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552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2:43
一种按键结构,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一枢接组件、一支撑板、一可吸附件以及一磁性元件。枢接组件包括一第一枢接件及一第二枢接件。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接合于一轴线上,并以该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支撑板具有一第一支撑件及一第二支撑件,分别耦接于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可吸附件设置于第二枢接件且位于第二枢接件的下方。磁性元件对应位于可吸附件下方,其中当键帽受按压时,可吸附件相对于枢接组件的轴线转动。

Key structure

A key structure comprises a key cap, a pivot assembly, a support plate, an adsorbable part and a magnetic element. The pivot assembly comprises a first pivot joint and a second pivot joint. The first pivot joint and the second pivot joint are connected on an axis, and rotate relative to the center of the axis. The supporting plate has a first supporting member and a second supporting member, which are respectively coupled to the first pivot joint and the second pivot joint. The adsorbable part is arranged at the second pivot joint and is located below the second pivot joint. The magnetic element corresponds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adsorbable component, in which the adsorbable component rotates relative to the axis of the pivotal component when the key cap is pres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结构本申请是为分案申请,母案申请日:2016年2月19日;申请号:201610093963.X;专利技术名称:按键结构及应用该按键结构的可携带式电脑。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且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薄形化设计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按键结构采用弹性件提供键帽的一弹性回复力,并以剪刀脚结构支撑键帽,使键帽可回复至按压前的位置。然而,剪刀脚结构组装不易,且按压行程较高,不适合用在薄形化键盘。同时,当按帽被按压时,需藉由弹性件将下压力传至以双层线路制作的薄膜电路板上,若下压力过小将不易使双层线路接触,故灵敏度较差。此外,现有的按键结构在非使用状态时无法收纳以减低结构高度,在可携式电脑强调超薄厚度的今日,有必要开发新的按键结构以降低可携式电脑的整体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朝向轻量化、薄形化设计,以减少按压行程,并能提高灵敏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可由释放状态转换到储存状态,以降低按键结构的整体高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一枢接组件、一支撑板、一可吸附件以及一磁性元件。枢接组件包括一第一枢接件及一第二枢接件。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接合于一轴线上,并以该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支撑板具有一第一支撑件及一第二支撑件,分别耦接于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可吸附件设置于第二枢接件且位于第二枢接件的下方。磁性元件对应位于可吸附件下方,其中当键帽受按压时,可吸附件相对于枢接组件的轴线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一枢接组件、一第一支撑件、一第二支撑件、一可吸附件以及一磁性元件。枢接组件设置于键帽的下方。枢接组件包括一第一枢接件及一第二枢接件。第一枢接件具有一第一轴固定部以及一第一连接部。第二枢接件具有一第二轴固定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接合于一轴线上,且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以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轴线位于第一轴固定部与第二轴固定部之间。第一及第二支撑件分别耦接于第一轴固定部的两端与第二轴固定部的两端。可吸附件设置于第二枢接件,并与该第二枢接件绕著该轴线同向旋转。磁性元件对应位于可吸附件下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一枢接组件、一第一支撑件、一第二支撑件、一可吸附件以及一磁性元件。枢接组件设置于键帽的下方。枢接组件包括一第一枢接件及一第二枢接件。第一枢接件具有一第一轴固定部以及一第一连接部。第二枢接件具有一第二轴固定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接合于一轴线上,且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以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轴线位于第一轴固定部与第二轴固定部之间。第一及第二支撑件分别耦接于第一轴固定部的两端与第二轴固定部的两端。可吸附件设置于第二枢接件。磁性元件对应位于可吸附件下方,其中键帽未被按压时,可吸附件吸附磁性元件。