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丹专利>正文

一种可实现自动换针的智能采血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692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自动换针的智能采血机,在现有的抽血机器人操作手臂末端的下针调节支架中去除了推进器,增加了换针机构、推针机构、抽血脱针机构、封针机构,并针对改进的机器人设置了特制的针筒,通过以上结构使得改进后的抽血机器人可自动完成换针、抽血、封针、脱针的过程,极大的减轻了人力劳动量,实现了机器人抽血的自动化过程,并且取针方便,有效避免了人们在取针或安装时更易被针头划伤的问题,具有极大的经济和实用价值;同时,采用封针结构将针盖盖在针头上,可避免空气中的细菌从针头孔进入针筒血液中,以此也可提高后续血液检测的精度,安全卫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自动换针的智能采血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自动换针的智能采血机。
技术介绍
人工抽血过程中,若没有找到静脉或针头扎的过深,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然而现在医院内大多采用人工抽血的方式,抽血的体验感大多数和医务人员的抽血技术息息相关;而且人工抽血的方式其过程麻烦,效率较低。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越来越智能化,市场上出现了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抽血的产品,这种采血机器人利用红外线和超声波成像技术设计替代护士给患者打针抽血,虽然目前已有83%的准确抽血概率,但整个抽血过程还是需要人工把控,每次换针过程还是无法避免现有的人工抽血方式存在的容易被针头二次伤害感染的问题,且换针抽血过程无法实现全自动化,整体效率仍然较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工抽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换针的智能采血机,该抽血机器人可自动完成换针、抽血、封针、脱针的过程,实现了无人化操作,自动化程度更高,采血过程安全、卫生。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实现自动换针的智能采血机,包括抽血机器人的操作手臂,在操作手臂末端设置有下针调节支架,还包括针筒、换针机构、推针机构、抽血脱针机构、封针机构,其中:所述换针机构包括大圆筒和小圆筒,所述大圆筒和小圆筒的周向侧壁一体成型连接且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大圆筒通过安装架与下针调节支架底端连接,在大圆筒内设置有一圈优弧挡板和劣弧挡板,优弧挡板和劣弧挡板将大圆筒分割成两个腔室,其中优弧挡板外壁与大圆筒内壁之间所形成的环形通道为针筒放置室,劣弧挡板内凹壁与优弧挡板内壁所围成的腔室为驱动室,在驱动室中安装有驱动电机和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置于针筒放置室内且可沿大圆筒的周向推动针筒,劣弧挡板的一端与大圆筒和小圆筒的交界处通过转轴铰接、另一端与复位弹簧的A端连接,复位弹簧的B端与转动轴外侧的固定套筒固定;所述小圆筒的内腔为换针腔且与针筒放置室相通;所述推针机构包括针筒检测机构、推针控制驱动模块、电动液压推杆和电磁头,推针控制驱动模块通过安装架与下针调节支架底端连接,所述电磁头的直径小于换针腔的内径,电动液压推杆的一端与电磁头连接、另一端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电磁头穿过小圆筒的端部置于换针腔中且通过导线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连接,针筒检测机构内嵌在换针腔内且通过导线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抽血脱针机构包括小圆筒,所述小圆筒包括固定板和活动板,固定板与活动板的一轴向截面通过合页连接、另一轴向截面之间形成脱针槽口,还包括两个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通过导线连接的液压缸,每个液压缸的一端与大圆筒外侧壁固定、另一端与活动板底端的底板上表面固定,底板的另一