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电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634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1:00
电动致动器(1)具备收容并保持电动机部(A)和运动转换机构部(B)的框体(2),运动转换机构部(B)具有:与转子(24)的旋转中心同轴地配置的丝杠轴(33);以及能旋转地嵌合于丝杠轴的外周的螺母构件(32),伴随螺母构件(32)的旋转,丝杠轴(33)沿轴向直线运动,从而安装于丝杠轴(33)的操作部(D)对操作对象在轴向上进行操作,其中,保持电气部件的端子部(D)(端子主体(50))具有被框体(2)的构成构件从轴向两侧夹持的筒状部(50A),并且在筒状部(50A)设置有使框体(2)的内外连通的开口部(50c),丝杠轴(33)形成为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贯通孔(33c)的中空状。

Electric actu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机动车中,为了其省力化、低燃料消耗率化而电动化得到发展,例如,开发出了通过电动机(马达)的输出来进行自动变速器、致动器以及转向等操作的系统,并投入到市场中。作为使用于这样的系统的电动致动器,具有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后输出的运动转换机构采用丝杠装置(滚珠丝杠装置)的致动器(例如,专利文献1)。在该情况下,滚珠丝杠装置的丝杠轴构成电动致动器的输出构件。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42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对于电动致动器,还研究了例如向如作为自动变速器的一种的DCT那样两个操作对象同轴地配置的设备(系统)的搭载,或者实际地进行了搭载。然而,在将专利文献1的电动致动器搭载于上述的设备的情况下,需要单独配置两个致动器,并且对各致动器的输出构件与操作对象的连结方式进行研究,因此存在设备整体复杂化、大型化的可能性。因此,认为若能够实现例如具有能够单独地操作的两个输出构件并且两个输出构件同轴配置的电动致动器,则能够尽可能地消除上述问题。但是,即使能够实现这种电动致动器,若其组装性(生产性)差,制造成本存在困难,则实际上难以普及。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课题在于实现可单独地对多个操作对象(特别是同轴配置的多个操作对象)进行操作并且组装性也良好的电动致动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致动器,其具备接受电力的供给而驱动的电动机部;将电动机部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而输出的运动转换机构部;以及收容电动机部和运动转换机构部的框体,运动转换机构部具有:与电动机部的转子的旋转中心同轴地配置的丝杠轴;以及能旋转地嵌合于该丝杠轴的外周的螺母构件,伴随螺母构件接受转子的旋转运动而旋转,丝杠轴沿轴向直线运动,从而安装于丝杠轴的操作部对操作对象在轴向上进行操作,其特征在于,框体由在轴向上结合的多个构件构成,保持电气部件的端子部具有被框体的构成构件从轴向两侧夹持的筒状部,并且在筒状部设置有使框体的内外连通的开口部,丝杠轴形成为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贯通孔的中空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所说的“电气部件”是指,包括例如用于向电动机部供给驱动电力的供电电路、用于电动机部的旋转控制的旋转角度检测用传感器等的概念。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将设置于丝杠轴的轴向上的贯通孔作为用于配置安装于其他丝杠轴的操作部(使其穿过)的部位而使用。因此,例如在将分别具有电动机部、运动转换机构部以及端子部的两个致动器单元在轴向上并排地同轴配置的情况下,若将中空状的操作部安装于一方的致动器单元的丝杠轴,并且使在另一方的致动器单元的丝杠轴安装的操作部穿过上述丝杠轴(以及操作部)的贯通孔,则能够实现紧凑化、并且同轴地配置有可单独地操作的两个输出构件(操作部)的电动致动器。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同样的理由,也能够实现同轴地配置有可单独地操作的三个以上的输出构件(操作部)的电动致动器。另外,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构成框体的构件彼此在轴向上结合,而组装出框体,从而能够形成可驱动电动机部的状态。特别是,若在端子部的筒状部设置有使框体的内外连通的开口部,则能够将与电气部件连接的电气配线经由上述的开口部向框体的径向外侧引出。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端子部单体的状态下完成电气配线的取回作业,因此在电动致动器的组装阶段无需实施繁琐的电气配线的取回作业。因此,即使是同轴地配置有两个以上的输出构件并且可单独地操作两个以上的输出构件的电动致动器,也能够提高组装性、生产性,实现成本降低。也可以为,电动机部的定子的至少一部分嵌合于端子部的筒状部。这样一来,能够组装框体的同时将电动机部的定子组装于框体的内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动致动器的组装性。电动机部的转子可以具有中空旋转轴,螺母构件配置于中空旋转轴的内周,中空旋转轴由配置于在轴向上分开的两个部位的滚动轴承支承为旋转自如,在该情况下,可以在中空旋转轴设置两个滚动轴承中的一方的所述滚动轴承的内侧轨道面。这样一来,能够使中空旋转轴在轴向上紧凑化,进而使框体在轴向上紧凑化。由此,能够实现在轴向上紧凑化且向使用设备的搭载性优异的电动致动器。在中空旋转轴设置有上述的内侧轨道面的情况下,若将该内侧轨道面设置于螺母构件的轴向宽度的内侧,则能够进一步使电动致动器在轴向上紧凑化。