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对准锗硅HBT器件监控本征基区掺杂的结构及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961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对准锗硅HBT器件监控本征基区(发射区扩散后的锗硅基区)掺杂的测试结构,所述测试结构在长度方向上由两部分电阻串联而成:一部分由外基区高掺杂锗硅区电阻和未掺杂的锗硅外延区link电阻串联而成,另一部分为发射区扩散到基区后的pinch电阻;在宽度方向上也由两部分组成:在两侧有未掺杂的锗硅外延区link电阻,中间为所述串联电阻;这两个电阻并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监控自对准锗硅HBT器件中本征基区的掺杂浓度,在研发过程中可以比较不同锗硅工艺菜单的P型浓度,以及发射极掺杂和热开销的影响,并和HBT器件的电测试结果比较来验证实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量产过程中,可以监控锗硅外延及发射极掺杂和热开销的工艺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对准锗硅HBT器件监控本征基区掺杂的结构及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设计与制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采用非选择性外延的自对准锗硅HBT器件监控本征基区(发射区扩散后锗硅基区)掺杂浓度的结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结构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采用P型多晶硅抬高外基区,发射极和外基区之间采用内侧墙的自对准器件结构,如图1所示,可以同时降低基极电阻和基极-集电极电容,这样的锗硅HBT器件可以得到大于300GHz的最高震荡频率fmax,其性能可以和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相当,被广泛用于光通信和毫米波应用。SiGeHBT器件采用比单晶硅能带宽度小的掺有杂质硼的锗硅碳合金为基极,由于发射极和基极有能带差,可以在保证同样的直流电流放大倍数HFE时采用较高的基区掺杂,从而得到较高的fmax。较小的基区电阻,包括侧墙下的连接(Link)电阻,以及发射极多晶硅下发射区扩散后锗硅的本征基区电阻(图1所圈注的发射极多晶硅扩散到锗硅外延层后形成的本征基区电阻(Pinch)),是提升fmax的最重要的参数。同时,以Pinch电阻监控的本征基区的浓度和厚度,还影响器件的直流参数如直流放大,击穿电压,以及射频截止频率,是器件的关键工艺参数,在硅片电测试阶段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由于HBT垂直器件的杂质分布特别是基区的杂质分布对直流和射频特性有很大影响,在研发过程中一般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来表征,其分布如图2所示,是SiGeHBT的垂直器件的SIMS掺杂分布,横坐标从小到大分别为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对应图1从上到下的垂直掺杂分布;其中硼被发射极N型杂质砷夹断(pinch)后的本征基区电学宽度对器件的直流和射频特性有显著影响。但SIMS方法周期长,费用高,而且外延生长有负载效应,较大的有源区生长的锗硅厚度大于较小的有源区,而SIMS结构有源区面积较大而器件的有源区面积较小,SIMS的形貌不能反映器件里的杂质分布。如果有一个在线的测试结构来监控本征基区的P型掺杂浓度(面密度),则可以加快研发进度,同时对fmax在300GHz以上器件的锗硅层,其厚度较低、掺杂体密度较高,很容易受外延工艺、发射区多晶硅掺杂浓度及热过程影响,需要在芯片电测试时进行测量以指导下一步实验;这个测试结构对后续量产过程的工艺监控也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对准锗硅HBT器件监控发射区扩散后锗硅基区掺杂的测试结构,在芯片级电测试(WAT)阶段有效监控发射极扩散后锗硅基区电阻。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对准锗硅HBT器件监控发射区扩散后锗硅基区掺杂的测试结构,所述测试结构在长度方向上由两部分电阻串联而成:一部分由外基区高掺杂电阻和link电阻串联而成,另一部分为发射区扩散到基区后的pinch电阻;在宽度方向上也由两部分组成:在两侧是未掺杂的锗硅外延区电阻,等同于link电阻,中间是上节所述的串联电阻,两侧的电阻和中间的电阻并联。进一步地,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部分电阻,可以通过用pinch区两种宽度的测试结构,通过简单运算分别得到两部分的方块电阻,pinch电阻大概是link电阻的1.3~1.5倍,可以通过画两个测试结构,中间区域的宽度画成两种尺寸,根据设计尺寸在测试结果中通过简单运算可以得到两部分的电阻。进一步地,所述的测试结构,在矩形的有源区上具有多个与有源区垂直交叠的矩形牺牲发射极窗口槽,在长度方向上是超出有源区的宽度,从外到里依次为基极多晶硅、金属硅化阻挡层、介质回刻保护区、发射极多晶硅、牺牲发射极窗口、有源区、牺牲发射极窗口开槽、介质回刻保护区,在宽度方向上从外到里分别为金属硅化阻挡层、牺牲发射极窗口、基极多晶硅、发射极多晶硅、介质回刻保护区、牺牲发射极窗口开槽、有源区、介质回刻保护区;金属硅化物阻挡层包围上述所有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对准锗硅HBT器件监控发射区扩散后锗硅基区掺杂的测试结构的工艺方法,包含:第一步,在外延层中形成场氧,外面形成锗硅单晶外延,淀积氧化硅-多晶硅-氧化硅的叠层;用牺牲发射极窗口版,进行光刻及刻蚀,底部停留在下层的氧化硅上,形成牺牲发射极窗口图形,再次淀积氧化硅,回刻形成侧墙,且保证多晶硅上保留有氧化硅;第二步,去除有源区的氧化硅,然后生长HBT的外基区形成单晶或者多晶硅,并通过离子注入形成高掺杂;第三步,淀积氧化硅层,然后涂一层非保形的有机介质,在形貌较高位置介质较薄,在形貌较低位置则较厚,然后光刻打开由回刻保护层SC窗口对应的区域;第四步,回刻有机介质和氧化硅,再回刻发射区窗口的多晶硅;第五步,淀积氧化硅和氮化硅,回刻形成侧墙;第六步,湿法去除侧墙之间的氧化硅,淀积HBT的发射极多晶硅,覆盖在锗硅外延层和外基区硅和氧化硅上;第七步,光刻和干法刻蚀发射极多晶硅,在发射区以外的多晶硅和没有被SC保护的锗硅外延层被同时刻蚀干净,其它区域则停在第三步淀积的氧化硅上;第八步,用HBT基区层光刻和干法刻蚀基极多晶硅,将测试结构周边的基极多晶硅去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步中,氧化硅-多晶硅-氧化硅的叠层,厚度分别为再次淀积的用于制作侧墙的氧化硅厚度为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步中,淀积的氧化硅层厚度为回刻时,光刻版窗口在测试结构长度方向上要大于发射极窗口多晶硅,在宽度方向上要小于牺牲发射极窗口。