侧与固定板通过连接柱固定,所述两个液压缸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针筒轴向长度;所述封针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电动液压臂、A电机、B电机,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通过针盖卷带连接缠绕,第一转盘安装在操作手臂的上段且其转轴与A电机连接,所述电动液压臂的电机端通过横向支撑柱与操作手臂上段连接、活塞杆的自由端通过支撑板与B电机连接,所述B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转盘的转轴连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A电机、B电机、电动液压臂、电动推杆分别与抽血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连接;自动换针脱针工作过程如下:当推杆推动针筒时,所述针筒通过劣弧挡板挤压处于原始状态的复位弹簧,并进入换针腔内;当针筒检测机构检测到针筒置于换针腔内时,所述电动液压推杆推动针筒沿换针腔的轴向移动且使针头置于小圆筒外端;当下针调节支架控制针筒下针放平后,所述液压缸压缩使固定板和活动板夹住针筒,电磁头吸住针筒尾端并朝远离针头的方向移动;当抽血机器人检测到抽血完成后,所述电动液压臂伸长,A电机和B电机正转或反转,使得针盖卷带最低端的针盖开口端对准针头,电动推杆伸长推动针盖卡接在针筒上;所述推针控制驱动模块控制液压缸伸长使得固定板与活动板松开针筒,电动液压推杆通过电磁头吸住针筒并朝远离针头的方向移动,直至针筒位于两个液压缸之间,推针控制驱动模块控制电磁头断电,针筒通过脱针槽口滚动在底板上。现有的机器人通过模拟人抽血的一系列动作完成抽血过程,在每次抽血前都需要人工重新将针头安装在推进器上,然后再通过软管与存血试管连接,该存血试管包括抽管和直管,抽管的一端置于直管内,当针头插入人体皮肤后,然后医疗人员再操控存血试管,即模拟针筒抽血的动作,使得软管与针头内形成负压,保证血液倒流入存血试管内,完成抽血操作,然后人工再将安装在推进器上的针头取下,整个过程除了定点采血不需要人工操作以外,其针头的安装和取下以及保证血流入存血试管的过程都需要人工操作,需要有人一直守在机器人旁并且对每位抽血者的抽血过程进行把控,这仍然需要耗费人力。且由于推进器的位置较低,取针头的视野被操作手臂下针调节支架所挡住,并不开阔,这使得人们在取针或安装时更易被针头划伤,加大了血液感染、疾病传播的概率。而且目前市面上也没有自动换针、封针、脱针结构,还能保证在换针、封针、脱针的过程中完成抽血过程,所以专利技术人在仔细研究现有的医疗抽血机器人的基础上,对抽血机器人做了改进:在现有的抽血机器人操作手臂末端的下针调节支架中去除了推进器,增加了换针机构、推针机构、封针机构、抽血脱针机构,各个机构结构如上述所示。换针机构由两个圆筒组成,针筒放置室为一个环形通道,针筒可从大圆筒的一端面放入并安装在针筒放置室内,每个针筒的中心线与大圆筒的中心线重合,在针筒放置室安装完后的针筒成环形分布,推杆用于推动远离换针腔的针筒;本专利技术在设计时,可将优弧挡板的轴向长度设计来短于大圆筒的轴向长度,这样推杆可靠着优弧挡板的一端面推动针筒移动;或者优弧挡板与大圆筒的轴向等长,在优弧挡板上开一个弧形孔槽,这样推杆可穿过弧形孔槽且绕着弧形孔槽推动针筒移动。在推杆不移动的情况下,与劣弧挡板连接的复位弹簧处于未受形变状态,此时劣弧挡板与大圆筒以及优弧挡板之间的间距较窄,可保证针筒放置室内针筒无法在自然状态下进入换针腔中;然后利用抽血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轴使得推杆推动,然后最后一个针筒受到挤压,依次推动前方的针筒,并在针筒放置室内朝着靠近换针腔的方向移动,最靠近换针腔的针筒受到挤压后会对劣弧挡板的外凸面也施加一个挤压力;由于劣弧挡板的一端铰接,处于可活动状态,针筒挤压劣弧挡板时,复位弹簧会受到一个挤压力收缩使得劣弧挡板与大圆筒之间的间距扩大,针筒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换针腔中,此时控制推杆不动,复位弹簧失去挤压力会靠自身的弹性回复力反弹,使得劣弧挡板与大圆筒之间的间距变窄,避免后一个针筒下落。针筒下落在换针腔后,由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均受抽血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控制,针筒检测机构检测到针筒置于换针腔内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就控制电动液压推杆推动针筒的尾端沿换针腔的轴向移动且使针头置于小圆筒外端。