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对线仪及其对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6689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对线仪及其对线方法,它包括:电缆对线仪由两个相同的仪器组成,使用时需将仪器依次一个设置为“主”模式,一个设置为“从”模式,分别连接电缆两侧线芯;每个仪器由控制器、数字显示器、接线模块、发光二极管和电源组成;两个对线仪加上需对线的电缆芯、电缆屏蔽层和变电站接地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其中两个对线仪的T、R端通过电缆屏蔽层和变电站接地网组成一个串行通信通道。通过电缆金属屏蔽层与工作现场的接地网构成通信信道,将两侧信息简化为“数字”和特定的“确认”信号,由低成本的单片机来处理电平输出与信息通信,并用数码管来显示工作状态,实现了通过仪器全面了解对侧情况,无需对侧人工确认。

A cable alignment instrument and its alignment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ble alignment instrument and its alignment method, which includes: the cable alignment instrument is composed of two identical instruments, one of which needs to be set in the \main\ mode and the other in the \slave\ mode, respectively, to connect the cable cores on both sides; each instrument consists of a controller, a digital display and wiring. Module,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power supply; two pairing meters plus cable core, cable shielding layer and substation grounding grid constitute a complete detection system, in which two pairing meters T and R terminals form a serial communication channel through cable shielding layer and substation grounding grid.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is composed of metal shielding layer of cable and grounding network of work site. The information on both sides is simplified to \digital\ and specific \confirmation\ signals. The level output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re processed by low-cost single-chip computer, and the working state is displayed by digital tube. The contralateral situation is comprehensively understood through the instrument. Need contralateral manual confi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对线仪及其对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测量
,特别是一种电缆对线仪及其对线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力行业设备施工安装工程中,各类设备之间需要使用大量的控制电缆连接,每根电缆两侧需要核对线芯,同一根电缆芯两侧需要根据设计图纸标注相同的回路编号,便于运行维护,但控制电缆对芯的工作量巨大。目前的电缆对线仪采用的原理是:将一根电缆两侧的所有线芯接入对线仪器,仪器同一时刻将9-12V直流电源正极加在本侧的一个接线端上,形成电源正极-一根电缆芯-对侧仪器-公共线-回到本侧电源负极。该通路中两侧仪器各有一个指示灯亮,其余指示灯熄灭,从而确定两侧亮灯的电缆芯为同一根芯。两侧对线人员通过对讲机确认信息后,操作对线仪依次对下一路电缆芯加电,直至全部电缆芯核对完毕。对线过程中两侧对线人员需要通过步话机交换的信息量较大如“开始加电”、“对几号芯”、“回路编号完成切换下一路”等信息,工作效率低。并且在实际对线场景中,确认了同一芯后,需要两侧同时贴“回路编号”标签,故对侧还需要人员贴标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缆对线仪及其对线方法,通过电缆金属屏蔽层与工作现场的接地网构成通信信道,将两侧信息简化为“数字”和特定的“确认”信号,由低成本的单片机来处理电平输出与信息通信,并用数码管来显示工作状态,实现了通过仪器全面了解对侧情况,无需对侧人工确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缆对线仪,它包括有:第一电缆主仪器和第二电缆从仪器;第一电缆主仪器包括有:主控制器、主数字显示器、主接线模块、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电源;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主数字显示器、主接线模块和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主接线模块内且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主接线模块通过电缆芯与多芯控制电缆连接;所述主控制器还与多芯控制电缆的电缆屏蔽层连接;第二电缆从仪器包括有:从控制器、从数字显示器、从接线模块、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电源;所述从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从数字显示器、从接线模块和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从接线模块内且与所述从控制器连接;所述从接线模块通过电缆芯与多芯控制电缆连接;所述从控制器还与多芯控制电缆的电缆屏蔽层连接;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从控制器均接地。进一步,所述主控制器的R端与所述电缆屏蔽层连接,所述从控制器的T端与所述电缆屏蔽层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T端与所述从控制器的R端连接并接地。进一步,所述主控制器与从控制器均为STM51单片机。进一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第二发光二极管均为20个。