车直流无刷电机的信号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954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平衡车直流无刷电机的信号控制电路,技术方案是,包括电路板和装在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本体,控制电路本体包括相连的主控模块和驱动模块,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6和排针J1、J2,所述芯片U6的型号为JY02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采用定子绕组反电动势检测电机转子位置,省去了霍尔传感器,简化驱动电路板外部电路复杂性,提高了可靠性;特别是对反电动势的检测,直接利用JY02A芯片完成,不再外接比较器,简化了驱动电路板内部电路的复杂性,提高了可靠性,使用方便,效果好,是直流无刷电机信号控制电路上的创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平衡车直流无刷电机的信号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机驱动
,特别是一种用于平衡车直流无刷电机的信号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平衡车是近年出现的有一种新型车种,基本原理属于倒立摆的技术范畴,依靠电机的正反转调节维持其倒立状态,为了使得其状态的稳定,平衡车电机多采用无刷直流电机。直流无刷电机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非常方便控制其转速和角度,为平衡车提高其操控性和稳定性奠定了基础。平衡车直流无刷电机采用电池供电,并且处于移动状态,高效节能、精准控制、节省空间、性能可靠是平衡车对其各个零部件的基本要求。基本形式的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采用霍尔传感器检测电机转子相对定子的位置,这种形式的电路缺点是需要把传感器安装在电机上,除了电机绕组以外,又增加了4条电线到电机驱动电路板,如果传感器发生故障,电机也无法正常工作,故障率较大。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平衡车直流无刷电机的信号控制电路。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平衡车直流无刷电机的信号控制电路,包括电路板和装在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本体,控制电路本体包括相连的主控模块和驱动模块,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6和排针J1、J2;芯片U6的1脚分别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接排针J1的3脚,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电容C30的一端相连,共端接芯片U6的18脚,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6的2脚分别接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和电容C18的一端,电阻R3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排针J2的4脚相连;芯片U6的3脚分别接电容C29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和电阻R30的一端,电阻C2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接有极电容C2的正极、有极电容C3的正极和电阻R26的一端,有极电容C2的负极与有极电容C3的负极相连,共端接地,电阻R26的另一端接三端稳压器U1的3脚,三端稳压器U1的1脚分别接电阻R37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7的另一端与三端稳压器U1的2脚相连,共端分别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有极电容C6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和三端稳压器U2的3脚,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共端接地,有极电容C6的负极接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三端稳压器U2的2脚接地,1脚分别接有极电容C9的正极、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和电容C23的一端,有极电容C9的负极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电容C23的另一端相连,共端接地;三端稳压器U2的1脚、有极电容C9的正极、电容C10、电容C13和电容C23的共端分别接排针J2的1脚、芯片U6的6脚分别接热敏电阻NTC1的一端、电阻R32的一端和电阻R25的一端,接热敏电阻NTC1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40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共端与芯片U6的8脚相连,电阻R40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阻R41的一端相连,共端接芯片U6的9脚,电阻R4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6的16脚和排针J2的3脚相连;芯片U6的4脚分别接排针J1的4脚和排针J2的5脚;芯片U6的6脚分别接电阻R13的一端和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19的一端和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6的7脚分别接场效应管EQ1的栅极、场效应管EQ2的栅极和场效应管EQ3的栅极,场效应管EQ1漏极接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19脚相连,场效应管EQ2的漏极接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20脚相连,场效应管EQ3的漏极接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5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1脚相连,场效应管EQ1的源极与场效应管EQ2的源极和场效应管EQ3的源极相连,共端接地;芯片U6的17脚经电阻R39接排针J2的2脚;芯片U6的19脚分别接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和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排针J1的1脚,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18脚相连;芯片U6的20脚分别接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和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接排针J1的2脚,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8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18脚相连;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芯片U3、U4、U5,芯片U3的1脚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二者的共端与三端稳压器U1的2脚、电阻R37、电容C12、电容C5、有极电容C6的正极、电容C7和三端稳压器U2的3脚的共端相连,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接芯片U3的8脚和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3的6脚、电容C21的一端、场效应管Q2的漏极、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排针J1的1脚相连,电容C21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7的一端、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接排针J1的5脚,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接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7脚相连,芯片U3的2脚与芯片U6的10脚相连,芯片U3的3脚与芯片U6的11脚相连,芯片U3的4脚接地,芯片U3的5脚经电阻R2分别接二极管D5的负极和电阻R8的一端,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接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电容C26的另一端相连,共端接电阻R13、电阻R19和电阻R20的共端;芯片U4的1脚与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二者的共端与三端稳压器U1的2脚、电阻R37、电容C12、电容C5、有极电容C6的正极、电容C7和三端稳压器U2的3脚的共端相连,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接芯片U4的8脚和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4的6脚、电容C22的一端、场效应管Q4的漏极、场效应管Q3的源极和排针J1的2脚相连,电容C22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9的一端、场效应管Q3的栅极和二极管D6的正极,场效应管Q3的漏极接排针J1的5脚,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接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芯片U4的7脚相连,芯片U4的2脚与芯片U6的12脚相连,芯片U4的3脚与芯片U6的13脚相连,芯片U4的4脚接地,芯片U4的5脚经电阻R4分别接二极管D7的负极和电阻R10的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分别接电阻R10的另一端、电容C27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4的栅极,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电容C27的另一端相连,共端接电阻R13、电阻R19和电阻R20的共端;芯片U5的1脚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二者的共端与三端稳压器U1的2脚、电阻R37、电容C12、电容C5、有极电容C6的正极、电容C7和三端稳压器U2的3脚的共端相连,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接芯片U5的8脚和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5的6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平衡车直流无刷电机的信号控制电路,包括电路板和装在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本体,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本体包括相连的主控模块和驱动模块,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6和排针J1、J2;芯片U6的1脚分别