然后两个液压缸压缩使固定板和活动板夹住针筒,此时大圆筒、小圆筒都处于张紧一体化状态,而换针机构、推针机构均通过安装架与下针调节支架底端连接,所以通过调节下针调节支架运动,可使得置于小圆筒外端的针头完成下针动作;当下针调节支架控制针筒下针放平后,抽血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自动换针的智能采血机,包括抽血机器人的操作手臂(1),在操作手臂(1)末端设置有下针调节支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针筒(30)、换针机构、推针机构、抽血脱针机构、封针机构,其中:所述换针机构包括大圆筒(3)和小圆筒,所述大圆筒(3)和小圆筒的周向侧壁一体成型连接且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大圆筒(3)通过安装架与下针调节支架(2)底端连接,在大圆筒(3)内设置有一圈优弧挡板(4)和劣弧挡板(5),优弧挡板(4)和劣弧挡板(5)将大圆筒(3)分割成两个腔室,其中优弧挡板(4)外壁与大圆筒(3)内壁之间所形成的环形通道为针筒放置室(6),劣弧挡板(5)内凹壁与优弧挡板(4)内壁所围成的腔室为驱动室(7),在驱动室(7)中安装有驱动电机(8)和推杆(9),所述推杆(9)的一端通过转动轴(10)与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置于针筒放置室(6)内且可沿大圆筒(3)的周向推动针筒,劣弧挡板(5)的一端与大圆筒(3)和小圆筒的交界处通过转轴铰接、另一端与复位弹簧(12)的A端连接,复位弹簧(12)的B端与转动轴(10)外侧的固定套筒固定;所述小圆筒的内腔为换针腔(11)且与针筒放置室(6)相通;所述推针机构包括针筒检测机构、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电动液压推杆(14)和电磁头(15),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通过安装架与下针调节支架(2)底端连接,所述电磁头(15)的直径小于换针腔(11)的内径,电动液压推杆(14)的一端与电磁头(15)连接、另一端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连接,所述电磁头(15)穿过小圆筒的端部置于换针腔(11)中且通过导线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连接,针筒检测机构内嵌在换针腔(11)内且通过导线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连接;所述抽血脱针机构包括小圆筒,所述小圆筒包括固定板(16)和活动板(17),固定板(16)与活动板(17)的一轴向截面通过合页连接、另一轴向截面之间形成脱针槽口(18),还包括两个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通过导线连接的液压缸(20),每个液压缸(20)的一端与大圆筒(3)外侧壁固定、另一端与活动板(17)底端的底板(19)上表面固定,底板(19)的另一侧与固定板(16)通过连接柱固定,所述两个液压缸(20)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针筒轴向长度;所述封针机构包括第一转盘(21)、第二转盘(22)、电动液压臂(23)、A电机(24)、B电机(25),所述第一转盘(21)和第二转盘(22)之间通过针盖卷带(26)连接缠绕,第一转盘(21)安装在操作手臂的上段且其转轴与A电机(24)连接,所述电动液压臂(23)的电机端通过横向支撑柱(27)与操作手臂(1)上段连接、活塞杆的自由端通过支撑板(28)与B电机(25)连接,所述B电机(25)的输出端与第二转盘(22)的转轴连接,在支撑板(28)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电动推杆(29),所述A电机(24)、B电机(25)、电动液压臂(23)、电动推杆(29)分别与抽血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连接;自动换针脱针工作过程如下:当推杆(9)推动针筒时,所述针筒(30)通过劣弧挡板(5)挤压处于原始状态的复位弹簧(12),并进入换针腔(11)内;当针筒检测机构检测到针筒置于换针腔(11)内时,所述电动液压推杆(14)推动针筒(30)沿换针腔(11