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卡箍以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89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卡箍以及发动机,该线束卡箍包括卡箍主体,卡箍主体上形成有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卡槽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卡槽通过第二开口与第一卡槽连通;在使用时,先将线束经第一开口、第一卡槽、第二开口装入第二卡槽,然后使卡箍主体的第一卡槽与发动机油管等发动机设备配合固定,由于第二卡槽的第二开口与第一卡槽连通,用于固定卡箍主体的发动机设备起到了封挡第二卡槽的第二开口的作用,从而实现对线束的包裹,可以有效保护线束,防止被周围部件摩擦或剐蹭,防止线束脱出卡箍主体,具有非常可靠的约束发动机线束的作用,且上述线束卡箍可重复使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装配及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卡箍以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线束卡箍以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为达到固定及保护发动机线束的目的,目前一般通过卡箍将线束固定于周边设备,如发动机油管。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72230012.2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线束固定卡子,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线束卡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发动机线束卡子包括第一夹持腔01以及第二夹持腔02,且第一夹持腔01的开口03与第二夹持腔02的开口04朝向相反的方向,在使用时,将线束固定在第二夹持腔02内,然后通过第一夹持腔01将线束卡子连同线束固定于油管等发动机部件,但上述的发动机线束卡子,用于夹持线束的的第二夹持腔02的开口04没有任何遮挡,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线束有脱出的风险,可靠性不高。因此,如何改善线束卡箍的结构,以避免线束脱出的风险,提高其可靠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卡箍,以避免线束脱出的风险,提高其可靠性,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线束卡箍的发动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卡箍,包括卡箍主体,所述卡箍主体上形成有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卡槽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卡槽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卡槽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导向片,两个所述导向片的间距从与所述卡箍主体连接的一端开始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两个所述导向斜面均向所述第二卡槽的中心倾斜且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平滑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的长度小于所述卡箍主体的壁厚。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可沿所述第一卡槽轴向往复滑动的滑套。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滑套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杆、驱动齿轮以及齿条,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滑套朝向所述卡箍主体的壁面上,所述驱动杆沿厚度方向穿过所述卡箍主体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条配合。优选地,所述滑套远离所述卡箍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弹性垫。优选地,所述滑套至少包括两个滑片,位于首尾的两个所述滑片的第一端之间形成有不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间隙,位于首尾的两个所述滑片的第二端与其他的所述滑片之间形成有不小于第二开口的间隙。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槽设置有两个,所述滑套包括两个所述滑片,两个所述滑片分别遮挡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且两个所述滑片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之间形成可供线束通过的通道。一种发动机,包括油管以及线束,所述线束通过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卡箍固定于所述油管。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线束卡箍,包括卡箍主体,卡箍主体上形成有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卡槽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卡槽通过第二开口与第一卡槽连通,该卡箍主体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作,如金属、高分子材料等等,从而利用材料本身的弹性,使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扩张,以便于发动机油管或者发动机线束进入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第一卡槽用于与发动机油管等设备配合,第二卡槽用于与发动机线束配合,在使用时,先将线束经第一开口、第一卡槽、第二开口装入第二卡槽,然后使卡箍主体的第一卡槽与发动机油管等发动机设备配合固定,由于第二卡槽的第二开口与第一卡槽连通,用于固定卡箍主体的发动机设备起到了封挡第二卡槽的第二开口的作用,从而实现对线束的包裹,可以有效保护线束,防止被周围部件摩擦或剐蹭,防止线束脱出卡箍主体,具有非常可靠的约束发动机线束的作用,且上述线束卡箍可重复使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装配及维护方便。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线束卡箍的发动机。由于上述的线束卡箍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具有该线束卡箍的发动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线束卡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卡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卡箍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卡箍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中:01为第一夹持腔;02为第二夹持腔;03为第一夹持腔的开口;04为第二夹持腔的开口;图2-图4中:1为卡箍主体;2为第一卡槽;3为第一开口;4为第二卡槽;5为第二开口;6为导向片;7为发动机油管;8为线束。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卡箍,该线束卡箍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线束脱出的风险,提高对线束约束的可靠性;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线束卡箍的发动机。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图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卡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卡箍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卡箍的装配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卡箍,包括卡箍主体1,卡箍主体1上形成有第一卡槽2以及第二卡槽4,第一卡槽2具有第一开口3,第二卡槽4具有第二开口5,第二卡槽4通过第二开口5与第一卡槽2连通,该卡箍主体1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作,如金属、高分子材料等等,从而利用材料本身的弹性,使第一开口3以及第二开口5能够扩张,以便于发动机油管7或者发动机线束8进入第一卡槽2以及第二卡槽4,并在发动机油管7以及线束8进入后回弹使第一开口3或第二开口5收紧,以避免发动机油管7或线束8脱出;第一卡槽2用于与发动机油管7等设备配合,第二卡槽4用于与发动机线束8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线束卡箍,在使用时,先将线束8经第一开口3、第一卡槽2、第二开口5装入第二卡槽4,然后使卡箍主体1的第一卡槽2与发动机油管7等发动机设备配合固定,由于第二卡槽4的第二开口5与第一卡槽2连通,用于固定卡箍主体1的发动机设备起到了封挡第二卡槽4的第二开口5的作用,从而实现对线束8的包裹,可以有效保护线束8,防止被周围部件摩擦或剐蹭,防止线束8脱出卡箍主体1,具有非常可靠的约束发动机线束8的作用,且上述线束卡箍可重复使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装配及维护方便。为便于线束卡箍与发动机设备的配合,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开口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导向片6,两个导向片6的间距从与卡箍主体1连接的一端开始逐渐增大,在使用时,将两个导向片6与发动机设备表面抵接,然后向发动机设备所在方向推动卡箍主体1,卡箍主体1将在发动机设备对两个导向片6施加的推力作用下向两侧分开,从而达到使第一开口3扩张的作用。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发动机线束8进入第二卡槽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开口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卡箍,其特征在于,包括卡箍主体,所述卡箍主体上形成有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卡槽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卡槽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卡槽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卡箍,其特征在于,包括卡箍主体,所述卡箍主体上形成有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卡槽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卡槽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卡槽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导向片,两个所述导向片的间距从与所述卡箍主体连接的一端开始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两个所述导向斜面均向所述第二卡槽的中心倾斜且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平滑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长度小于所述卡箍主体的壁厚。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可沿所述第一卡槽轴向往复滑动的滑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卡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滑套运动的驱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跃兰郭圣刚刘晓林魏红玲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