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快速管端起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770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快速管端起筋机,包括工控台,工控台上依次设有外模具、内模具、内轴、内油缸和外油缸;外模具和内模具均为环形涨紧结构;内油缸与内轴相连接,所述内轴可以内模具内进行滑动,内轴为轴面为锥面体结构;外油缸与外模进行固定连接,外油缸带动外模具进行前后运动;内模具的外侧面沿圆周面上设置有一圈圆弧状凸起,外模具内侧面沿圆周面设置有一圈与圆弧状凸起相配合的圆形凹陷,外模具与内模具之间形成薄壁钢管的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油缸带动外模具向后运动,内油缸带动内轴向前运动,驱动内模具沿径向扩张,从而在圆弧状凸起和圆形凹陷之间挤压成型突筋,可快速的对薄壁钢管的管端实现打筋,效率大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快速管端起筋机
本技术涉及薄壁钢管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快速管端起筋机。
技术介绍
薄壁不锈钢管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在薄壁不锈钢管的管端面上套上一层胶管,从而起到保温和防腐的作用。为了对套设的胶管进行固定,目前,行业上通常采用的做法是在薄壁不锈钢管的端部辊压出一圈突筋,但是,采用以上辊压工艺,难以保证整圈突筋受力均匀,因此容易导致突筋圆度不够,同时辊压速度很慢,效率低下,而且针对长度比较大的薄壁不锈钢管也不适合辊压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保证突筋圆度高、挤压速度快的高效快速管端起筋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快速管端起筋机,包括工控台,所述工控台上依次设有外模具、内模具、内轴、内油缸和外油缸;所述外模具和内模具均为环形涨紧结构;所述外模具同轴设置在内模具的外部;所述内油缸与内轴相连接,所述内轴可以内模具内进行滑动,所述内轴为轴面为锥面体结构;所述外油缸与外模进行固定连接,外油缸带动外模具进行前后运动;所述内模具的外侧面沿圆周面上设置有一圈圆弧状凸起,所述外模具内侧面沿圆周面设置有一圈与圆弧状凸起相配合的圆形凹陷,外模具与内模具之间形成薄壁钢管的容纳空间。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内模具包括若干个内弧形涨块,若干个所述内弧形涨块通过伸缩弹簧连接在一起组成内模具,若干个所述内弧形涨块的内弧面形成内楔面结构,所述内楔面结构与内轴的锥面体相配合形成涨紧结构。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外模具包括若干个外弧形涨块,若干个所述外弧形涨块通过伸缩弹簧连接在一起组成外模具,所述外模具的内壁与内模具的外壁相配合,若干个所述外弧形涨块的外弧面形成外楔面结构。本技术的管端起筋机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外油缸带动外模具向后运动,内油缸带动内轴向前运动,驱动内模具沿径向扩张,从而将薄壁钢管的内壁向外顶出,从而在圆弧状凸起和圆形凹陷之间挤压成型突筋,相比于传统的辊压模式,本技术的内模具均匀径向扩张,因此薄壁钢管的受力均匀,突筋圆度高,通过外油缸和内油缸的持续运动,可快速的对薄壁钢管的管端实现打筋,效率大大的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管高效快速管端起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管高效快速管端起筋机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内模具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内模具的整体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外模具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外模具的整体剖视图。图中所示:1、工控台,2、外模具,2.1、内弧形涨块,2.2、外楔面,2.3、圆形凹陷,3、内模具,3.1、内弧形涨块,3.2、内楔面,3.3、圆弧状凸起,4、内轴,4.1、锥面体,5、内油缸,6、外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至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快速管端起筋机,具体包括工控台1,工控机1内设有电控系统用于控制内油缸5和外油缸6的动作。