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接排针J1的3脚,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电容C30的一端相连,共端接芯片U6的18脚,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6的2脚分别接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和电容C18的一端,电阻R3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排针J2的4脚相连;芯片U6的3脚分别接电容C29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和电阻R30的一端,电阻C2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接有极电容C2的正极、有极电容C3的正极和电阻R26的一端,有极电容C2的负极与有极电容C3的负极相连,共端接地,电阻R26的另一端接三端稳压器U1的3脚,三端稳压器U1的1脚分别接电阻R37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7的另一端与三端稳压器U1的2脚相连,共端分别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有极电容C6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和三端稳压器U2的3脚,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共端接地,有极电容C6的负极接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三端稳压器U2的2脚接地,1脚分别接有极电容C9的正极、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和电容C23的一端,有极电容C9的负极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电容C23的另一端相连,共端接地;三端稳压器U2的1脚、有极电容C9的正极、电容C10、电容C13和电容C23的共端分别接排针J2的1脚、芯片U6的6脚分别接热敏电阻NTC1的一端、电阻R32的一端和电阻R25的一端,接热敏电阻NTC1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40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共端与芯片U6的8脚相连,电阻R40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阻R41的一端相连,共端接芯片U6的9脚,电阻R4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6的16脚和排针J2的3脚相连;芯片U6的4脚分别接排针J1的4脚和排针J2的5脚;芯片U6的6脚分别接电阻R13的一端和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19的一端和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6的7脚分别接场效应管EQ1的栅极、场效应管EQ2的栅极和场效应管EQ3的栅极,场效应管EQ1漏极接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19脚相连,场效应管EQ2的漏极接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20脚相连,场效应管EQ3的漏极接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5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1脚相连,场效应管EQ1的源极与场效应管EQ2的源极和场效应管EQ3的源极相连,共端接地;芯片U6的17脚经电阻R39接排针J2的2脚;芯片U6的19脚分别接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和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排针J1的1脚,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18脚相连;芯片U6的20脚分别接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和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接排针J1的2脚,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8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18脚相连;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芯片U3、U4、U5,芯片U3的1脚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二者的共端与三端稳压器U1的2脚、电阻R37、电容C12、电容C5、有极电容C6的正极、电容C7和三端稳压器U2的3脚的共端相连,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接芯片U3的8脚和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3的6脚、电容C21的一端、场效应管Q2的漏极、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排针J1的1脚相连,电容C21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7的一端、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接排针J1的5脚,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接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7脚相连,芯片U3的2脚与芯片U6的10脚相连,芯片U3的3脚与芯片U6的11脚相连,芯片U3的4脚接地,芯片U3的5脚经电阻R2分别接二极管D5的负极和电阻R8的一端,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接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电容C26的另一端相连,共端接电阻R13、电阻R19和电阻R20的共端;芯片U4的1脚与二极管D2的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平衡车直流无刷电机的信号控制电路,包括电路板和装在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本体,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本体包括相连的主控模块和驱动模块,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6和排针J1、J2;芯片U6的1脚分别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接排针J1的3脚,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电容C30的一端相连,共端接芯片U6的18脚,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6的2脚分别接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和电容C18的一端,电阻R3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排针J2的4脚相连;芯片U6的3脚分别接电容C29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和电阻R30的一端,电阻C2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接有极电容C2的正极、有极电容C3的正极和电阻R26的一端,有极电容C2的负极与有极电容C3的负极相连,共端接地,电阻R26的另一端接三端稳压器U1的3脚,三端稳压器U1的1脚分别接电阻R37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7的另一端与三端稳压器U1的2脚相连,共端分别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有极电容C6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和三端稳压器U2的3脚,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共端接地,有极电容C6的负极接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三端稳压器U2的2脚接地,1脚分别接有极电容C9的正极、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和电容C23的一端,有极电容C9的负极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电容C23的另一端相连,共端接地;三端稳压器U2的1脚、有极电容C9的正极、电容C10、电容C13和电容C23的共端分别接排针J2的1脚、芯片U6的6脚分别接热敏电阻NTC1的一端、电阻R32的一端和电阻R25的一端,接热敏电阻NTC1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40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共端与芯片U6的8脚相连,电阻R40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阻R41的一端相连,共端接芯片U6的9脚,电阻R4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6的16脚和排针J2的3脚相连;芯片U6的4脚分别接排针J1的4脚和排针J2的5脚;芯片U6的6脚分别接电阻R13的一端和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19的一端和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6的7脚分别接场效应管EQ1的栅极、场效应管EQ2的栅极和场效应管EQ3的栅极,场效应管EQ1漏极接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19脚相连,场效应管EQ2的漏极接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20脚相连,场效应管EQ3的漏极接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5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1脚相连,场效应管EQ1的源极与场效应管EQ2的源极和场效应管EQ3的源极相连,共端接地;芯片U6的17脚经电阻R39接排针J2的2脚;芯片U6的19脚分别接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和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排针J1的1脚,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18脚相连;芯片U6的20脚分别接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和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接排针J1的2脚,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8的另一端与芯片U6的18脚相连;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商丘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