进一步地,所述的光刻版窗口在宽度方向上比牺牲发射极窗口缩进0.4~0.6μm。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步中,回刻有机介质和氧化硅,测试结构宽度方向两端的有机介质和氧化硅被去除;回刻多晶硅,测试结构宽度方向两端的多晶硅也被去除。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步中,再次淀积的氧化硅厚度为氮化硅的厚度为200~350为两者相加厚度为进一步地,所述第七步中,刻蚀发射极多晶硅,由于发射极多晶硅淀积在栅极区边缘的厚度大于其他区域,刻蚀时有足够的刻蚀量来去除本测试结构外沿的发射极多晶硅加锗硅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对准锗硅HBT器件监控发射区扩散后锗硅基区掺杂的测试结构,可直观地对锗硅HBT的基区的电学厚度进行测试,而这一厚度是影响HBT器件直流和射频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结合监控外基区和本征基区电阻的另一个测试结构的结果,可以监控到影响HBT器件的发射极、基极和热开销的关键工艺。可在硅片电测试阶段有效监控自对准锗硅HBT器件中本征基区的掺杂浓度,在研发过程中可以比较不同锗硅外延层菜单的P型浓度,以及发射极掺杂和热开销的影响,并和器件的电测试结果比较来验证实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量产过程中,可以监控锗硅外延及发射极掺杂和热开销的工艺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工艺方法与原工艺兼容,简单易于实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SiGeHBT垂直器件的截面图,其中圈出部分为发射极多晶硅扩散到锗硅外延层后形成的本征基区(Pinch);图2是SiGeHBT的垂直器件的SIMS(二次离子质谱),其中硼被发射极N型杂质砷夹断(pinch)后的本征基区电学宽度对器件的直流和射频特性有显著影响;图3是本专利技术测试结构的版图结构;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步B'B'截面处牺牲发射极多晶硅刻蚀和形成侧墙后的形貌;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步BB截面处牺牲发射极多晶硅刻蚀和形成侧墙后的形貌;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步B'B'截面处选择性外延生长后的形貌;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步BB截面处选择性外延生长后的形貌;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对准锗硅HBT器件监控本征基区掺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结构在长度方向上由两部分电阻串联而成:第一是由接触孔和外基区高掺杂区等形成的端头电阻,加上锗硅外延层link电阻,第二部分为发射区扩散到基区后的本征基区pinch电阻;在宽度方向上也由两部分组成:两侧为锗硅外延link电阻,中间为上述两部分组成的串联电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对准锗硅HBT器件监控本征基区掺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结构在长度方向上由两部分电阻串联而成:第一是由接触孔和外基区高掺杂区等形成的端头电阻,加上锗硅外延层link电阻,第二部分为发射区扩散到基区后的本征基区pinch电阻;在宽度方向上也由两部分组成:两侧为锗硅外延link电阻,中间为上述两部分组成的串联电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对准锗硅HBT器件监控本征基区掺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部分电阻,可以通过用pinch区两种宽度的测试结构,通过简单运算分别得到两部分的方块电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对准锗硅HBT器件监控本征基区掺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结构,在矩形有源区上具有多个与有源区垂直交叠的矩形牺牲发射极窗口,在长度方向上牺牲发射极窗口超出有源区的宽度,回刻保护区将有源区及牺牲发射极窗口全部包含在内,发射极多晶硅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回刻保护区内,在宽度方向上超出回刻保护区的范围;金属硅化物阻挡层包围上述所有结构。4.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对准锗硅HBT器件监控本征基区掺杂的结构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在外延层中形成场氧,外面形成锗硅单晶外延,淀积氧化硅-多晶硅-氧化硅的叠层;用发射极窗口的反版,也就是牺牲发射极窗口层进行光刻及刻蚀,底部停留在下层的氧化硅上,在发射极窗口位置上述叠层保留而其它区域打开,再次淀积氧化硅,回刻形成侧墙,且保证多晶硅上表面保留有氧化硅;第二步,去除有源区的氧化硅,然后生长单晶或者多晶硅,并通过离子注入形成高掺杂;第三步,淀积氧化硅层,然后涂一层非保形的有机介质,在形貌较高位置介质较薄,在形貌较低位置则较厚,然后光刻打开由回刻保护层SC窗口对应的区域;第四步,回刻SC窗口打开区域中形貌较高处的较薄的有机介质和氧化硅,同时回刻牺牲发射区窗口的多晶硅,SC层光刻胶挡住区域和较厚有机介质区域则没有被刻掉;第五步,淀积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正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