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图2分别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元件分解后的俯视角及仰视角的示意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组装前的元件分解的示意图;图3-1绘示一具有磁性元件的底板的示意图;图3-2至图3-4绘示一支撑板以及该支撑版和图3-1所示底板之间相对滑动的示意图;图3-5绘示定位用的下壳体的示意图;图3-6至图3-8绘示底板与下壳体之间相对滑动的示意图;图4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组装后的示意图;图5A及图5B绘示图4的按键结构分别处于释放状态(即可使用状态,例如在可携式电脑上盖开启时)与储存状态(例如在可携式电脑上盖与主体闭合时)的外观示意图;图6A及图6B绘示图5A中沿着A-A剖视的按键结构在使用状态时由释放状态转换到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7A及图7B绘示图5B中沿着A-A剖视的按键结构由释放状态转换到储存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8绘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元件分解图;图9~10分别绘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组装前的元件分解图及组装后的示意图;图11A及图11B绘示图10的按键结构由释放状态转换到储存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12A及图12B绘示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设置于一携带式电脑内并随着上盖开合而由释放状态(即可使用状态,例如在可携式电脑上盖开启时)到储存状态(例如在可携式电脑上盖与主体闭合时)的剖视示意图;图13-1至图13-4分别绘示本专利技术四种实施例的按键结构设置于可携带式电脑内的组装示意图;图13-5绘示图13-1至图13-2的按键结构采用的连动组件的示意图;图13-6绘示图13-3至图13-4的按键结构采用的连动组件的示意图;图13-7绘示圆柱凸轮上设有沿着凹槽滑动的导引件的示意图;图14A至图14C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三种实施例的具有背光模块的按键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1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具有平滑功能的按键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16-1及图16-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具有照明功能的可发光式按键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2、2’、2A、2A’、2B、2C、2D、2E、2F:按键结构10:键帽102:连杆支撑部20、20’:枢接组件21:第一枢接件211:第一连杆212:第一轴固定部213:第一连接部214:第一作动部22:第二枢接件221:第二连杆222:第二轴固定部223:第二连接部224:第二作动部225:止挡部X1:第一转轴X2:第二转轴A1:轴线25:可吸附件251:第一端252:第二端26:磁性元件27:导光层P1:第一吸附位置P2:第二吸附位置28:弹性件30、30’:薄膜电路板31:开关元件32:触碰部33:开关元件34:第二开槽40、40’、40”:支撑板401:支撑面41:第一支撑件411、412:第一枢接孔42:第二支撑件421、422:第二枢接孔43:第一开口44:第一开槽45:螺纹46:润滑层47:滚轮50、50’、50”:底板501:上表面51:第二开口51’:容置空间52:止挡件53:螺纹54:第三开口60:贴合层62:下壳体64:定位件70、70’:背光模块4:可携带式电脑5:下盖6:枢轴61:第一卡齿7:上盖8:移动件81:第二卡齿9:控制器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13’:导螺杆14:第一斜齿轮15:第二斜齿轮16:导螺杆17、17’、17”:滑动板171:螺杆套件172:螺杆套件18:圆柱凸轮181:凹槽19:导引件θ:角度X:前后端方向Y:左右端方向S:滑动方向S1:第一滑动方向S2:第二滑动方向T1:未止挡位置T2:止挡位置E1:第一末端位置E2:第二末端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专利技术欲保护的范围。图1~2分别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2的元件分解后的俯视角及仰视角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按键结构2包括一键帽10以及一枢接组件20。枢接组件20设置于键帽10的下方。枢接组件20包括一第一枢接件21以及一第二枢接件22,呈V形相交。第一枢接件21的一端具有一第一连杆211,另一端具有一第一轴固定部212以及一第一转轴X1。此外,第二枢接件22的一端具有一第二连杆221,另一端具有一第二轴固定部222以及一第二转轴X2。另外,第一枢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键帽;一枢接组件,设置于该键帽的下方,该枢接组件包括:一第一枢接件;及一第二枢接件,其中该第一枢接件与该第二枢接件接合于一轴线上,并以该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一支撑板,具有一第一支撑件及一第二支撑件,分别耦接于该第一枢接件与该第二枢接件;一可吸附件,设置于该第二枢接件且位于该第二枢接件的下方;以及一磁性元件,对应位于该可吸附件下方,其中当该键帽受按压时,该可吸附件相对于该枢接组件的该轴线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5.07 US 62/158,526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键帽;一枢接组件,设置于该键帽的下方,该枢接组件包括:一第一枢接件;及一第二枢接件,其中该第一枢接件与该第二枢接件接合于一轴线上,并以该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一支撑板,具有一第一支撑件及一第二支撑件,分别耦接于该第一枢接件与该第二枢接件;一可吸附件,设置于该第二枢接件且位于该第二枢接件的下方;以及一磁性元件,对应位于该可吸附件下方,其中当该键帽受按压时,该可吸附件相对于该枢接组件的该轴线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件具有一第一轴固定部以及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二枢接件具有一第二轴固定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其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接合于该轴线上,并以该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与第二支撑件相对并分别直立于该支撑板的一支撑面上,该第一支撑件包括二个第一枢接孔,该第二支撑件包括二个第二枢接孔,该二个第一枢接孔与该二个第二枢接孔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底板,该底板设置于该支撑板的下方,该底板具有一容置空间,该磁性元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其中该支撑板具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与该容置空间对应位于该可吸附件的下方,该第一开口的尺寸大于该容置空间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由贯穿该底板的一第二开口或未贯穿该底板的一凹槽所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麟郭治仁颜铭甫许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