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结构及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29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动结构包括动圈单元和套设于所述动圈单元内的发声单元,所述动圈单元与所述发声单元产生的声波沿相同方向传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双动结构的声波传输距离差较小,声音同步;同时所述动圈单元采用双铜环结构,低频段声音饱和度高,应用其的耳机声音整体饱和度高,音质、音效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动结构及耳机
本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是指一种双动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耳机。
技术介绍
基于动圈结构产生的声音顺滑自然,动铁结构产生的声音解析力高、音乐细节感好等特性,为进一步改善声音饱和度,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在大动圈上方或下方设置小动圈或小动铁,这些双动圈或动圈/动铁组合结构设置存在较大的距离差,大动圈与小动圈(或小动铁)发出的声音传导过程中产生延迟,不同步,音质、音效不理想,使用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双动结构及耳机,在其动圈单元内部设置发声单元,声波传输距离差较小,声音同步,应用其的耳机声音饱和度高,音质、音效好。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动结构,包括动圈单元和套设于所述动圈单元内的发声单元,所述动圈单元与所述发声单元产生的声波沿相同方向传导。所述动圈单元用于低频段发声,所述发声单元用于中、高频段发声。进一步地,所述动圈单元与所述发声单元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发声单元为动圈结构或动铁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动圈单元包括振膜及设于所述振膜下方的永磁体、音圈及铜环,所述永磁体产生磁场使所述振膜悬浮,所述振膜的内圈、中部和外圈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铜环、所述音圈和第二铜环上,所述音圈在不同音频信号电流作用下产生振动,所述音圈的振动以及所述磁场共同驱动所述振膜的运动而产生声波。进一步地,所述发声单元设有第一正负极,所述第一正负极与所述音圈的第二正负极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铜环与所述第二铜环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永磁体设于所述第二铜环与所述音圈之间,所述永磁体的外侧设有支架,所述永磁体的底部和内侧设有T铁,所述永磁体的顶部包括极板,在所述支架、T铁、极板的包围作用下,所述磁场主要向所述振膜方向传导。进一步地,所述振膜的上方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T铁的底部设置有阻尼网和电路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壳,所述耳壳内包括上述双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动结构包括动圈单元和套设于所述动圈单元内的发声单元,所述动圈单元与所述发声单元产生的声波沿相同方向传导。本技术中双动结构的声波传输距离差较小,声音同步;同时所述动圈单元采用双铜环结构,低频段声音饱和度高,应用其的耳机声音整体饱和度高,音质、音效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双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双动结构的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的双动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双动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双动结构的分解图。图6是图4所示的双动结构的剖视图。图7是图1或图4所示的动圈单元的示意图。图8是图1或图4所示的动圈单元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双动结构200发声单元101动圈单元100振膜10永磁体20音圈30第一铜环40第二铜环50支架60极板70T铁80第一正负极91、92第二正负极93、94阻尼网95电路板96保护盖9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实施例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动结构200,包括动圈单元100和套设于所述动圈单元100内的发声单元101,所述动圈单元100与所述发声单元101产生的声波沿相同方向传导。其中所述动圈单元100用于发出低频段的声音,所述发声单元101用于发出中、高频段的声音,高中低频段的声音继而相叠合形成最终声音效果。所述动圈单元100的发声原理:在永磁场中的音圈30(线圈)与振膜10相连,音圈30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10发声。包括振膜10及设于所述振膜10下方的永磁体20、音圈30及铜环,所述永磁体20产生磁场使所述振膜10悬浮,所述振膜10的内圈、中部和外圈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铜环40、所述音圈30和第二铜环50上,所述音圈30在不同音频信号电流作用下产生振动,所述音圈30的振动以及所述磁场共同驱动所述振膜10的运动而产生声波。所述振膜10为弹性材料,在磁场和音圈30的作用下运动。本实施方式中呈组合圆盘形,中部下方悬挂有所述音圈30,在重力作用下如剖视图中所示呈“V”形。所述振膜10在所述磁场的作用下承载所述音圈30并悬浮于所述永磁体20的上方,所述振膜10的内外圈分别由所述第一铜环40和所述第二铜环50固定,避免所述振膜10随意晃动导致的不良谐振。所述第一铜环40与所述第二铜环50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铜环50的半径约为所述第一铜环40的半径的6倍,所述第一铜环40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铜环50的厚度,所述振膜10的上方设有保护盖9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铜环40与所述第二铜环50可以非同轴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铜环40的厚度可以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铜环50的厚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铜环50的半径不限定为所述第一铜环40的半径的6倍,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铜环的数量可以大于两个。所述音圈30为卷绕线圈,是动圈结构100的核心部件。一方面,在所述磁场的作用下所述音圈30的重力与所述振膜10的拉力达到平衡,所述音圈30悬挂于所述振膜10下方;另一方面,所述第一铜环40的下方设有发声单元101,所述发声单元101的底部设有第一正负极(91、92),所述音圈上设有第二正负极(93、94),所述第二正负极(93、94)分别与所述第一正负极(91、92)的相应电极通过导线相连。所述音圈30在不同音频信号电流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振动。所述音圈30设于靠近所述第一铜环40的一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音圈30可设于所述第一铜环40和所述第二铜环50的正中,或靠近第二铜环50的一侧,不限定为本实施方式。所述永磁体20设于所述第二铜环50与所述音圈30之间,所述永磁体20的外侧设有支架60,所述永磁体20的底部和内侧设有T铁80,所述永磁体20的顶部包括极板70,在所述支架60、T铁80、极板70的包围作用下,所述磁场主要向所述振膜10方向传导。所述永磁体20为磁钢。所述支架60与所述保护盖97连接,所述T铁80的底部设置有阻尼网95和电路板96(PCBA)。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60、T铁80、极板70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受限定,所述永磁体20的材质还可以是铝、镍、钴、钢或合金磁体等。本实施方式中的动圈单元100的频率分布出现分割现象,在靠近第一铜环40和第二铜环50处均为低频率,且最大频率的峰值小于现有动圈结构的峰值,进而低频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圈单元和套设于所述动圈单元内的发声单元,所述动圈单元与所述发声单元产生的声波沿相同方向传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圈单元和套设于所述动圈单元内的发声单元,所述动圈单元与所述发声单元产生的声波沿相同方向传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圈单元与所述发声单元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为动圈结构或动铁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圈单元包括振膜及设于所述振膜下方的永磁体、音圈及铜环,所述永磁体产生磁场使所述振膜悬浮,所述振膜的内圈、中部和外圈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铜环、所述音圈和第二铜环上,所述音圈在不同音频信号电流作用下产生振动,所述音圈的振动以及所述磁场共同驱动所述振膜的运动而产生声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动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