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缆对线仪的对线方法,它包括有:S1:主控制器通电,向从控制器发送握手信号,得到从控制器确认后,连接成功;S2:主控制器开始自动依次向主接线模块上的接线端子X1-X20输出电平;S3:首先主控制器控制主数字显示器显示“1”,然后主控制器开始通过串行通道向从控制器发送数据“1”,表示“正在进行1号电缆芯的对线”;S4:则主控制器在主接线模块的X1接线端子上输出高电平,X2-X20接线端子输出低电平;S5:此时1号电缆芯两端的端子上出现高电平,对应的LED1发光;其余电缆芯两端出现低电平,对应的LEDx不发光;S6:从控制器通过串行通道收到数据“1”后,在从数字显示器上显示“1”;S7:若此时X1-X20接线端子中的一个LED灯亮,则说明该端子上的电缆芯与对端为同一芯,则编号为“1”,并贴上“1”号标签;S8:将该电缆芯两端都贴上“1”号标签后,再按下从控制器上的“确认”按钮,向主控制器发送“已确认”信号,表示“可以开始下一电缆芯的测试”;S9:主控制器收到“已确认”信号后,主数字显示器显示“2”,向从数字显示器发送数据“2”,并在主接线模块的X2接线端子上输出高电平,其余Xn为低电平;S10:从控制器进行相应检测,并在电缆两端LED发光的电缆芯上贴上“2”号标签,依次完成所有电缆芯的对线;S11:如果从控制器中的从数字显示器有数字显示,但从接线模块上没有LED灯亮,则说明电缆的这一根芯断线;S12:将主接线模块中X2接线端子上的电缆芯贴上“断线”标签;S13:按下从控制器的“确认”按钮,开始进行下一电缆芯对线,直至全部电缆芯对线完成;S14:最后再按下主控制器的“确认”按钮,向从控制器发送“完成”信息;S15:从控制器收到“完成”信息后,向主控制器回应“确认完成”信息;S16:整个对线过程结束。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电缆金属屏蔽层与工作现场的接地网构成通信信道,将两侧信息简化为“数字”和特定的“确认”信号,由低成本的单片机来处理电平输出与信息通信,并用数码管来显示工作状态,实现了通过仪器全面了解对侧情况,无需对侧人工确认。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电缆对线仪连接示意图。图2为电缆对线仪的通信时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电缆对线仪,它包括有:第一电缆主仪器和第二电缆从仪器;电缆对线仪由两个相同的仪器组成,使用时需将仪器依次一个设置为“主”模式,一个设置为“从”模式,分别连接电缆两侧线芯。第一电缆主仪器包括有:主控制器A1、主数字显示器A2、主接线模块A3、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电源;主控制器A1分别与主数字显示器A2、主接线模块A3和电源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位于主接线模块A3内且与主控制器A1连接;主接线模块A3通过电缆芯与多芯控制电缆4连接;主控制器A1还与多芯控制电缆的电缆屏蔽层连接;第二电缆从仪器包括有:从控制器B1、从数字显示器B2、从接线模块B3、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电源;从控制器B1分别与从数字显示器B2、从接线模块B3和电源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从接线模块B3内且与从控制器B1连接;从接线模块B3通过电缆芯与多芯控制电缆4连接;从控制器B1还与多芯控制电缆的电缆屏蔽层连接;主控制器A1与从控制器B1均接地。主控制器A1的R端与电缆屏蔽层连接,从控制器B1的T端与电缆屏蔽层连接;主控制器A1的T端与从控制器B1的R端连接并接地。两个对线仪加上需对线的电缆芯、电缆屏蔽层和变电站接地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其中两个对线仪的T、R端通过电缆屏蔽层和变电站接地网组成一个串行通信通道。主控制器A1与从控制器B1均为STM51单片机。第一发光二极管与第二发光二极管均为20个。如图2所示;一种电缆对线仪的对线方法,方法包括有:S1:主控制器A1通电,向从控制器B1发送握手信号,得到从控制器B1确认后,连接成功;S2:主控制器A1开始自动依次向主接线模块A3上的接线端子X1-X20输出电平;S3:首先主控制器A1控制主数字显示器A2显示“1”,然后主控制器A1开始通过串行通道向从控制器B1发送数据“1”,表示“正在进行1号电缆芯的对线”;S4:则主控制器A1在主接线模块A3的X1接线端子上输出高电平,X2-X20接线端子输出低电平;S5:此时1号电缆芯两端的端子上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对线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电缆主仪器和第二电缆从仪器;第一电缆主仪器包括有:主控制器(A1)、主数字显示器(A2)、主接线模块(A3)、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电源;所述主控制器(A1)分别与所述主数字显示器(A2)、主接线模块(A3)和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主接线模块(A3)内且与所述主控制器(A1)连接;所述主接线模块(A3)通过电缆芯与多芯控制电缆(4)连接;所述主控制器(A1)还与多芯控制电缆的电缆屏蔽层连接;第二电缆从仪器包括有:从控制器(B1)、从数字显示器(B2)、从接线模块(B3)、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电源;所述从控制器(B1)分别与所述从数字显示器(B2)、从接线模块(B3)和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从接线模块(B3)内且与所述从控制器(B1)连接;所述从接线模块(B3)通过电缆芯与多芯控制电缆(4)连接;所述从控制器(B1)还与多芯控制电缆的电缆屏蔽层连接;所述主控制器(A1)与所述从控制器(B1)均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对线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电缆主仪器和第二电缆从仪器;第一电缆主仪器包括有:主控制器(A1)、主数字显示器(A2)、主接线模块(A3)、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电源;所述主控制器(A1)分别与所述主数字显示器(A2)、主接线模块(A3)和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主接线模块(A3)内且与所述主控制器(A1)连接;所述主接线模块(A3)通过电缆芯与多芯控制电缆(4)连接;所述主控制器(A1)还与多芯控制电缆的电缆屏蔽层连接;第二电缆从仪器包括有:从控制器(B1)、从数字显示器(B2)、从接线模块(B3)、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电源;所述从控制器(B1)分别与所述从数字显示器(B2)、从接线模块(B3)和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从接线模块(B3)内且与所述从控制器(B1)连接;所述从接线模块(B3)通过电缆芯与多芯控制电缆(4)连接;所述从控制器(B1)还与多芯控制电缆的电缆屏蔽层连接;所述主控制器(A1)与所述从控制器(B1)均接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对线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A1)的R端与所述电缆屏蔽层连接,所述从控制器(B1)的T端与所述电缆屏蔽层连接;所述主控制器(A1)的T端与所述从控制器(B1)的R端连接并接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对线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A1)与从控制器(B1)均为STM51单片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对线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第二发光二极管均为20个。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对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有:S1:主控制器(A1)通电,向从控制器(B1)发送握手信号,得到从控制器(B1)确认后,连接成功;S2:主控制器(A1)开始自动依次向主接线模块(A3)上的接线端子X1-X20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宋忠友宫林唐逸谭涵丹余亚玲王鲲鹏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