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6323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0:55
为了提供具有线缆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电连接的改善的可靠性的连接器。多个电接触端子设置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上并且设置有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该第一接触部分插入支撑构件中并且可接触由该支撑构件支撑的线缆,该第二接触部分设置在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并且可接触配合连接器的端子部分。基座构件设置有隔板部分和突出壁部分,该隔板部分形成在第一接纳部分和第二接纳部分之间,该突出壁部分从隔板部分朝向第二接纳部分突出到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沿长度方向穿透并且可接纳配合连接器的端子部分的多个通道部分形成在突出壁部分和隔板部分中,多个通道部分被形成以便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彼此分离,并且多个电接触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分容纳在多个通道部分中。

Connector

To provide improved reliability connectors with 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cables and mating connectors. A plurality of electrical contact terminals are arranged on one sid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tact part and a second contact part, which are inserted into the support member and can touch the cable supported by the support member, and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can contact with the connector. The terminal part. The base member is provided with a partition part and a protruding wall part, which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receiving part and the second receiving part. The protruding wall part protrudes from the partition part towards the second receiving part to the other sid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A plurality of channel portions that penetrat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can accommodate the terminal portion of the mating connector are formed in the protruding wall portion and the partition portion, a plurality of channel portions are formed to separate each other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rthogonal to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the second contact portion of the plurality of electrical contact terminals is accommodated in a plurality of channel por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线缆和配合连接器的各种类型的连接器是常规已知的。存在使用下面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电接触端子作为在此类连接器中使用的电接触端子的情况。因为多个此类电接触端子设置在连接器中,所以当连接到相对侧上的配合连接器时,配合连接器的端子部分连接到对应的电接触端子。[引文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2003-173835[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这里,在使用诸如上面的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那些的电接触端子的连接器情况下,存在以下情况:线缆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通过例如配合连接器的端子部分接触被设置成与对应的电接触端子相邻的其它电接触端子减小。因此,存在对具有线缆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的改善的可靠性的连接器的需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是电连接线缆和配合连接器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设置有: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可支撑线缆;基座构件,该基座构件设置有第一接纳部分和第二接纳部分,该第一接纳部分设置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上并且可接纳支撑构件,该第二接纳部分设置在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并且可接纳配合连接器;覆盖构件,该覆盖构件可从上侧安装到基座构件并且覆盖由第一接纳部分接纳的支撑构件;和多个电接触端子,该多个电接触端子可接触线缆和配合连接器的端子部分;其中多个电接触端子设置有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该第一接触部分设置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上,插入支撑构件中,并且可接触由该支撑构件支撑的线缆,该第二接触部分设置在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并且可接触配合连接器的端子部分;基座构件设置有隔板部分和突出壁部分,该隔板部分形成在第一接纳部分和第二接纳部分之间,该突出壁部分从隔板部分朝向第二接纳部分突出到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多个通道部分,该多个通道部分沿长度方向穿透并且可接纳配合连接器的端子部分,该多个通道部分形成在突出壁部分和隔板部分中;多个通道部分被形成以便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彼此分离;并且多个电接触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分容纳在多个通道部分中。在此类方面中,由支撑构件和覆盖构件支撑的线缆接触电接触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分,该支撑构件由基座构件的第一接纳部分接纳。由基座构件的第二接纳部分接纳的配合连接器的端子部分接触电接触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分。由此,线缆和配合连接器在由连接器支撑的状态下电连接。这里,突出壁部分设置在可接纳配合连接器的第二接纳部分内。此外,沿长度方向穿透并且可接纳配合连接器的端子部分的多个通道部分形成在突出壁部分和隔板部分中。多个电接触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分容纳在通道部分中。以该方式构造的多个通道部分被形成以便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彼此分离。即,通道部分处于通过突出壁部分的壁在空间上彼此分离的状态。因此,接纳在通道部分中的配合连接器的端子部分通过突出壁部分的壁彼此分离。通过此类构型,防止了端子部分彼此电接触或接近,并且可改善线缆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可改善线缆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3]根据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根据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5]根据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横截面透视图。[图6]根据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7]根据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支撑构件和电接触端子的透视图。[图8]根据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电接触端子的平面图。[图9]根据实施方案的连接到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的透视图。