也可以为,运动转换机构部具有将转子的旋转减速后向螺母构件传递的减速器。这样一来,能够采用小型的电动机,因此能够实现电动致动器的轻量、紧凑化。作为减速器,可以采用行星齿轮减速器。若为行星齿轮减速器,则具有如下优点:能够通过例如变更齿轮诸要素、变更行星齿轮的设置级数而容易地调整减速比,并且即使多级地设置行星齿轮,也能够避免减速器的大型化,进而避免电动致动器的大型化。专利技术效果综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可单独地对多个操作对象进行操作并且组装性也良好的电动致动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致动器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E-E线向视剖视图。图4是将电动机的转子和运动转换机构部取出并放大了的纵剖视图。图5是图2的F-F线向视剖视图。图6是将电动机的定子和端子部取出并放大了的纵剖视图。图7是图2的G-G线向视剖视图。图8是图2的H-H线向视剖视图。图9是示出在外壳组装有齿圈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0A是图1所示的电动致动器的左视图(罩的俯视图)。图10B是图10A的I-I线向视剖视图。图11是示出图1的电动致动器的控制系统的概要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致动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致动器的纵剖视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具备:在轴向上并排配置(同轴配置)的第一以及第二致动器单元3、4、以及收容并保持两致动器单元3、4的框体2,第一以及第二致动器单元3、4分别具备:接受电力的供给而被驱动的电动机部A、将电动机部A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而输出的运动转换机构部B、在轴向上对未图示的操作对象进行操作的操作部C、以及端子部D。框体2由以同轴配置的状态在轴向上结合的多个构件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框体2由在轴向一侧(图1中的纸面右侧。以下相同。)的端部配置的外壳20、在轴向另一侧(图1中的纸面左侧。以下相同。)的端部配置的罩29、配置在外壳20与罩29之间的中间外壳80、以及分别配置在外壳20与中间外壳80之间以及中间外壳80与罩29之间的端子部D(端子主体50)的结合体构成。罩29、中间外壳80以及两个端子主体50通过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的组装用螺栓61而安装固定于外壳20。因此,第一致动器单元3的端子主体50被在其轴向两侧配置的外壳20和中间外壳80夹持,第二致动器单元4的端子主体50被在其轴向两侧配置的中间外壳80和罩29夹持。如图9扩大示出那样,外壳20呈一体地具有小径圆筒部20a和大径圆筒部20c的带台阶的圆筒状,由加工性(量产性)以及热传导率优异的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锌合金或者镁合金形成。如图1、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罩29呈有底筒状,一体地具有向轴向一侧突设的圆筒部29a。虽然省略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具备:接受电力的供给而驱动的电动机部;将该电动机部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而输出的运动转换机构部;以及收容所述电动机部和所述运动转换机构部的框体,所述运动转换机构部具有:与所述电动机部的转子的旋转中心同轴地配置的丝杠轴;以及能旋转地嵌合于该丝杠轴的外周的螺母构件,伴随所述螺母构件接受所述转子的旋转运动而旋转,所述丝杠轴沿轴向直线运动,从而安装于所述丝杠轴的操作部对操作对象在轴向上进行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由在轴向上结合的多个构件构成,保持电气部件的端子部具有被所述框体的构成构件从轴向两侧夹持的筒状部,并且在该筒状部设置有使所述框体的内外连通的开口部,所述丝杠轴形成为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贯通孔的中空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25 JP 2016-061626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具备:接受电力的供给而驱动的电动机部;将该电动机部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而输出的运动转换机构部;以及收容所述电动机部和所述运动转换机构部的框体,所述运动转换机构部具有:与所述电动机部的转子的旋转中心同轴地配置的丝杠轴;以及能旋转地嵌合于该丝杠轴的外周的螺母构件,伴随所述螺母构件接受所述转子的旋转运动而旋转,所述丝杠轴沿轴向直线运动,从而安装于所述丝杠轴的操作部对操作对象在轴向上进行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由在轴向上结合的多个构件构成,保持电气部件的端子部具有被所述框体的构成构件从轴向两侧夹持的筒状部,并且在该筒状部设置有使所述框体的内外连通的开口部,所述丝杠轴形成为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贯通孔的中空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所述电动机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任卓志池田良则内藤悠纪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