)的轴向移动且使针头置于小圆筒外端;当下针调节支架(2)控制针筒下针放平后,所述液压缸(20)压缩使固定板(16)和活动板(17)夹住针筒(30),电磁头(15)吸住针筒尾端并朝远离针头的方向移动;当抽血机器人检测到抽血完成后,所述电动液压臂(23)伸长,A电机(24)和B电机(25)正转或反转,使得针盖卷带(26)最低端的针盖开口端对准针头,电动推杆(29)伸长推动针盖卡接在针筒(30)上;所述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控制液压缸(20)伸长使得固定板(16)与活动板(17)松开针筒,电动液压推杆(14)通过电磁头(15)吸住针筒并朝远离针头的方向移动,直至针筒位于两个液压缸(20)之间,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控制电磁头(15)断电,针筒通过脱针槽口(18)滚动在底板(19)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自动换针的智能采血机,包括抽血机器人的操作手臂(1),在操作手臂(1)末端设置有下针调节支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针筒(30)、换针机构、推针机构、抽血脱针机构、封针机构,其中:所述换针机构包括大圆筒(3)和小圆筒,所述大圆筒(3)和小圆筒的周向侧壁一体成型连接且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大圆筒(3)通过安装架与下针调节支架(2)底端连接,在大圆筒(3)内设置有一圈优弧挡板(4)和劣弧挡板(5),优弧挡板(4)和劣弧挡板(5)将大圆筒(3)分割成两个腔室,其中优弧挡板(4)外壁与大圆筒(3)内壁之间所形成的环形通道为针筒放置室(6),劣弧挡板(5)内凹壁与优弧挡板(4)内壁所围成的腔室为驱动室(7),在驱动室(7)中安装有驱动电机(8)和推杆(9),所述推杆(9)的一端通过转动轴(10)与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置于针筒放置室(6)内且可沿大圆筒(3)的周向推动针筒,劣弧挡板(5)的一端与大圆筒(3)和小圆筒的交界处通过转轴铰接、另一端与复位弹簧(12)的A端连接,复位弹簧(12)的B端与转动轴(10)外侧的固定套筒固定;所述小圆筒的内腔为换针腔(11)且与针筒放置室(6)相通;所述推针机构包括针筒检测机构、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电动液压推杆(14)和电磁头(15),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通过安装架与下针调节支架(2)底端连接,所述电磁头(15)的直径小于换针腔(11)的内径,电动液压推杆(14)的一端与电磁头(15)连接、另一端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连接,所述电磁头(15)穿过小圆筒的端部置于换针腔(11)中且通过导线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连接,针筒检测机构内嵌在换针腔(11)内且通过导线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连接;所述抽血脱针机构包括小圆筒,所述小圆筒包括固定板(16)和活动板(17),固定板(16)与活动板(17)的一轴向截面通过合页连接、另一轴向截面之间形成脱针槽口(18),还包括两个与推针控制驱动模块(13)通过导线连接的液压缸(20),每个液压缸(20)的一端与大圆筒(3)外侧壁固定、另一端与活动板(17)底端的底板(19)上表面固定,底板(19)的另一侧与固定板(16)通过连接柱固定,所述两个液压缸(20)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针筒轴向长度;所述封针机构包括第一转盘(21)、第二转盘(22)、电动液压臂(23)、A电机(24)、B电机(25),所述第一转盘(21)和第二转盘(22)之间通过针盖卷带(26)连接缠绕,第一转盘(21)安装在操作手臂的上段且其转轴与A电机(24)连接,所述电动液压臂(23)的电机端通过横向支撑柱(27)与操作手臂(1)上段连接、活塞杆的自由端通过支撑板(28)与B电机(25)连接,所述B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丹
申请(专利权)人:杨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