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及治疗抗痛风、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766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及治疗抗痛风、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组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如式Ⅰ、Ⅱ、Ⅲ所示的通式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系列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在制备治疗抗痛风、抗高尿酸血症药物中的应用,经过体外酶活性实验,证明其有明显的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及治疗抗痛风、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及治疗抗痛风、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痛风(Gout)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Uricacid,UA)排泄减少等导致的高尿酸血症,使得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和软组织而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这是一种溶解度极低的弱酸,生成过多或排泄不畅都可能导致高尿酸血症。据统计,约有6%-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痛风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在嘌呤代谢过程中,黄嘌呤氧化酶催化黄嘌呤和/或次黄嘌呤氧化形成尿酸。因此,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可以降低尿酸的生成,进而起到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作用。目前已上市的药物主要有别嘌呤醇(Allopurinol),非布索坦(Febxostat)和托匹司他(Topiroxostat),虽然这三者都有明显降低尿酸的作用,但种类十分有限,且别嘌呤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非布索坦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具有选择性,在治疗浓度时并不会抑制嘌呤、嘧啶合成和代谢过程中的其它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及治疗抗痛风、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组合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所述通式I如式I所示:所述通式I为吡啶并噻吩类衍生物;其中,R1基团为R2基团为R3基团为R4基团为或者R3R4为:进一步,上述通式Ⅰ所示化合物为具有通式Ⅱ的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所述通式Ⅱ如式Ⅱ所示:所述通式Ⅱ为噻唑丙烯腈类衍生物;其中,R1基团为:R2基团为:进一步,上述通式Ⅱ所示化合物为具有通式Ⅲ的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所述通式Ⅲ如式Ⅲ所示:所述通式Ⅲ为喹啉酰胺类衍生物;其中,R1基团为R2基团为进一步,上述通式Ⅲ所示化合物为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上述通式Ⅰ、Ⅱ、Ⅲ所示的化合物,或者所述化合物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或溶剂化物。进一步,所述药物组合物以100份重量份计,包括12-20份上述通式Ⅰ、Ⅱ、Ⅲ所示的化合物,或者所述化合物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或溶剂化物,余量为赋形剂。进一步,所述赋形剂包括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或助流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填充剂包括淀粉、糖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可压性淀粉或乳糖;所述粘合剂包括淀粉浆、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崩解剂包含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羟丙基淀粉;所述润滑剂为0.1-5%的硬脂酸镁;所述助流剂为0.1-3%的滑石粉。更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粘合剂为0.1-15%的羟丙基纤维素,填充剂为5-70%的微晶纤维素,崩解剂为10-60%的交联聚维酮。进一步,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丸剂或混悬剂。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式Ⅰ、Ⅱ、Ⅲ所示的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及治疗抗痛风、抗高尿酸血症药物组合物,通过体外的酶活性实验,证明其具有明显的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作用,且与目前已上市的药物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类化合物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目标化合物的来源本专利技术所有化合物均购买于荷兰specs公司(网址:http://www.specs.com,均为specs公司化合物库中的化合物,相应的编号如下:表1: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编号及结构二、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体外药理学测试2.1实验原理黄嘌呤氧化酶能催化黄嘌呤,形成尿酸。如果化合物能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则黄嘌呤氧化酶催化黄嘌呤的量就会减少,相应生成的尿酸就会减少,相应的吸光度就会减小。2.2实验材料13个待测化合物,KH2PO4,K2HPO4,NaOH,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别嘌呤醇,二甲基亚砜(DMSO),蒸馏水。2.3体外活性测试方法1)缓冲液的配制:精密称取0.9560gKH2PO4,5.3020gK2HPO4,加入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mL即得含75mM磷酸根离子,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2)底物的配制:精密称取黄嘌呤3.65mg,加少量0.5MNaOH溶液溶解,用PBS定容至50mL即得0.48mM底物溶液,底物溶液需现配现用。3)酶液配制:移液枪取黄嘌呤氧化酶100μL,加入PBS,定容至25ml即得0.04U.mL-1的黄嘌呤氧化酶溶液,酶溶液需现配现用。4)供试样品的配制:精密称取适量样品,先用少量DMSO(含量低于5%)溶解样品,然后用PBS缓冲液稀释,使样品反应时浓度为15μM,25μM,35μM,50μM,100μM。5)采用别嘌醇(IC50=2.68μM)作为阳性对照,将供试样品溶液、阳性对照溶液及空白溶液(空白为PBS)各200μL、酶液500μL、PBS2800μL依次加入试管中,37℃孵育15min后,加入底物500μL启动反应,在295nm处,每隔30s读数1次,记录吸光度A,共计5min。2.4实验结果抑制率(%)可通过样品组及空白组A值的变化,用下列公式计算:抑制率(%)=(1-A样品/A空白)×100%,抑制率结果见下表。表2: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率2)结果如抑制率表所示,化合物PJL-1、PJL-2、PJL-3显示出较高的酶抑制率。三、本专利技术化合物PJL-1、PJL-2、PJL-3对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IC50的测定通过上述实验已经筛选出对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稍高的化合物,即化合物PJL-1、PJL-2、PJL-3,进一步测定其抑制活性的IC50值。具体实验过程同上,实验结果见表3:(1)抑制率(%)=(1-A样品/A空白)×100%,结果见下表。表3:化合物PJL-1、PJL-2、PJL-3在不同浓度下的抑制率(2)IC50值:将抑制率转化为相应的酶活性,计算IC50值,结果参见表4:表4:化合物PJL-1、PJL-2、PJL-3的IC50值四、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及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或溶剂化物的药物组合物(1)按照下述配方将药物组合物制成片剂制法:本法采用干法制粒压片。依次将本专利技术化合物与微晶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及内加量的交联聚维酮混合,过80目筛三次,干法制粒机制粒,整粒后于80℃干燥,水分小于3%。干燥后的颗粒再加入外加量的交联聚维酮、硬脂酸镁和滑石粉,混合均匀后,压片,包薄膜衣即得。(2)按照下述配方将药物组合物制成胶囊剂名称质量/g百分比/%作用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212%主药微晶纤维素4040%填充剂乳糖3030%填充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77%粘合剂硬脂酸镁22%润滑剂滑石粉11%助流剂制法:将本专利技术化合物与上述辅料混合,过60目筛,制粒,干燥,整粒,填装胶囊即得。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所述通式I如式I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所述通式I如式I所示:其中,R1基团为R2基团为R3基团为R4基团为或者R3R4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所述通式I所示化合物为3.具有通式Ⅱ的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所述通式Ⅱ如式Ⅱ所示:其中,R1基团为R2基团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通式Ⅱ的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所述通式Ⅱ所示化合物为5.具有通式Ⅲ的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所述通式Ⅲ如式Ⅲ所示:其中,R1基团为R2基团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通式Ⅲ的化合物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所述通式Ⅲ所示化合物为7.一种治疗抗痛风、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化合物,或者该化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之利彭佳乐刘兴勇张利张树群孙威周业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