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房屋承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728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房屋承重结构,包括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均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上横梁的底部与所述下横梁的上方均设置有凹槽,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安装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上下两侧对应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连接,所述上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块和连接孔,所述上横梁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立柱的上方设置有挡板和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块连接,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固定孔将所述上横梁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然后通过凹槽与凸台的配合,将所述立板安装固定在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在简化安装的同时保证承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房屋承重结构
本技术涉及承重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房屋承重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承重框架结构被广泛应用在房屋建筑领域,一个完整的承重框架结构建筑能够用来承载房屋建筑的重量,但现有的承重结构框架不仅结构简单,承重能力差,安装起来也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一种建筑房屋承重结构,通过将传统的榫卯与框架结构结合,通过大量的拼接配合将立柱、上横梁、立板和顶板连接,来简化安装的同时保证承重能力。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建筑房屋承重结构,包括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均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上横梁的底部与所述下横梁的上方均设置有凹槽,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安装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上下两侧对应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连接,所述上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块和连接孔,所述上横梁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立柱的上方设置有挡板和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上横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之间设置安装有顶板。作为优选,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均为十字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立柱选用长方体或圆柱体结构。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梁为L型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在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上均匀分布。作为优选,所述凸台在所述立板的上下两侧均匀分布。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块选用圆形或方形结构。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固定孔将所述上横梁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然后通过凹槽与凸台的配合,将所述立板安装固定在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在简化安装的同时保证承重能力。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固定孔将所述上横梁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然后通过凹槽与凸台的配合,将所述立板安装固定在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在简化安装的同时保证承重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的立板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1的上横梁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立柱;2、上横梁;3、下横梁;4、凹槽;5、立板;6、凸台;7、连接块;8、连接孔;9、固定块;10、挡板;11、固定孔;12、安装槽;13、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4所示,一种建筑房屋承重结构,包括立柱1、上横梁2和下横梁3,所述上横梁2与所述下横梁3均设置在所述立柱1上,所述上横梁2的底部与所述下横梁3的上方均设置有凹槽4,所述上横梁2与所述下横梁3之间安装有立板5,所述立板5的上下两侧对应设置有凸台6,所述凸台6与所述凹槽4连接,通过榫卯结构来简化安装,提高效率,所述上横梁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块7和连接孔8,通过所述连接块7与所述连接孔8的配合,来使所述上横梁2拼接安装,所述上横梁2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固定块9,所述立柱1的上方设置有挡板10和固定孔11,所述固定孔11与所述固定块9连接,通过所述固定孔11与所述固定块9来使所述上横梁2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柱1上,所述上横梁2上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之间设置安装有顶板13,通过所述立柱1和所述上横梁2来支撑所述顶板13。所述凸台6与所述凹槽4均为十字结构;所述立柱1选用长方体或圆柱体结构;所述上横梁2为L型结构;所述凹槽4在所述上横梁2与所述下横梁3上均匀分布;所述凸台6在所述立板5的上下两侧均匀分布;所述固定孔11与所述固定块9选用圆形或方形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房屋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上横梁(2)和下横梁(3),所述上横梁(2)与所述下横梁(3)均设置在所述立柱(1)上,所述上横梁(2)的底部与所述下横梁(3)的上方均设置有凹槽(4),所述上横梁(2)与所述下横梁(3)之间安装有立板(5),所述立板(5)的上下两侧对应设置有凸台(6),所述凸台(6)与所述凹槽(4)连接,所述上横梁(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块(7)和连接孔(8),所述上横梁(2)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固定块(9),所述立柱(1)的上方设置有挡板(10)和固定孔(11),所述固定孔(11)与所述固定块(9)连接,所述上横梁(2)上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之间设置安装有顶板(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房屋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上横梁(2)和下横梁(3),所述上横梁(2)与所述下横梁(3)均设置在所述立柱(1)上,所述上横梁(2)的底部与所述下横梁(3)的上方均设置有凹槽(4),所述上横梁(2)与所述下横梁(3)之间安装有立板(5),所述立板(5)的上下两侧对应设置有凸台(6),所述凸台(6)与所述凹槽(4)连接,所述上横梁(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块(7)和连接孔(8),所述上横梁(2)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固定块(9),所述立柱(1)的上方设置有挡板(10)和固定孔(11),所述固定孔(11)与所述固定块(9)连接,所述上横梁(2)上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之间设置安装有顶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长利董洪波李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