[图10]处于配合连接器和线缆电连接的状态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11]示出在线缆和配合连接器连接的情况下的连接器的概念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包括的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需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或等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标记,并且省略冗余描述。此外,术语“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基于所示的方向,并且是为了方便。如图1至图6和图10所示,连接器100用于电连接线缆101和配合连接器102。在本实施方案中,描述了四个线缆101被排列的情况。通过由绝缘体构造的覆盖部分覆盖由导电材料构造的导体部分构造每个线缆101。连接器100设置有外壳2和多个电接触端子3,该外壳2沿长度方向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该多个电接触端子3接触并且电连接线缆101和配合连接器102。此外,外壳2设置有基座构件4、支撑构件6和覆盖构件7。需注意,在本实施方案中,外壳2的长度方向被定义为x轴方向,该x轴方向的一侧是x轴方向正侧,并且该x轴方向的另一侧是x轴方向负侧。此外,外壳2的上下方向被定义为z轴方向,该z轴方向的上侧是z轴方向正侧,并且该z轴方向的下侧是z轴方向负侧。此外,垂直于x轴和z轴的宽度方向被定义为y轴方向,该y轴方向的一侧是y轴方向正侧,并且该y轴方向的另一侧是y轴方向负侧。[基座构件]基座构件4是在z轴方向负侧-即连接器100的底侧上支撑支撑构件6、电接触端子3和覆盖构件7的构件。基座构件4设置有第一接纳部分11、第二接纳部分12和隔板部分13,该第一接纳部分11设置在x轴方向正侧(沿长度方向的一侧)上并且可接纳支撑构件6,该第二接纳部分12设置在x轴方向负侧(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并且可接纳配合连接器102,该隔板部分13形成在第一接纳部分11和第二接纳部分12之间。隔板部分13是矩形壁部分,该矩形壁部分在yz轴平面上展开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此外,隔板部分13具有在x轴方向正侧上的前壁表面13a,以及在x轴方向负侧上的后壁表面13b(参见图5)。隔板部分13沿x轴方向设置在连接器100的中心位置附近。构造第一接纳部分11的壁部分形成在隔板部分13的前壁表面13a侧上。构造第二接纳部分12的壁部分和容纳电接触端子3的突出壁部分16(参见图5)形成在隔板部分13的后-壁表面13b侧上。第一接纳部分11具有可从z轴方向正侧(即,从上面)接纳支撑构件6的构型。第一接纳部分11具有向z轴方向正侧敞开的构型。此外,第一接纳部分11具有可通过插置在第一接纳部分11和覆盖构件7之间固定所接纳的支撑构件6的构型。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接纳部分11设置有底壁部分21;一对侧壁部分22、22;一对支座部分23、23;内壁部分24;以及一对保持部分26、26。底壁部分21;该对侧壁部分22、22;该对支座部分23、23;以及内壁部分24从隔板部分13的前壁表面13a朝向x轴方向正侧延伸。每个壁部分的长度不受特别限制;然而,在本实施方案中,底壁部分21;该对侧壁部分22、22;以及该对支座部分23、23从前壁表面13a到x轴方向正侧突出相同的尺寸。此外,与底壁部分21;该对侧壁部分22、22;以及该对支座部分23、23相比,内壁部分24从前壁表面13a突出更短的尺寸。底壁部分21沿着隔板部分13的下边缘部分沿y轴方向展开。需注意,壁部分的宽度和高度不受特别限制;然而,沿底壁部分21的y轴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设置在沿隔板部分13的y轴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的内侧上。此外,该对侧壁部分22、22沿着在底壁部分21的y轴方向上的两个边缘部分延伸,并且朝向z轴方向正侧竖立。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电连接线缆和配合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可支撑所述线缆;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设置有第一接纳部分和第二接纳部分,所述第一接纳部分设置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上并且可接纳所述支撑构件,所述第二接纳部分设置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并且可接纳所述配合连接器;覆盖构件,所述覆盖构件能够从上侧安装到所述基座构件并且覆盖由所述第一接纳部分接纳的所述支撑构件;和多个电接触端子,所述多个电接触端子可接触所述线缆和所述配合连接器的端子部分;其中所述多个电接触端子设置有第一接触部分,所述第一接触部分设置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上,插入所述支撑构件中,并且可接触由该支撑构件支撑的所述线缆,和第二接触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分设置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并且可接触所述配合连接器的所述端子部分;所述基座构件设置有隔板部分,所述隔板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接纳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纳部分之间,和突出壁部分,所述突出壁部分从所述隔板部分朝向所述第二接纳部分突出到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多个通道部分,所述多个通道部分形成在所述突出壁部分和所述隔板部分中,所述多个通道部分沿所述长度方向穿透并且可接纳所述配合连接器的所述端子部分;所述多个通道部分被形成以便沿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彼此分离;并且所述多个电接触端子的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容纳在所述多个通道部分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31 JP 2016-0713231.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电连接线缆和配合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可支撑所述线缆;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设置有第一接纳部分和第二接纳部分,所述第一接纳部分设置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上并且可接纳所述支撑构件,所述第二接纳部分设置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并且可接纳所述配合连接器;覆盖构件,所述覆盖构件能够从上侧安装到所述基座构件并且覆盖由所述第一接纳部分接纳的所述支撑构件;和多个电接触端子,所述多个电接触端子可接触所述线缆和所述配合连接器的端子部分;其中所述多个电接触端子设置有第一接触部分,所述第一接触部分设置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上,插入所述支撑构件中,并且可接触由该支撑构件支撑的所述线缆,和第二接触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分设置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并且可接触所述配合连接器的所述端子部分;所述基座构件设置有隔板部分,所述隔板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接纳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纳部分之间,和突出壁部分,所述突出壁部分从所述隔板部分朝向所述第二接纳部分突出到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多个通道部分,所述多个通道部分形成在所述突出壁部分和所述隔板部分中,所述多个通道部分沿所述长度方向穿透并且可接纳所述配合连接器的所述端子部分;所述多个通道部分被形成以便沿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彼此分离;并且所述多个电接触端子的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容纳在所述多个通道部分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通道部分的开口部分形成在所述突出壁部分的顶端中,并且锥部形成在所述开口部分的周边部分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从沿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另一侧观察所述一侧时,所述第二接纳部分被设置以便围绕所述突出壁部分并且设置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周壁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接触端子设置有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延伸到沿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一侧的中继部分,所述第一接触部分从所述中继部分的沿所述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田稔男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