在工控台1的台面上依次设有外模具2、内模具3、内轴4、内油缸5和外油缸6,在本实施例中,外模具2和内模具3均为环形涨紧结构,其中,外模具2同轴设置在内模具3的外部,当进行薄壁钢管的管端打筋时,环形涨紧结构的外模具2套入到环形涨紧结构的内模具3内。在本实施例中,内油缸5与内轴4相连接,内油缸5驱动内轴4进行前后运动,内轴4为轴截面为锥面体4.1(在本实施例中,内轴的轴截面为锥面体4.1,具体所述锥面体4.1为沿着所述内轴4的轴向从前到后内轴4的轴截面逐渐增大呈渐扩状),内轴4可以内模具3内进行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外油缸6与外模具2进行固定连接,外油缸6带动外模具2进行前后运动。在内模具3的外侧面沿圆周面上设置有一圈圆弧状凸起3.3,所述外模具2内侧面沿圆周面设置有一圈与圆弧状凸起3.3相配合的圆形凹陷2.3,外模具2与内模具3之间形成薄壁钢管的容纳空间,这样将薄壁钢管的管端放置在容纳空间内,通过圆弧状凸起3.3和圆形凹陷2.3相互配合实现对薄壁钢管管端的打筋(即形成突筋)。参见图3至4所示,内模具3包括若干个内弧形涨块3.1,若干个所述内弧形涨块3.1通过伸缩弹簧(图中未标示)连接在一起组成内模具3(在本实施例中,内模具3由8个内弧形涨块3.1组成,8个弧形涨块3.1通过伸缩弹簧沿着弧面组成一个圆形内模具3),若干个内弧形涨块3.2的内弧面形成内楔面3.2,所述内楔面3.2与内轴3的锥面体4.1相配合形成涨紧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内轴的轴截面为锥面体4.1,具体所述锥面体4.1为沿着所述内轴4的轴向从前到后内轴4的轴截面逐渐增大呈渐扩状)内模具3的内楔面从前至后逐渐增大呈渐扩状与内轴4的锥面体4.1相配合。参见图5至6所示,外模具2包括若干个外弧形涨块2.1,若干个所述外弧形涨块2.1通过伸缩弹簧(图中未标示)连接在一起组成外模具2(在本实施例中,外模具2由8个外弧形涨块2.1组成,8个外弧形涨块2.1通过伸缩弹簧沿着弧面组成一个圆锥形的外模具2),所述外模具2的内壁与内模具1的外壁相配合,若干个所述外弧形涨块2.1的外弧面形成外楔面3.2。具体的外楔面3.2为沿着所述外模具2的轴向从前到后逐渐增大呈渐扩状。这样,当外油缸6带动外模具2向后运动时,外模具2能快速的产生內缩力将管端迅速形成突筋。下面介绍本技术的管端起筋机的工作流程:第一步:将薄壁钢管的管端插入到外模具2与内模具3之间的薄壁钢管的容纳空间内,由于外模具2和内模具3均为张紧结构,这样,可以将薄壁钢管的管端夹在两者之间;第二步:启动外油缸6驱动外模具2向后运动,同时启动内油缸5驱动内轴4向前运动,内轴4深入到内模具3内,在内轴4的作用下,内模具3径向扩张,在圆弧状凸起3.3和圆形凹陷2.3之间挤压成型突筋;第三步:内油缸5和外油缸6分别回复原位,将薄壁钢管取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快速管端起筋机,包括工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控台上依次设有外模具、内模具、内轴、内油缸和外油缸;所述外模具和内模具均为环形涨紧结构;所述外模具同轴设置在内模具的外部;所述内油缸与内轴相连接,所述内轴可以内模具内进行滑动,所述内轴为轴面为锥面体结构;所述外油缸与外模进行固定连接,外油缸带动外模具进行前后运动;所述内模具的外侧面沿圆周面上设置有一圈圆弧状凸起,所述外模具内侧面沿圆周面设置有一圈与圆弧状凸起相配合的圆形凹陷,外模具与内模具之间形成薄壁钢管的容纳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快速管端起筋机,包括工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控台上依次设有外模具、内模具、内轴、内油缸和外油缸;所述外模具和内模具均为环形涨紧结构;所述外模具同轴设置在内模具的外部;所述内油缸与内轴相连接,所述内轴可以内模具内进行滑动,所述内轴为轴面为锥面体结构;所述外油缸与外模进行固定连接,外油缸带动外模具进行前后运动;所述内模具的外侧面沿圆周面上设置有一圈圆弧状凸起,所述外模具内侧面沿圆周面设置有一圈与圆弧状凸起相配合的圆形凹陷,外模具与内模具之间形成薄壁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来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峰佑高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